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 657099
摘要:心血管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虽具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势,但术后仍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分析常见并发症类型及成因,阐述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涵盖心理护理、穿刺部位护理、抗凝及出血护理、心律失常护理等多方面,旨在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康复,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
一、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心血管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如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极大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不过,术后各类并发症给患者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痛苦、助力康复意义重大,故而深入研究术后并发症护理极具现实价值。
二、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
(一)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
穿刺部位出血与血肿:手术穿刺动脉或静脉,术后血管穿刺点若止血不佳,极易引发出血、血肿。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术后肢体活动不当、压迫止血时间不足等均为诱因;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厚,压迫难度大,出血风险更高。部分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穿刺后血管回缩不良,也是出血频发的因素之一。
假性动脉瘤:多因穿刺部位血管壁破损,血液经破口流出并在周围组织形成局限性搏动性血肿,瘤壁无正常血管结构,与动脉相通。频繁穿刺、术后抗凝过度等增加其发生几率。而且,若术后血压波动较大,高压状态会进一步冲击血管破口,加剧假性动脉瘤形成风险。
(二)血管栓塞及血栓形成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术后患者卧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加之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如术中大量使用造影剂致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致肺栓塞,危及生命。长时间手术、合并高血脂或糖尿病的患者,机体本身处于高凝、血管内皮功能欠佳的基础状态,血栓形成可能性大幅上升。
冠状动脉内血栓: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系统;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不当、支架贴壁不良等,促使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若患者依从性差,未按时按量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会让冠脉内血栓隐患显著提升。
(三)心律失常并发症
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介入操作刺激心肌,改变心脏电生理特性,尤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易诱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严重可致心室颤动。手术操作时间长、心肌受损范围广的患者,出现这类心律失常几率更高。
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术中电极刺激、位置不当,或是心脏传导系统受损,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对于本身心脏传导系统存在基础病变的患者,术中更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且术后恢复难度偏大。
(四)对比剂相关并发症
对比剂肾病:血管造影依赖对比剂显影,对比剂经肾脏排泄,短时间大量应用,尤其肾功能欠佳患者,可致对比剂肾病,表现为术后血肌酐升高、少尿甚至无尿,影响肾功能恢复。老年患者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遭遇大剂量对比剂冲击时,肾脏代偿能力弱,对比剂肾病发生风险突出。
对比剂过敏:部分患者对碘对比剂过敏,轻者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重者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威胁生命安全。过敏体质患者,或是既往有海鲜、药物过敏史者,接触对比剂后过敏反应发生概率远超常人。
三、护理干预措施
(一)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担忧恢复、害怕并发症,常焦虑恐惧。护士需主动沟通,介绍手术情况、术后康复进程及可能并发症,用通俗语言讲解护理应对措施,增强患者信心;邀请康复病友分享经验,营造积极康复氛围;定期评估心理状态,对焦虑评分高者,联合心理医生疏导。当患者因焦虑出现失眠时,还可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助眠药物,保障患者充足休息,利于身体恢复。
(二)穿刺部位护理
术后穿刺部位沙袋压迫止血,动脉穿刺压迫 6 - 8 小时,静脉穿刺 4 - 6 小时,密切观察有无渗血、血肿;告知患者肢体伸直制动,避免屈髋屈膝,防压迫移位致出血;若出现血肿,早期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24 小时后热敷促进血肿吸收;疑似假性动脉瘤,配合超声检查确诊,必要时压迫修复或手术治疗。在压迫止血期间,护士要定时查看沙袋位置与压力是否合适,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是否正常,避免因过度压迫引发肢体缺血。
(三)抗凝及出血护理
遵医嘱精准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血尿等出血迹象,轻微出血调整药物剂量、局部压迫止血,严重出血立即停药、补充凝血因子;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者,术后早期床上被动、活动肢体,穿医用弹力袜,必要时预防性抗凝。同时,为患者及家属开展用药教育,使其清楚药物作用、副作用及按时服药重要性,提高依从性。
(四)心律失常护理
持续心电监护,实时掌握心率、心律变化;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依医嘱静推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备好除颤仪;缓慢性心律失常若心率过缓、心输出量不足,配合植入临时起搏器维持心率;观察用药后反应,记录心律失常发作频次、持续时间,便于调整治疗方案。医护团队还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确保面对突发心律失常能迅速、有效处置。
(五)对比剂相关护理
术前评估肾功能,对肾功能异常者尽量选用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减少用量;术后鼓励多饮水、快速补液,促进对比剂排泄,记录 24 小时尿量;对过敏高危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术中、术后严密观察过敏症状,轻度过敏给予钙剂、激素抗过敏,重度过敏争分夺秒抢救。护理人员要熟知各类对比剂特性与不良反应,以便精准护理,保障患者安全。
四、护理效果评估
通过对比护理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严重程度,评估护理成效。统计出血、血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具体例数,计算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了解舒适度变化;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从沟通、操作、病情处理及时性等维度打分;分析患者住院时长、康复出院时间,综合考量护理对康复进程的促进作用。定期回访患者,了解远期恢复情况,收集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护理方案。
五、结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多样复杂,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不可或缺。全方位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精细穿刺部位、抗凝、心律失常、对比剂相关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症状危害;持续效果评估利于优化护理流程。未来应结合前沿护理理念与技术,为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推动心血管护理学科发展,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朱艳菊.全面护理联合术肢康复运动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4,37(09):149-152.
[2]吴晓,吴晨霞,邹华珍.优质护理对心血管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0):1439-1442.
[3]习华.循证护理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36):113-116.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22.36.046.
[4]邹婷,高姝.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分析[J].名医,2020,(1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