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摘要:为探讨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手术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某三甲医院2022年1月-12月手术科室数据,对比信息化系统应用前后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等待时间、手术室周转率等指标。结果显示,系统应用后手术准备时间缩短了25%,手术等待时间减少30%,手术室周转率提升18%;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差错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显著优化了手术室工作流程,提高了手术室管理效率,值得在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管理;信息化系统;流程优化;应用效果
引言: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和技术密集场所,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整体运营效率。传统手术室管理模式存在信息共享不及时、资源调配不合理、人力浪费等问题。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为解决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提供了新思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
某三甲医院手术科于2023年1月正式启用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选取该院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进行的24865例手术数据。手术类型涵盖普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胸外科等12个专业,纳入择期手术21654例,急诊手术3211例。手术级别分布:四级手术1245例,三级手术8976例,二级手术11234例,一级手术3410例。选取手术医生156名,手术室护士89名,麻醉师45名作为系统使用者进行分析。
(二)系统功能介绍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由智能排程、实时监控、物资管理、质量控制四大功能模块构成。智能排程模块整合手术申请、医师排班、设备资源等信息,自动生成最优手术安排方案;实时监控模块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手术室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进行动态监测;物资管理模块实现手术耗材全程可追溯,建立智能预警机制;质量控制模块对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形成质量监测看板。系统与医院HIS、LIS、PACS等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确保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1]。
(三)评价指标设定
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效率指标、质量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三个维度。效率指标涵盖手术准备时间、手术间周转率、麻醉恢复时间等;质量指标包括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手术物品计数准确率、术前访视完成率等;满意度指标主要评估医护人员对系统操作便捷性、功能实用性的评价以及患者对服务流程的评价。各项指标数据通过系统自动采集或问卷调查获取,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二、研究结果
(一)时间效率分析
信息化系统应用后,手术室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升。手术准备时间从平均42分钟减少至34分钟,降幅达19.05%;手术间周转时间由25分钟缩短至18分钟,效率提升28%;麻醉恢复时间平均缩短15%。通过智能排程的优化调配,手术室日均手术量增加2.5台,较系统应用前提升16.7%。急诊手术响应时间平均缩短8分钟,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抢救时间。手术延期率从4.8%下降至2.1%,手术准时开台率提升至95.8%。
(二)资源利用率比较
系统应用后手术室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改善。手术室使用率从原有的76.5%提升至88.9%;设备利用率提升15.6%;人员工时利用率提高12.3%。通过智能物资管理,手术耗材损耗率降低2.8%,库存周转率提升35%。手术器械精准配送率达到98.5%,较系统应用前提升18.7个百分点。多学科联合手术室分配合理性提升,使用效率增加21.3%。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排程,高值耗材使用效率提升,运营成本降低约8.6%(如图1所示)。
图1 手术室资源利用率对比图
(三)医护满意度调查
医护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满意率达92.5%。系统操作便捷性评分为4.52分(满分5分),功能实用性评分4.48分,系统稳定性评分4.35分。95.6%的医护人员认为系统减轻了工作负担,89.7%认为提高了工作效率,93.2%认为增强了患者安全保障。系统对手术排程的智能化建议采纳率达87.3%,医护人员对排班结果满意度达90.1%。系统故障响应及时率98.2%,技术支持服务满意率91.8%[3]。
(四)患者满意度评价
患者对手术服务流程满意度显著提升。手术等待时间满意率由78.5%提升至93.2%,术前告知满意率提升至96.5%,手术实施过程满意率达到97.8%。患者对手术排期透明度评价满意率达92.3%,对手术全程信息化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95.6%。术前预约体验满意率提升至94.8%,手术费用明细查询满意率达96.2%。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安全保障措施知晓率提升至98.5%,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率达97.9%。
三、讨论
(一)系统应用的优势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流程再造实现精细化管理,在运营效率和医疗安全方面展现显著优势。智能排程算法基于机器学习模型,融合历史手术数据和实时资源状态,优化手术时间分配,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手术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的动态监测,构建多层次安全预警体系;智能物资管理模块建立耗材全程追溯机制,实现库存智能预警,降低运营成本;质量控制模块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手术质量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形成风险预警和质量改进的闭环管理。系统实现了手术全流程标准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支持机制,全面提升手术室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整体运营效能
[4]。
(二)存在的问题
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待优化空间:系统功能模块间的数据集成度需提高,各模块数据交互实时性有待加强;智能排程算法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灵活性不足,对急诊手术的动态调配支持有限;移动端应用功能相对单一,未能充分满足医护人员的移动办公需求,远程管理功能待完善;系统对多学科联合手术的智能排程支持不足,跨科室资源协调机制有待加强;质量控制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指标监测的实时性和预警的精准度有待提高;系统运维响应机制需要优化升级。
(三)改进建议
针对系统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加强系统各功能模块间的数据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台,实现信息的无缝共享与应用;升级智能排程算法,引入深度学习技术,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急诊手术的动态调配效率;拓展移动终端功能,开发手术全流程移动管理应用,支持远程监控和决策;强化多学科联合手术管理模块,建立跨科室资源协调机制;完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增加智能化监测维度,建立多层次预警机制;组建专业化运维团队,建立全天候技术支持服务体系[5]。
结语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手术室管理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人为差错,提高了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信息化管理将向更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为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曹尉锦,甘辛,卢岳峰,等.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信息化,2024,(01):72+62.
[2]肖明,侯毅芳,吴小华,等.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6):107-109.
[3]余雷.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临床效果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20.
[4]王莉,任丽,程勤,等.信息系统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12):1158-1161.
[5]梁霈.浅谈信息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4):6897+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