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
他是抗大第四分校的校长,他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战功赫赫,被毛泽东、朱德等领导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他就是我国著名军事家——彭雪枫。
1907年9月9日,彭雪枫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家人对他的教育极为重视。他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经常废寝忘食。后来在爱国人士的影响下于1925年投身革命,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9月加入中共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成为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之后他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彭雪枫进入红大一科学习。不久奉命开展统战工作。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总参谋处处长。1938年9月,他率部向豫东敌后挺近,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
彭雪枫被称为“上马能打仗,下马写文章。”可谓是文武双全。他爱好读书,涉猎广泛,不论是自然科学、文学艺术,还是军事理论、杂志报刊......古今中外的书籍,他都爱看。他曾对四师的领导干部们说:“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决不是仅仅有一方面知识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相当程度的各方面的知识,就像一个外科医生,只知道内症,他决不是一个好医生。”
为加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反映和报道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斗争,他还领导创办了《拂晓报》,他认为“拂晓”代表朝气、希望、光明,代表着精力充沛,在拂晓时将士们要出操练兵。因此他亲自题写报头,并撰写发刊词《拂晓报——我们的良友》。为支持报刊的发展,他不但经常发表文章,还亲自到报社指导版面安排、标题制作、印刷发行等细节。彭雪枫曾对报社的同志们说:“报纸蕴藏着巨大的战斗力,把报纸办好,它的作用并不比一个团、一个旅的战斗力小。”
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能文能武,也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会上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的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虽然彭雪枫未能参会,但他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的讲话精神。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他率领的这支新四军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迫在眉睫。1938年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适时成立,彭雪枫任校长。后来这所学校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于1940年3月发展为抗大第四分校,学校在安徽涡阳县新兴集举行了开学典礼。彭雪枫又被任命为抗大第四分校校长,他勉励大家“要能文能武,做一个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
学校成立之后,彭雪枫亲力亲为,不仅要抓学生们的学习,还要抓队伍的训练。他既是指挥官,又是教员,还被誉为是学校的“金牌教员”。他常常主动给学生们讲课,善于思考,勤于总结,把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给学生们听,比如他讲游击战术时用“暴风雨式的突然袭击”“东边打雷西边下雨”“超越近敌袭击远敌”等语句进行概括,便于学生们记忆,深受学生们喜爱。为了让同学们能将学到的知识更好的与实际斗争相结合,他常常还会引经据典,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有一次因地形不利,导致一个营在战斗上吃亏,营长被撤职。彭雪枫以此为例讲了《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的故事,用马谡的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导致街亭失守,,酿成“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悲剧,以此告诫学员“我们共产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切不可犯马谡失街亭的错误。”
他讲军事理论课时,精辟地论述了敌我形势及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思想,运用辩证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学员们把他的讲课,誉为“生命的第一课。”不仅如此,他还亲自编写教材《游击战术的实际应用》《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供学生们学习。
教学时他是和蔼可亲的老师,战斗时他杀伐果断的将领。在战场上,彭雪枫率领着战士们取得了多场战斗的胜利,歼敌四万余人,他的骁勇善战更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由于在1941年指挥的一场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战斗中,彭雪枫亲眼目睹广大指战员丧身在敌骑的马刀之下,十分痛心,并深刻意识到骑兵在平原作战中居于重要位置,而我们必须要有一支精干的骑兵部队,于是作为新四军第四师的师长,在召开新四军第四师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彭雪枫提出了组建骑兵团的想法,并得到与会代表们的一致赞同。但组建骑兵团,需要不少的经费。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解决马匹问题,彭雪枫拿3万淮北币给骑兵团买马、打马刀和配备马具。而那时每一个战士每天的菜金大约是2角淮北币,3万元淮北币相当于全师大半年的菜金。有了马匹,还要有骑兵。他非常关心骑兵团队员们的成长,对骑兵的训练尤为重视,他要求每一个骑兵,上马要像蚂蚱一样轻快敏捷、骑马要像磐石一样稳固、奔驰要像闪电一样神速。他不但给骑兵们上政治课,观摩指导训练,有时还亲自进行动作示范,并教导大家:“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有了他的率先垂范,亲自教导,战士们很快掌握了各种本领,奔赴战场奋勇杀敌。
随着骑兵团的发展壮大,打回津浦路西恢复豫皖苏根据地的条件日渐成熟。1944年,彭雪枫率部西征。9月11日,彭雪枫率领部队攻打八里庄,就在部队取得节节胜利之时,他却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当毛泽东主席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后,泪水夺眶而出,痛心疾首道:“小小八里庄,竟然损我一员大将!”
为不影响部队的士气,稳定军心,彭雪枫阵亡的噩耗暂缓公布。直到1945年1月24日,他牺牲的消息才公布于世。2月7日,中共中央在千里之遥的延安中央大礼堂为彭雪枫举办追悼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参加,挽联上写着:“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彭雪枫就这样走了,就这样牺牲在民族解放前夕。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以恒心践初心,以生命担使命。虽然没能亲眼见证祖国的繁荣富强,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战友们的记忆中,永远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永远活在中华儿女世世代代连绵不息的仰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