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00300
摘要:白羽肉鸡免疫抑制病是影响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广泛影响。其发病原因包括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等病原体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以及非传染性因素影响。该病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疫苗接种效果减弱、继发细菌性疾病增多,增加养殖成本。本文分析病因、临床表现及危害,提出通过饲养管理、疫苗接种、药物使用及环境调控等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免疫抑制病,保障养殖效益。
关键词:白羽肉鸡;免疫抑制病;综合防控
引言
白羽肉鸡免疫抑制病是一类影响肉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疾病,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导致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升高,疫苗免疫失败、继发感染频发等问题。常见的免疫抑制病包括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和马立克氏病等,针对这些疾病的有效综合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一、免疫抑制病的病因分析
(一)传染性免疫抑制因素
传染性免疫抑制因素是免疫抑制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传贫)、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和马立克氏病等。法氏囊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该病毒侵害肉鸡法氏囊,导致其萎缩、坏死,破坏免疫系统的完整性,显著降低免疫反应能力。传染性贫血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影响免疫功能,增加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马立克氏病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也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性,尤其在亚临床或隐性感染时,会影响免疫功能,干扰疫苗效果,并显著提高继发性感染的风险。
(二)非传染性免疫抑制因素
非传染性免疫抑制因素对肉鸡免疫功能影响显著。营养缺乏是关键因素,特别是维生素E、A、C的缺乏,直接影响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细胞功能下降,抗体生成减少,削弱免疫系统效能。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T-2毒素等,可污染饲料和饮水,进入机体后直接损害免疫系统,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降低免疫应答能力。药物滥用也是重要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会干扰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环境应激同样是免疫抑制的重要因素,如过冷、过热、拥挤、不良通风和运输应激等,这些应激反应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降低免疫力。
二、免疫抑制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一)生产性能下降
免疫抑制病一旦爆发,肉鸡的生产性能会显著下降,具体表现为生长速度减缓、体重不足,远低于正常饲养标准。这导致肉鸡的出栏时间延长,饲料转化率下降,所谓的“料肉比”偏高,每公斤体重增长所需的饲料量增加,从而显著提高养殖成本。此外,肉鸡会出现体型不均、肉质下降等现象,这不仅影响市场售价,还使养殖效益大大削弱,给养殖者带来显著的经济损失。
(二)易感染病原体
免疫抑制状态下,肉鸡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导致其对细菌和病毒性病原体的防御能力显著下降。一些原本能够被抵御的病原体此时更易突破免疫防线,引起疫病频发。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马立克氏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使得肉鸡感染后难以有效清除病原体,继发感染的风险增加。这不仅延长治疗时间,还提高了病情反复和治疗难度,对养殖管理构成挑战。
(三)疫苗免疫失败
免疫抑制病对疫苗免疫效果影响严重,导致疫苗的保护作用被大大削弱,甚至会完全失效。在免疫抑制状态下,肉鸡无法有效产生免疫应答,疫病预防能力显著下降。传染性贫血等疾病使疫苗的免疫效力更为有限,使得肉鸡群体暴露在更高的疫病风险中。这增加了疫病暴发的可能性,也使疫病防控难度显著提高,严重威胁肉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四)经济损失
免疫抑制病引起生产性能下降、疫病频发和死淘率提高,直接导致养殖效益大幅下滑。为了控制病情,养殖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治疗费用,如购买药物、疫苗,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等,这大大加重了经济负担。同时,免疫抑制病会影响养殖场的品牌声誉,降低市场信任度,从而影响销售和市场拓展。
三、免疫抑制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免疫抑制病的基础。饲养环境的改善和应激因素的减少,能显著降低免疫抑制病的发生概率。具体措施包括:首先,提供均衡全价的饲料至关重要,确保肉鸡获得充足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E、A、C等关键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其次,保持鸡舍的通风良好,定期更换垫料,防止垫料霉变,以减少霉菌毒素对免疫系统的损害。同时,加强鸡舍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保持干燥清洁,为肉鸡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此外,实施分区饲养和全进全出制度,能有效降低外源性病原体在鸡群中的传播风险,避免交叉感染。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肉鸡的免疫力,减少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二)合理使用药物
在免疫抑制病的防控中,药物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首先,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特别是强效免疫抑制剂如甲砜霉素等,这些药物会严重损害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免疫抑制病的风险。对于已经发生免疫抑制的鸡群,或未发病之前,适当的使用免疫增强剂,都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发病后的损失和发病机率。如泛易平(或黄芪多糖)
+康替优(干扰素)、芪蓝囊病饮(或法康宁)、康立能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肉鸡恢复健康。笔者曾多次使用如上方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腺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病进行防控,均能有效控制病情和损失。同时,应加强对药物使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疫苗接种与选择
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性免疫抑制病的关键手段。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等免疫缺陷相关疾病,应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对于传染性法氏囊病,应接种安全、高效的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这些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提高肉鸡对病毒的抵抗力。对于传染性贫血等免疫缺陷相关疾病,应加强种鸡的免疫监控,通过母源抗体提供被动免疫保护,降低雏鸡感染病毒的风险。同时,应根据鸡群的免疫状态和疫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构建有效的免疫屏障,减少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早期诊断与疫情调查
对于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等免疫抑制病,加强早期诊断与疫情调查至关重要。一旦发现病鸡,应立即进行隔离和淘汰,防止病毒在鸡群中传播。同时,应对鸡群进行全面的疫情调查,了解疫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此外,应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设,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确保疫情的及时控制和扑灭。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免疫抑制病对肉鸡养殖业的影响。
(五)建立预防性生物安全体系
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是预防免疫抑制病的重要手段。首先,应加强鸡舍的隔离和封闭管理,防止外界病原体进入鸡舍。其次,应落实消毒措施,定期对鸡舍、设备和用具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应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确保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此外,还应加强与其他养殖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区域性的生物安全防控网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免疫抑制病的挑战。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确保肉鸡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结论
白羽肉鸡的免疫抑制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法氏囊病和传染性贫血(传贫) 是常见且严重的传染性免疫抑制病,直接影响疫苗接种效果和整体免疫系统功能。因此,需要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包括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合理用药和早期诊断等手段,来有效控制免疫抑制病的发生,保障白羽肉鸡健康和生产性能。
参考文献
[1]申艳玮,崔明超,李文燕,等. 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免疫抑制机理研究[J]. 农家参谋,2023(20):81-82.
[2]张群,刘艳,方艳平. 白羽肉鸡中后期采食量不增的原因分析[J]. 家禽科学,2024,46(5):70-72.
[3]申艳玮,崔明超,李文燕,等. 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免疫抑制机理研究[J]. 农家参谋,2023(2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