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止同步调相机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多频段抑制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30
/ 2

基于静止同步调相机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多频段抑制策略研究

周海波

大唐京津冀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新能源事业部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000

摘要:风电场并网引发的次同步振荡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构成挑战。针对此问题,研究聚焦于静止同步调相机(STATCOM)的抑制策略。通过精确控制无功功率输出,STATCOM能有效提供系统阻尼,降低振荡幅度。经济效益分析显示,STATCOM运行成本与抑制振荡带来的经济效益之间存在正向差值,证实了抑制策略的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策略在不同电网条件和负荷变化下的有效性,为电力系统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确保了经济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风电场;次同步振荡;静止同步调相机;多频段抑制;稳定性。

引言

随着风电技术的发展,风电场并网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种振荡现象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探索有效的抑制策略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聚焦于静止同步调相机(STATCOM)在风电场并网次同步振荡抑制中的应用,在通过精确控制无功功率输出,提供系统阻尼,降低振荡幅度。通过系统分析和控制策略设计,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多频段抑制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其有效性,为电力系统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一、风电场并网次同步振荡特性分

风电场并网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是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并网,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产生了显著影响。风电场通过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与电力系统连接,其控制策略和运行特性与传统的同步发电机组存在差异,导致系统在某些频率范围内可能出现次同步振荡现象。这种振荡通常与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以及负荷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次同步振荡的频率通常低于电力系统的同步频率,其产生机理复杂,涉及风电机组的动态行为、电力系统的电磁特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风电机组的变流器控制、电网的弱连接以及系统负荷的变化都可能诱发次同步振荡。

在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中,变流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对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变流器的快速调节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振荡,但不当的控制参数设置也可能导致振荡的加剧。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对振荡传播具有显著影响,长距离输电线路和弱连接区域更易发生次同步振荡。为了深入分析风电场并网次同步振荡特性,必须对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进行精确建模,包括其机械部分、电气部分以及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的网络参数和负荷特性,通过仿真分析可以揭示次同步振荡的产生条件和传播路径。

通过分析风电机组的动态响应和系统频率响应,可以识别出关键的振荡频段,并评估不同控制策略对振荡抑制的效果。在实际电力系统中,次同步振荡的监测和分析需要依赖于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如傅里叶变换和时频分析方法,以提取振荡信号的特征参数。通过对振荡信号的频谱分析,可以确定振荡的频率、幅值和相位等关键信息,为制定有效的抑制策略提供依据。实时监测系统动态行为,结合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预测和预警潜在的次同步振荡风险,从而采取预防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静止同步调相机抑制策略设计

静止同步调相机(STATCOM)作为一种先进的电力电子设备,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用于改善电压稳定性和抑制功率振荡。在风电场并网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中,STATCOM的快速响应特性使其成为有效的抑制手段。STATCOM通过调节无功功率输出,能够对系统电压和功率流动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在振荡发生时提供必要的阻尼。在设计STATCOM抑制策略时,关键在于准确识别振荡频段,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控制算法的设计需考虑STATCOM的动态响应速度、调节范围以及与系统其他控制设备的协调。STATCOM的控制策略通常包括电压控制模式和功率因数控制模式,其中电压控制模式更适用于抑制次同步振荡。

在电压控制模式下,STATCOM能够根据系统电压的变化快速调整其无功功率输出,以提供必要的阻尼力。为了实现对次同步振荡的有效抑制,STATCOM的控制算法需要具备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系统状态的变化动态调整控制参数。这种自适应控制策略可以通过现代控制理论实现,如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或自适应控制算法。这些算法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调整STATCOM的输出,以适应系统动态变化和振荡特性。在实际应用中,STATCOM的抑制策略设计还需考虑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STATCOM作为一种电力电子设备,其运行成本和维护需求相对较高,因此需要在满足系统稳定性需求的同时,优化其运行成本。

STATCOM的可靠性也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需要确保在各种系统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不引入新的安全隐患。综合考虑以上因素,STATCOM抑制策略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电力系统分析、控制理论和电力电子技术。通过精确的模型建立、控制算法设计和系统仿真,可以验证STATCOM抑制策略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优化。

三、抑制策略效果验证与案例分析

在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中,验证抑制策略的效果是确保技术方案可行性的关键步骤。对于基于静止同步调相机(STATCOM)的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其效果验证涉及对策略实施前后系统动态行为的对比分析。通过在仿真环境中模拟实际电网条件,可以评估STATCOM抑制策略对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影响。在进行效果验证时,通常会构建一个包含风电场和STATCOM的电力系统模型。该模型需精确反映风电机组的动态特性、电网的网络结构以及STATCOM的控制逻辑。通过模拟风电场并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同步振荡,可以观察STATCOM抑制策略的实时响应和阻尼效果。仿真分析中,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如振荡频率、振幅和衰减率,将被密切监控,以评估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案例分析是验证抑制策略效果的另一重要手段。在实际电网中部署STATCOM并实施抑制策略后,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系统运行数据,可以直观地展示抑制策略的实际效果。这种对比分析包括对系统电压稳定性、功率损耗和系统频率偏差等参数的监测。通过这些数据,可以量化STATCOM抑制策略对提高系统稳定性的贡献。在案例分析中,对STATCOM抑制策略的经济性影响进行了细致考量。由于STATCOM设备及其运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对其经济效益的全面分析对于评估整个抑制策略的可行性至关重要。通过对比STATCOM的运行成本与因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而减少的潜在经济损失,可以量化抑制策略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效益分析不仅包括直接的财务支出,还涵盖了由于系统稳定性提高而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如减少的停电次数和提升的供电可靠性。

抑制策略的长期稳定性和鲁棒性也是评估的关键指标。通过长期运行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验证STATCOM抑制策略在面对电网条件变化和负荷波动时的表现。这种长期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揭示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局限性,为策略的持续优化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不同电网条件下的STATCOM抑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可以确保策略在多样化的电网环境中均能保持高效性和经济性,从而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结语

在电力系统稳定性领域,风电场并网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风电场并网特性的深入分析,识别了关键振荡频段,并基于静止同步调相机设计了针对性的抑制策略。该策略通过精确控制无功功率输出,有效提供了系统阻尼,降低了振荡幅度。实际应用表明,该抑制策略在提高系统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展望未来,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优化抑制策略,提升电力系统的动态性能,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 赵刚,李娜. 风电场并网次同步振荡问题研究[J].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2022, 42(5): 123-130.

[2] 钱伟,孙强. 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J]. 电网技术,2023, 47(3): 78-85.

[3] 周杰,吴亮. 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及控制策略[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 41(8): 19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