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墙面艺术对街区空间美学提升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23
/ 2

城市更新背景下墙面艺术对街区空间美学提升的作用

尚小芳

成都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青羊区 610031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作为街区空间的重要视觉元素,墙面艺术凭借其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渗透力,在美学提升和社区文化塑造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通过分析墙面艺术对街区空间美学的影响,研究其在视觉塑造、文化表达、生态融入中的多重价值,进一步探讨墙面艺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路径和优化策略。结合典型案例研究,总结墙面艺术在促进街区文化传承、提升社区归属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为未来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更新;墙面艺术;街区美学;文化传承;生态设计

我国城市更新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当前,老旧城区中的大量建筑呈现出“老龄化”现象,立面斑驳脱落,建筑形式不一,构成杂乱暗沉的整体面貌[1]。在此局面下,城市更新对于品质提升作出更高要求:注重塑造城市地域特征,推动实现共建共享,打造幸福生活港湾[2]。墙面艺术作为一种易于传播的视觉语言,不仅能够丰富城市街区空间的层次感,还能通过文化符号的植入增强区域特色与社会认同。近年来,墙面艺术的形式与功能愈加多样化,其应用范围从传统建筑立面扩展到滨水空间、公共街区等更广阔的领域。特别是在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中心和生态绿地的更新改造中,墙面艺术通过与环境、历史、文化的深度结合,塑造了极具感染力的城市景观,为城市提供了更鲜活的面貌和更多的社会互动可能。

一、墙面艺术对街区空间美学的基本价值

(一)视觉感知与空间形象的塑造

墙面艺术在街区空间中最直观的作用是塑造视觉感知和提升空间形象。通过丰富的色彩搭配和艺术形式,墙面艺术可以打破传统建筑立面单一化的局限。例如,成都市在一环路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沿线的苏式建筑元素,将红砖建筑肌理向周边建筑立面延伸,使行人能够在视觉上感受到建筑的延展性与历史融合感。这种举措不仅提升了街区整体的视觉吸引力,还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地标式的视觉记忆点。

在实际操作中,色彩对空间氛围的塑造尤为关键。墙面作为街区重要的色彩载体,面积最大,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感官体验,带来舒适或疲劳、积极或消极的情感,需要针对街区功能作用匹配色彩特性。

(二)文化内涵与街区场所感的表达

墙面艺术作为文化传承的媒介,可以将历史与现代结合,形成独特的街区文化符号。以北京市798艺术区为例,其墙面艺术不仅保留了工业化时代的建筑特质,还融入了当代艺术符号,通过壁画和装置艺术展示区域历史记忆与当代文化活力。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将地方文化元素如传统纹样、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融入墙面艺术中,从而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使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结合现代简约设计风格,在墙体上展现历史故事,既有视觉冲击力,又能引发情感共鸣。

此外,墙面艺术在特定节日或重大活动举办期间可以承担文化传播功能。例如,通过互动投影技术将动态文化图案投射到建筑立面上,或是赋予街区临时性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公共空间的场所感。

(三)社会参与与社区归属感的增强

社会参与是墙面艺术设计和实施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居民共创的方式,不仅能够收集到多样化的设计灵感,还能让居民成为空间的真正主人。以朝阳区老旧街区改造项目为例,街道通过居民投票选择墙面艺术主题,并邀请本地艺术家和居民共同创作壁画。这种方法在增强社区凝聚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街区美学品质。

此外,墙面艺术通过再造街区中共有的文化符号,激活了周边居民的内生力量,进而增进居民对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动力,推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墙面艺术在街区空间美学提升中的实践路径

(一)设计逻辑的优化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

设计逻辑的优化需要从街区整体空间规划入手。墙面艺术的创作应与街区建筑风貌、功能定位相协调。例如,在成都宽窄巷子的更新改造中,设计团队以灰、白为主色调,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壁画相结合,形成历史与当代并存的艺术形式,深受游客欢迎[3]。在表现形式上,墙面艺术从传统的手绘壁画发展到数字技术驱动的动态投影。例如,使用LED投影墙技术实现夜间动态灯光秀,可以在节庆活动中为街区增添独特的视觉体验。除此之外,3D立体画也成为吸引年轻人互动打卡的重要形式,能够为街区带来更多流量。

(二)文化传承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墙面艺术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现代审美的重要呈现方式。在墙面设计中,需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例如,上海嘉定安亭老街改造过程中,保留传统马头墙和单檐歇山顶,通过高清投影实现马头墙上的戏曲表演,并提取古银杏文化符号,采用银杏叶图案孔洞金属板作为立面装饰元素,让街道的文化历史元素更具现代感。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保留了地域文化精髓,还增强了作品时代感,吸引了更多年轻群体关注,促进了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

(三)生态元素融入与可持续美学设计

生态化设计是墙面艺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将艺术表达与生态功能相结合,从而实现美学与环保的双赢。例如,通过在墙面植入垂直绿化系统,不仅能够美化街区环境,还能有效改善局部小气候,降低建筑表面的热岛效应。在北京亮马河沿线,一些墙面艺术巧妙结合绿植覆盖与生态涂料,既增添了视觉层次感,还起到吸附空气污染物的功能,同时通过可降解涂料减少了墙面翻新对环境的破坏。此外,墙面艺术与新能源技术的结合为其应用场景开辟更多可能性。在涂料中加入光伏材料,使墙面在白天吸收太阳能并将其储存,夜间发出光亮用于打造照明景观,既节能又环保。

三、墙面艺术对街区空间美学的多维影响

(一)城市品牌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墙面艺术作为城市名片,能够增强城市生命力与艺术延展性,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4]。例如,上海通过在特色街区引入国际艺术家创作大型墙面艺术作品,吸引了大量游客,也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具体操作中,可通过设置城市艺术基金,为墙面艺术的推广提供资金支持,并定期举办艺术交流活动,进一步传播城市文化形象。

(二)经济效益与街区活力的增强

墙面艺术对街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例如,北京三里屯商圈通过独特的墙面艺术设计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其夜间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与商业品牌合作,将商圈墙面艺术与品牌推广相结合,设计富有互动性的艺术作品,以促进消费和社交媒体传播。

(三)社会治理与城市空间秩序的优化

墙面艺术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软性引导和秩序优化上。例如,在交通密集区域,墙面艺术可以通过色彩和线条的引导功能,优化人流和车流的流线组织。此外,在老旧社区更新中,墙面艺术可以通过展现社区历史与未来规划,引导居民对街区未来的期许与共识,降低改造阻力。

总结:墙面艺术作为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元素,其价值不仅限于美学的提升,还体现在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经济活力的促进上。通过结合区域特征、公众参与和技术创新,墙面艺术能够有效塑造街区空间的独特魅力。在未来的城市更新实践中,应进一步探索墙面艺术与生态科技、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创新性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铮,梁思思,边兰春. 面向城市更新的国内城市色彩规划探新[C].美丽中国,共建共治共享——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更新),合肥,2024.

[2]倪虹.开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J].中国勘察设计,2023(10):4-7.

[3]李洁.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基于成都城市美学的视角[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0,(04):79-84.

[4]定宇. 用艺术点亮城市文化空间[N].人民日报,2022-0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