(中共丰顺县委党校 广东省梅州市 514300)
摘要:1930年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召开,为八乡山根据地谱写了东江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缅怀东江革命先烈,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与发展,让党员干部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蕴藏“源”“根”“魂”的革命文物“活”起来, 促进“红绿蓝”多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
关键词: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东江革命根据地;红十一军;现实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和发展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历程表明,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就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胜利。缅怀东江革命先烈,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与发展,牢记践行“三个务必”,进一步筑牢政治忠诚、坚定历史自信、强化使命担当。
一、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一)特殊地利。
东江地区是指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位于广东东部的东江流域内的广大地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带领东江人民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创建了东江革命根据地。在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周恩来、朱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彭湃、古大存等先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东江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中,群众基础较好、创建较早、坚持斗争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大、影响较深的一块。它由大小不等的九块边县根据地组成,即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八乡山革命根据地、五兴龙革命根据地、梅埔丰革命根据地、饶和埔诏革命根据地、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蕉平寻革命根据地、陆惠革命根据地、潮澄饶澳革命根据地。丰顺县八乡山是丰顺汤坑区一个乡,地处丰顺与五华、揭阳交界,海拔1277米的鸿图嶂下,面积130多平方公里,群山环抱,林壑村寨,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关隘险要,便于攻守和开展游击战。这里的农民不但极为贫苦,而且早在大革命高潮期间就曾组织农会和农军,开展了反对地主和土豪劣绅的斗争,是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
(二)思想基础。
1921年,彭湃在海丰县成立了70多人的“社会主义研究社”。1922年,刘尔崧等人在紫金县组织100多人的“青年新学生社”。他们阅读共产主义刊物,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创办劳动夜校,向劳动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东江传播为开展群众运动、革命萌芽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期,丰顺县在丁愿(丰顺县汤西双鹿村人)等人组织下成立学联会,开展学生运动。在丰顺县第一中学创办了校刊《丰声杂志》,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这批先进分子成为丰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为丰顺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打好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三)革命氛围。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讨伐陈炯明反革命力量,举行两次东征。东征军的胜利对于东江地区工农运动的广泛开展和工农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对于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对于促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东征军两次都经过丰顺,为丰顺发展革命斗争、宣传革命政策等起了积极的作用。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分两路向山湖、汤坑进发,计划攻占汤坑,一路起义部队在汤坑与汾水交界处与敌人激战。后终因敌众我寡,前委决定撤出战斗。1928年下半年,东江的革命斗争暂时转入低潮。古大存、李斌等同志分别走向八乡山,在苦仔溜以烧炭作掩护,点燃开辟八乡山革命根据地的“炭寮星火”。
1929年4月,先后取得“八乡山第一仗”胜利和发生丰顺暴动。1929年10月28日,红四军挺进东江进驻丰顺马图,休整三天两夜。
(四)群众运动。
1929年冬,在东江革命开始进入高潮的形势下,成立东江地区苏维埃政权的条件已趋成熟,东江特委遵照省委指示,掌握有利时机,于12月中旬向所属各县市委发出通告,毅然决定召开东江工农兵代表大会,要求按分配名额如期选出代表,准备提案,出席大会。大会原定于1930年3月14日开幕,后因条件尚未成熟,最终决定在5月1日开幕。
1930年春夏之际,在东江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前后,丰顺各地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为东江革命高潮的到来推波助澜。为了保证各县、市代表来往的安全,以八乡山为中心,分别设立几条地下交通线沟通各地,三条红色交通线分别是:从八乡山—汤西宝霖寺—汤西西岩寺—汤坑太平寺—揭阳—桑浦山及汕头;从八乡山—汤西宝霖寺—汤西西岩寺—汤坑太平寺—揭阳、普宁至大南山;从八乡山—汤西宝霖寺—桐梓洋通向韩山、九龙嶂、铜鼓嶂。
(五)组织条件。
1925年12月,在周恩来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共潮梅特委,蓝裕业(后郭瘦真)任特委书记,丁愿任特委宣传部部长。
1927年4月下旬,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在海丰成立,彭湃为书记,统一指挥东江各地的起义。中共东江特委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在东江地区新发展的标志,是开创和坚持东江革命根据地斗争的领导核心。
1928年5月在八乡山苦仔溜烧炭寮,在古大存主持下成立了第一个“贫农自救会小组”,从此点燃的“炭寮星火”革命。同期,在八乡山马屋山成立丰顺县第一个妇女会;在丰顺县丰良镇九龙村永昌居成立了中共丰顺临时县委,黎凤翔任临委书记;在八乡山成立了中共五华临时县委,古大存任临委书记。后来,潮梅特委与东江特委合并,组成新的东江特委;五县暴委、五华第九区农民协会、丰顺县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
1929年1月,中共东江特委从潮安迁到丰顺留隍释迦岽的西山南寮和黄礤一带。
1929年2月19日,中共五华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小溪村石涧坑召开,选举产生中共五华县委,古大存当选为县委书记。同年,在丰顺县八乡山成立了第九区苏维埃政府,在丰顺县黄礤召开了东江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大龙华宝田庐建立了丰顺县苏维埃政权。中共东江特委在八乡山小溪设立了东江红军总指挥部,由古大存任总指挥。八乡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标志东江地区革命运动走向复兴。
1929年10月1日,东江军委在八乡山召集了丰顺、大埔、五华、揭阳、惠来等县的军事会议,古大存主持会议,研究了各地发展工农武装,建立红色政权问题,并建立兵工厂和军事学校。
至此,建立东江苏维埃政府的条件已臻成熟。
二、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工农兵代表大会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红色政权的政治制度,工农兵大会代表由工农兵群众选举产生。
1930年5月1日,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滩下(现名为滩良)庄屋坪隆重如期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来自汕头、潮阳、普宁、惠来、揭阳、潮安、澄海、饶平、南澳、梅县、大埔、丰顺、五华、兴宁、龙川、海丰、陆丰、惠阳、紫金等19个县(市)和各红军团的正式代表184名。广州、琼崖、粤北等地区6个县(市)应邀派代表参加,以及当地党组织、武装队伍等有关人员,共320多人参加了大会。
