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第五中学校
单位邮编:036002
摘要:时代发展背景之下,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其中,新课程标准为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学生个人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探究性学习模式与初中数学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帮助其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索中去,在充分认识与了解数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自身独特的数学思维逻辑和思考方式。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数学教学
引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标的推行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创新的舞台。教学方法的创新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趋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更是考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创造力和责任感。通过探究式教学策略,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
一、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意义
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要对象,授课重点在于帮助其在教师指导和激励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学习教学内容,并最终获得学习结论与成果。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创新、总结归纳等方式,对数学抽象、建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加以体验,以此来提高核心数学素养。
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当前阶段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够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知识探究欲望,从而产生积极、自主、独立探究动力。如此一来,可以切实帮助初中生以一种更为愉快的心态对待学科学习,能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但还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以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需要将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有效性作为出发点,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处理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将其感兴趣事件、主题融入数学之中,强调提问、题型的变换和延伸,帮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生命力和趣味性。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
(一)营造适宜的探究气氛
数学学科教学目的应当注重将学生学习潜力激发而出,强调培养学科智慧。但是由于受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维逻辑发展等方面限制,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数学学科。这主要是因为数学里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原理、公式、方程、函数等方面内容。再加上传统教育理念和授课手段影响,学生学习时容易产生压力和负担。针对此种情况,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注重创造一个文明、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1]。
为了营造适宜的探究氛围,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数学原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逐步积累知识,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同时也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共同思考,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既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要在适当时机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思考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养成主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促进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
探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实际操作中主动探索的能力,其中包括明确研究主题的设定;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得出调查结论,对问题的发展实现初步预测,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等[2]。
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一课教学中,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二元一次方程:某商店出售两种商品,已知商品的单价和总价,如何求出每种商品的数量?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接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尝试解答,自己发现方程的结构和解法。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如代入法、消元法等,尝试解答问题,合作讨论解题思路。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现解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适时地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比如:“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变量的值,怎么求出另一个变量?”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逐步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提高自身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结合课外实践活动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生活实用性。因此,教师培养学生探究性意识时,必须注重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以此实现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知识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教师必须立足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上增加实际操作环节,使其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提升探究意识
[3]。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一课教学中,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轴对称的概念,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称图形的绘制”活动,让学生利用镜子或折纸等工具,亲自操作观察图形的对称性。通过这种动手实践,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轴对称,如何找到对称轴,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对称轴的位置、对称点之间的关系等,鼓励学生思考“轴对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对称设计、自然界的对称现象等。这种联系实际的探究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美,还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设计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一个对称的图形或物体,然后分享各自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法。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相互启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和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并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为每位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金友.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N]. 山西科技报, 2024-10-21 (A11).
[2]赵金良.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J]. 家长, 2024, (20): 68-70.
[3]文毅.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J]. 数学之友, 2024, (13):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