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创作与审美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20
/ 3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创作与审美能力培养

段刚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四川西昌,615000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宏伟蓝图中,艺术创作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艺术创作不仅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与表现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深化他们对美的认知与感悟的钥匙;而审美能力则赋予了学生一双发现美、鉴赏美、诠释美的慧眼。本文深入探讨了艺术创作与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核心价值,阐述了两者间相辅相成、携手共进的关系,并着重阐述了培养这两种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教育领域贡献一份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艺术创作;素养;审美能力 ;技巧

小学美术教育扮演着塑造学生审美视野与艺术创作能力的关键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借助观察、想象与创作的翅膀,探索并传达着内心深处的艺术感悟与情感。此外,美术教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的成长之路,教会他们以独到的眼光去品鉴各类艺术作品。正因如此,小学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征途中,显得尤为宝贵与重要。

1 艺术创造与审美鉴赏力简述

艺术创造是一个彰显学生个性与创意思维的历程,它囊括了绘画、手作工艺品、雕塑等诸多艺术展现方式。这一历程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帮助他们呈现独特的视角与新颖的想法。而审美鉴赏力,则是指学生对美的认知与品味能力,涵盖了对艺术作品的细致观察、深入分析以及深切感受。通过探究艺术作品中的构图布局、色彩运用、线条走势等要素,学生能够领悟作品的形式美感与意境之美。艺术创造与审美鉴赏力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及综合素养具有深远意义。小学美术教育正是借助艺术创造与审美鉴赏力的培育,来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及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美、深刻地品味美、自由地创造美,进而丰富其精神世界与情感体验[1]

2 小学美术教育中艺术创造力培育策略

2.1 点燃创作热情,启迪学生艺术灵感之源

在美术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创作热情如同驱动学生探索艺术世界的引擎。为了点燃这份热情,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一幅幅鲜活的图像、一段段引人入胜的视频及音频素材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中,深切感受到美术的无穷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策划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诸如绘画大赛、手工艺品制作、艺术佳作赏析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尽情挥洒艺术的创意。接下来,让我们以三年级美术上册中富有启迪性的第8课“星空的遐想”为例,细致剖析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忱,引领他们挖掘内心深处的艺术灵感。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星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星空的美丽和神秘。 同时,播放一些关于星空的音频素材,如夜晚的蝉鸣、风声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星空的氛围。 在展示完星空素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果你置身于这美丽的星空下,你会想到什么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一些有关星空的文化和传说,如希腊神话中的星座故事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在启发想象之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此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创作建议, 如可以让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星空景象,或者用手工制作出星座模型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幅星空作品。 在创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并给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发掘艺术灵感。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激励方式,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创作。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2.2 传授艺术技法,增强学生的艺术展现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殿堂中,掌握创作技巧是提升学生艺术展现力的关键阶梯。面对三年级学生,他们对“创作技巧”这一术语或许尚存朦胧之感。故而,教师应以浅显易懂之法,引领他们迈入基本绘画技巧的大门,进而增强其艺术表现力。接下来,以三年级美术第10课“绚烂花朵”为实例,深入剖析教师如何传授艺术技法,助力学生艺术展现力的飞跃。

观察能力是创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花朵,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花朵的特点,从而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同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花朵的形态和质感。 例如,用柔和的线条描绘花瓣的轮廓,用鲜艳的色彩表现花朵的色彩和明暗效果等。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花朵的特征。例如,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花朵的形态和质感,或者在画面中添加一些背景和细节来突出花朵的特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表现力。当然,教授创作技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其特征和结构、掌握色彩搭配等技巧和方法。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对学生来说,学习创作技巧并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和方法,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自身的观察能 力、色彩运用能力等艺术素养。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

2.3 激发创意灵感,培育学生的艺术创新力

创新思维犹如艺术创作的灵魂,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还囊括了创造力、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实践能力以及独到的审美能力[2]。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教师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培育其艺术创新力、提升其艺术表现力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们以三年级美术上册中的第14课“梦幻的城堡”为实例,深入阐述教师应如何巧妙激发创意灵感,精心培育学生的艺术创新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城堡的结构和特点。在“梦幻的城堡” 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真实的城堡或者图片,让他们了解城堡的形状、颜色、细节等特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手法,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剪切、折叠等技巧来制作城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来制作城堡。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使用剪切的手法来制作城堡的墙壁和窗户,有的学生可能会使用折叠的手法来制作城堡的屋顶和塔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来表现城堡,如使用彩色的卡纸、贴上闪亮的装饰等。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评价学生的创意,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学生通过互相展示作品、讨论彼此的创意和技巧,从而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评价彼此的作品,让他们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总之,鼓励创新思维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想象力、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等。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特长,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素养的培育策略

