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27
/ 2

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徐春光

谷城县人民医院   湖北   谷城   441799

摘要:目的 比较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胸外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3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院时间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分2组,数字表法。对照组予以予以肺叶切除术,观察组予以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内复发率和生存率以及手术前后肺功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生存率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肺功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安全性更高,建议首选。

关键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并发症;肺功能

前言: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最为临床常见的肺癌之一,约占全部肺癌的85%[1]。而胸腔镜手术是常用的早期肺癌治疗方法,创伤小,安全性高,病灶清除效果好,深受认可。但常规胸腔镜术式主要为肺叶切除法,对肺功能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康复与预后[2]。而精准肺段切除不仅能够满足病灶的完整切除,还可有效减少肺部损伤。本文即选择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8例进行研究,比较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者医院胸外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3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院时间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分2组,数字表法。

对照组中,男:女(例)=10:9(例)。年龄(60.22±4.28)岁,最高70岁,最低50岁。类型:腺癌11例,鳞癌8例。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9例。位置:左肺5例,右肺14例。

观察组中,男:女(例)=11:8(例)。年龄(60.25±4.24)岁,最高70岁,最低50岁。类型:腺癌12例,鳞癌7例。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8例。位置:左肺6例,右肺13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予以肺叶切除术,具体:健侧卧位开展手术,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起效后,于腋中线第4~5肋间作4 cm切口,并经该切口置入胸腔镜;以胸腔镜探查病灶信息,若病灶在肺叶外周,切除病灶后送检,待确诊后再切除肺叶,同时辅以纵膈淋巴清扫;若为常规病灶,则先行游离肺动静脉、支气管,再使用一次性切口闭合器离断患肺并取出,最后予以淋巴结清扫。

1.2.2观察组

本组予以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具体:健侧卧位开展手术,静脉吸入复合全麻。于腋中线第4~5肋间作3 cm切口,并经该切口置入胸腔镜;以胸腔镜探查病灶信息,先行获取肺门、纵膈淋巴样本,及时将样本送往实验室开展活检(肺下叶取第7、8、9组淋巴结,左肺上叶取第5、6组淋巴结,右肺上叶取第2、3、4组淋巴结);而后依照术前肺部CT技术辨别肺段门的小结构,以此确定需要切除的肺段,离断目标段门小结构后,段间平面以膨胀萎陷法判断。术后常规引流。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主要有肺部感染、肺漏气、胸膜瘘三类。

1.3.2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和生存率

持续随访1年,统计生存率、复发率。

1.3.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水平

术前、术后1周时统计,含FEV1、FVC、MVV三项指标。以肺功能检测仪获取数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x±s),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1。

表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肺部感染

肺漏气

胸膜瘘

总发生率

对照组(n=19)

4(21.05)

1(5.26)

1(5.26)

6(31.58)

观察组(n=19)

1(5.26)

0(0.00)

0(0.00)

1(5.26)

X2

4.3779

P

0.0364

2.2两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

对照组中,1年内复发率10.53%(2例),1年内生存率94.74%(生存18例)。

观察组中,1年内复发率5.26%(1例),1年内生存率100.00%(生存19例)。

两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生存率比较(X2=0.3619,P=0.5475;X2=1.0270,P=0.3109;P>0.05)。

2.3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水平比较

观察组术后肺功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详情见表2。

表2手术前后肺功能水平比较(x±s)

组别

FEV1(L)

FVC(L)

MVV(mL)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对照组(n=19)

2.74±0.32

2.31±0.25

3.98±0.56

3.14±0.33

96.90±10.05

72.60±6.52

观察组(n=19)

2.76±0.30

2.60±0.28

3.96±0.58

3.66±0.43

96.92±10.03

86.20±8.93

T

0.1987

3.3676

0.1081

4.1817

0.0061

5.3614

P

0.8436

0.0018

0.9145

0.0002

0.9951

0.0000

3.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作为常见的肺癌,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特点,且近年来受环境污染、烟草、化学刺激等因素影响,该发病率还持续上升。肺叶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方案,可完整清除病灶,控制癌症进展,延长生存期,但该术式对患者肺部损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也会影响预后[3]。而精准肺段切除术属于局部肺切除手术,该术式仅需切除患者患肺肺段内的支气管肺泡、动静脉、淋巴结群等组织,可减少不必要的肺正常组织损伤,尽可能保留残肺功能,利于术后康复[4]。本文中,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以及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生存率比较(P>0.05),便证实了精准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在临床疗效上的效果。而观察组术后肺功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则突显了精准肺段切除的优势,能够积极保留肺功能。

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进一步表明了精准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分析原因:精准肺段切除可减少胸腔残留,患者肺部复张速度快,术后疼痛感更轻,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在术式安全性上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更优,建议首选。

参考文献

[1]张五星,喻东亮,熊剑文,等.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0,36(4):245-253.

[2]郝延红,龚嫚.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8):1191-1192.

[3]李田,王高祥,徐世斌,等.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1,56(11):1816-1819.

[4]王晨,姜静远,张乐宁,等.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12):1384-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