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人民医院 云南大理 675699
摘要:目的:探讨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展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后,对功能恢复效果的改善影响。方法:以我院就诊患者作为样本筛选群体,年限控制在2023.8~2024.8期间,总计抽选样本病例数50例,疾病类型筛选为胫骨骨折患者,入选患者通过借鉴随机数字表法予以组别分类,其中25例归纳为对照组,展开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剩余2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展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着术后短期随访时间越长,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上升趋势更高,并且研究组上升幅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落实到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更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明确。
关键词:胫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功能恢复
胫骨骨折以一种常见的下肢创伤在临床上出现,多由于冲撞、交通事故等外界暴力性损害所引起,发病后以明显的肢体肿胀、疼痛作为典型症状表现。由于人体胫骨前侧的血供相对较差,因此,一旦出现骨折极易造成血供不足的情况,对患者的肢体功能产生严重不利影响[1]。近年在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下,对于此类型骨折患者不再仅局限于骨折的固定与复位,更加致力于如何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骨折部位的生理功能,确保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水平,在临床医学不断探索以及新型固定材料的进步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为临床治疗胫骨骨折提供新的思路[2],鉴于此,本文遴选50例胫骨骨折患者,展开进一步对比深入剖析,旨在进一步优化手术操作流程,评估此手术方案的优越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持,推动治疗领域的学术进步,现将正文内容呈下。
1.1一般资料
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于2023-08月始,于2024-08月止,研究样本(总计50例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对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中性别构成比:15例(男)、10例(女),年龄区间40~79岁,平均范围(59.61±5.21)岁,致伤原因:车祸、摔伤、压砸伤分别占比:13例、8例、4例;研究组中性别构成比:14例(男)、11例(女),年龄区间41~79岁,平均范围(60.01±5.77)岁,致伤原因:车祸、摔伤、压砸伤分别占比:14例、8例、3例。上述数值比较(P>0.05)。
1.2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术前均展开胫骨全长的正面与侧面X光检查,旨在细致观察骨折状况及其周边软组织的受损程度,并在手术前统一执行根骨结节牵引、消肿处理及伤口清创等措施,同时将患者患肢适当抬高,密切关注骨折周边软组织肿胀是否减退至可以符合手术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执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手术过程中,患者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并遵循常规手术准备,包含铺设手术单、绑好止血带等,随后,依据患者骨折的具体位置选定手术切口,充分显露骨折端,并选用长度适宜的解剖钢板进行精准内固定操作,在固定满意后将切口关闭。
研究组:执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基础的硬膜外麻醉、止血处理后,借助C臂X光机的辅助透视功能,精准对骨折部位展开复位操作,以保证骨折端末发生旋转或移位现象。若患者难以复位,则在骨折区域制造微小切口,牵引出软组织后重新进行复位,若存在显著移位者,则安置一枚拉力螺钉进行稳固,之后在螺钉的远端、近端位置予以精确标记,在钢板置入的一端切约3厘米左右的切口,直达骨膜层;在另一端则制造一约2厘米左右的切口,将钢板妥善安置后,二次借助透视手段检查并确认骨折断端复位情况,确定理想后分别在两端各植入3至4枚螺钉进行加固,最后对切口进行冲洗、缝合后手术结束。
1.3观察指标
(1)功能恢复情况:取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个时间点,借助Kofoed和HSS量表作为评分工具展开,包含疼痛程度、活动度等,各项分值均以百分制计分,分值越高,关节功能恢复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作为数据分析工具,运用卡方检验来评估各组间的差异,并以[n/(%)]的形式进行结果展示;对于计量型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则以±s的形式表示,将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组别 | 例数 | Kofoed评分 | HSS评分 | |||
术后1月 | 术后3月 | 术后1月 | 术后3月 | |||
对照组 | 25 | 55.12±3.11 | 69.21±5.31 | 53.21±5.31 | 70.21±5.66 | |
研究组 | 25 | 61.25±3.96 | 80.81±5.01 | 65.05±5.26 | 81.82±6.21 | |
t | -- | 6.087 | 7.945 | 7.921 | 6.909 |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
胫骨作为支撑并传导下肢力量的核心骨骼,一旦遭遇外力重创,极易诱发骨质断裂,若一旦骨折线侵及关节面,还会诱发骨折内部结构移位,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此时展开手术治疗成为必要之选,也是规避潜在后遗症的关键
[3]。切开复位的内固定技术作为既往临床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可以通过维持患者胫骨正常解剖结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受胫骨周围较为丰富的软组织分布,手术操作过程中较大的切口,极易加重患者周围组织的创伤程度,阻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4]。
本研究数据得到证实,研究组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更理想。究其原因在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在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存在特殊性并且借助锁定螺钉做固定处理,能够增加骨折部位的稳定支撑与固定,为患者骨折的快速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5]。同时此技术还具备微创性的特点,在手术过程中切口相对较小,并且通过C臂X光机的使用,有助于最大范围内减少骨折端的暴露与胫骨周围软组织的分离程度,便于增加骨折端组织完整性,为术后的加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锁定钢板属于内固定的结构,保证关节面和结构重合的同时还可规避对骨面较大的压迫力度,更利于促进患者踝关节、膝关节功能的恢复[6]。
综上所述,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方案制定中执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有助于加速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明显,可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 邓兰辉.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4):34-36.
[2] 李轶,曹波.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5):55-57.
[3] 王友林. 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31-32.
[4] 金栩佳,詹小兰,游显兵. 伤科接骨片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2,54(12):115-118.
[5] 韩增斌.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J]. 世界复合医学,2020,6(4):47-49.
[6] 王晓飞,马跃,王苗,等. 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置入锁定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比较[J]. 河北医药,2021,43(15):2316-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