3.1 细致观察与深度解析,领略美的多样形态

审美素养,这一能力使个体能够透过对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深入分析及理性理解,敏锐地感知美、创造美。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宏伟蓝图中,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引领学生细致观察、深度解析,从而让他们领略到美的多样形态,正是构筑这一能力的重要基石。在美术教育的殿堂里,观察如同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门。借助这把钥匙,学生们得以窥见形态万千的美:线条的流畅与张力之美、色彩的丰富与和谐之美、构图的巧妙与平衡之美……这些美的元素,如同璀璨星辰,点缀在艺术的夜空中,等待着学生们去发现、去欣赏、去创造。

例如,在四年级美术第5课“节奏的美感”中,教师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中的构成要素,如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明暗等,让他们通过观察去感知作品中的节奏感和美感。同时,教师会通过对这些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意境美。除了课堂上的观察和分析,教师还会鼓励学生将这种观察延伸到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知,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景观中的美,如日出日落时天空色彩的变换、季节更替时树叶颜色的变化等;或者去观察建筑中的美,如哥特式建筑的尖拱形屋顶、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等;或者去观察艺术品中的美,如雕塑的立体感、油画的色彩层次等。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各种形态的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分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各种形态的美,如雕塑的质感、油画的色彩等。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美术史、艺术评论等文献资料,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认识美的形态和表现方式。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通过实践和创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的形态和表现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需要注重评价学生的作品和表现,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特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情感共鸣与体悟,深化美的意蕴理解

审美能力,这一主观而深刻的能力,不仅在于对美之形态的感知与认知,更蕴含了对美之内核的情感共鸣与深刻理解。在小学美术教育的殿堂中,引领学生经由情感体悟的路径,去触及并领悟美的深层意蕴,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又一关键法门。在此过程里,情感体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源自对美术作品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感受及创作实践,激发出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回响与体验。对于稚嫩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美的感知与理解,往往深受个人经历与情感色彩的熏陶。故而,教师在施教之时,需悉心体察学生的情感体验,巧妙引导他们从自我情感出发,用心去触碰、去品味美的真谛,从而深化对美之内涵的体悟。

例如,在四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最受尊敬的人”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些著名人物的照片或画像,如雷锋、杨靖宇等,引导他们从人物的面部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去感受人物的气质和精神。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身边最受尊敬的人是谁,为什么受尊敬,并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这个人的形象表现出来。 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画笔表现出对人物的敬意和爱意。例如通过细致地描绘人物的面部特征、姿态和服饰等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气质;通过运用明亮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光辉形象;通过在画作中加入一些寓意性的元素来表现对人物的敬意和爱意。 情感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和认知,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理解美的内涵,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和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美的形态和表现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3 多样化评估,抒发美的感悟

审美能力之构成,除却对美之形态的敏锐捕捉与深刻理解外,还囊括了对美之情感体验的细腻抒发与传达。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借助多样化评估机制,鼓励学生抒发对美的独到感悟,是培育其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3]。多样化评估,意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与策略,旨在全方位、多维度地洞悉学生的学习动态与成果展现。在美术教育的具体情境中,多样化评估涵盖了对学生作品的艺术水准、学习态度之专注、创新能力之彰显以及合作精神之体现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例如,在四年级美术上册第 9 课“彩墨世界” 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幅彩墨画,然后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色彩运用、线条表现、 画面布局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如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个人自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特点;小组互评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教师点评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其次,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审美表达能力;最后,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总之,通过多元评价让学生表达美的感受,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和表现,学生可以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同时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经由上述的深入探究与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创作与审美能力培养在学生成长进步的征途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艺术创作如同一把钥匙,不仅开启了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意无限的大门,还催生了他们想象力的翩跹起舞与创新思维的熠熠生辉。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则如同一位细心的导师,引领学生学会观察细微、分析透彻、评价精准与表达真挚之美,进而使他们的欣赏水平与审美格调迈上了新的台阶。故而,教师应当持续深化对小学美术教育中艺术创作与审美能力培养路径的探寻与践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跃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大业,刘诗琪. 顾恺之人物画线性语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J]. 大众文艺, 2023, (19): 205-207.

[2]杨倩玉. 艺术教育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版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策略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3, (08): 172-174.

[3]潘柳川. 传统年画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J]. 教育艺术, 2023, (02):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