大会开幕那天,八乡山的革命群众兴高采烈,打锣鼓、放鞭炮,排着长队前去祝贺。庄屋坪的大坪上用茅草搭起大棚寮,会场布置得朴素庄严,主席台上挂着马克思、列宁的画像,两旁有红旗和彩旗。会场前面竖着用3条杉木接起来的旗杆,一面画有斧头镰刀的红旗迎风招展。会场大门口悬挂着“庆祝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红布横额,大门两边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在会场主席台两边也挂着一副对联:“且看实际工夫,切莫空头谈革命;打倒特殊阶级,全凭鲜血换自由。”
大会由中共东江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古大存主持,特委农委负责人陈魁亚作政治报告。中共广东省委派林道文参加大会,并传达了中央军委和省委关于建立东江苏维埃政府和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的决定。大会历时10天,着重讨论和决定了关于组织东江地方暴动问题,讨论和通过了革命政纲和各种法令,大会通过了关于没收分配土地,取消反动政府的一切捐税,取消田契和债约,禁止买卖婚姻和实施婚姻自由以及劳动法令等多项决议案。选举了东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陈魁亚为委员长,古大存、陈耀潮为副委员长,黎果为常务委员。大会正式宣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古大存为军长。红十一军下辖东江地区原有红军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二团和一个教导队。军部、政治部设在滩下,军部设有一个军校,由四十六团代管;还有一个独立营约200多人,全军官兵约3000人。
三、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八乡山胜利召开和东江苏维埃政府、红十一军的成立,是全东江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用革命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武装,经过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取得的革命成果,它标志着统一的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八乡山成为东江地区革命的中心和最大的赤色区域。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是广东省区域内唯一一支列入中央红军序列的军级建制部队。红十一军统率东江红军5个团,红军主力3000人,群众革命武装近2万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短短半年内进行了上百次的战斗。为保卫东江乃至广东人民的革命成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烽火岁月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巩固和发展了东江革命根据地,有力地牵制了敌人对中央苏区“围剿”的兵力,使东江革命根据地成了中央苏区西南的重要屏障。
1930年夏、秋,东江革命根据地处于全盛时期。正可以运用这一有利基础和条件向外发展时,先后受到了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干扰,加之其他客观原因,从1932年3月起,广东军阀趁机以5个师的兵力,向东江革命根据地进行长期的、反复的“围剿”。1935年6月,东江特委遭受破坏,至9月,东江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
但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东江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革命武装斗争,始终保持红旗不倒。原在潮澄饶根据地活动的红军第三大队第五支部队共400多人,一直转战于闽粤边区。另一支红军小队17人,在古大存的率领下,在丰顺和大埔山区坚持斗争,直到1938年4月重新找到组织,再奔革命征程。从1927年至1937年,东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了长达十年的武装斗争,共有13000多位红军战士和工农群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古大存后来在回忆东江革命由复兴进而发展到高潮这段斗争历程时,他曾概括了三句话:1928年打下了基础,1929年出现了大发展,至1930年春达到了高潮。斗争历史表明,丰顺人民在1928年东江革命打基础中,创造了很好的革命条件,为东江特委领导机关提供了新的比较理想的指挥基地;在1929年东江革命大发展中,爆发了丰顺暴动,成为东江群众斗争一声有力的号炮,提高了东江群众的斗争勇气;在1930年春东江革命高潮中,推波助澜,为八乡山根据地谱写东江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东江人民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长期以来东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英勇奋斗,前仆后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现实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原会址是竹木茅草建筑,后被反动派烧毁。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于1983年4月被授予丰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被授予丰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2年8月被授予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建成的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于2020年开馆,目前已成为丰顺县及周边县市区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基地。
近年来,丰顺县八乡山镇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市、县要求,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建设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等革命遗址为契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开拓绿色产业,推动红色加绿色融合发展。其中,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荣获“梅州市红色文化名片”“梅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入选“广东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广东100处重要红色革命遗址”;东江苏维埃政府暨红十一军成立旧址群于2022年获评“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荣誉称号;在农业乡村红色旅游方面,获评“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在农业生产方面,推进茶叶、红薯、苦笋等特色农产品再开发、深加工和销售,有效促进农户增收。2022年八乡山镇财政收入(含上级预算内拨款)127万余元,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48万余元。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告慰是发展。新时代,我们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蕴藏“源”“根”“魂”的革命文物“活”起来,大力发展红色游、乡村游、生态游,促进“红绿蓝”多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奋力推动梅州苏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卢胜文,曾杏美.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影响.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调研成果交流论文集[C].梅州:2021
[2]政协丰顺县委员会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丰顺苏区别样红[Z].梅州:2021
[3]丰顺县史地办公室 中共丰顺县八乡山镇委员会.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Z].梅州:2022
[4]丰顺年鉴编纂委员会.丰顺年鉴2023.[Z].北京:方志出版社, 2023
作者简介:
陈义兴(1974.10——),男,汉族,籍贯:广东丰顺人,工作单位:中共丰顺县委党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