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 400020
摘 要:大单元教学是撬动语文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佳路径之一。本文通过阐述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分析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大单元;初中语文;整合教学
近年来,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该理念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组合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大单元教学,有效地将碎片化的语文知识整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一、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我国新课改以来,一直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作为重中之重。我国的学者针对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是关于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来支撑,还需要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语文大单元教学提出的目的就在于多方面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很明显,这种想法与理念是与我国新课改的要求相呼应的。语文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材与教材、教材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将碎片化的知识统整起来,促进学生语言构建能力和思维深层次的发展,增强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和理解力。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每个大单元都结合具体的内容设置了不同的课堂学习活动,这些活动都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设定的,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教重在引导,重在方法的传递,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总是处在优先地位。大单元教学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评价也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教师、学生共同评价,通过学习成果展示、主题演讲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地反馈。
(三)整合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单篇授课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会针对每一篇课文进行单独备课,并且会着重详细讲解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篇与篇之间的教学内容都是毫无关联的,知识点被切割的很零碎,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学者们称这种教学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弥补了单篇教学的缺陷,其旨在将零碎化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单元教学,力求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主题把握不明确
语文课堂教学的领班是教师,教师应该承担起教学的主要责任。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赶课时选择跳课教学,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仅仅局限于一个单元或者一篇课文,造成了知识体系的断层,也从侧面影响了教师准确把握大单元教学的主题。多数老师了解大单元教学,也了解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可正是因为跳课教学造成的主题把握不明确,很多老师不愿意去尝试大单元教学。
(二)培养目标不清晰
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按照教材编排的单元内容来组织学生学习的,因此很多老师制定教学目标仅局限于教材划分的单元,这样的教学目标过于单一,缺少了层次感和针对性。而且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于依赖教参或者辅导资料,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只是一味地把别人的东西扣在自己的教学里面,教师自身思维的缺失导致了教学目标设置的不合理,致使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的空洞。
(三)学习内容整合不合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 版)提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语文学习的整体感知能力”。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教授学生知识和方法,却不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练习,导致每篇课文教师都要进行精讲,造成了教学内容的繁冗,教师也觉得疲惫不堪。既然要整合教学内容,就避免不了要对教材的课文内容进行调整和改组。很多教师只是单纯的把课文结合在一起进行整合,忽略了单元之间的逻辑性和各文本之间的共性,大大降低了大单元教学的效果。还有的老师一味地关注每篇课文的共性而忽略了课文独有的个性,大大削弱了一些课文的经典性,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共情。很多教师认为实施大单元教学最大的阻碍是教学时间紧张,其实只是因为教学内容整合的不够合理。
三、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完善对策
(一)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核心素养强调育人导向,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应整合目标、内容和情境,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围绕学习和启蒙主题,涵盖邓稼先、孙权劝学等内容。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启蒙经历,分享学习故事,激发情感共鸣,为文本学习奠基。接着,通过“人物访谈”活动,让学生角色扮演邓稼先、孙权等,深入了解启蒙故事及人物形象,拉近与文本距离。最后,引导学生从个人成长中寻找“启蒙之光”,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设计时,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指向,整合单元内容,将育人导向转化为教学行为。如此,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还能提升其道德品质,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二)设定单元学习过程结构关系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强调构建围绕特定主题的单元学习,注重实践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内容主要分为平行式和层进式两种结构,教师需据此设定不同的学习结构关系。
对于平行式结构,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可采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即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任务总结思维导图,并迁移到其他任务中,掌握通则与变式。归纳法则让学生先自行解决各任务,整理读写策略,归纳成思维图式,再迁移或应用于写作。以《苏州园林》为例,教师可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讨论归纳文章策略,并迁移至后续学习;或先讲解阅读策略,后让学生运用策略解读自读课文,内化并运用到写作中。
对于层进式结构,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采取探究活动方式。聚焦教学目标,设计核心任务,并划分为子任务逐一解决。该单元目标是了解新闻体裁,分析观点,陈述采访步骤,撰写消息。教师可布置核心任务:小组合作出班级报纸。分解为子任务:学习新闻写作方法,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撰写新闻稿件,分工完成报纸编辑。
通过设定合理的单元学习过程结构关系,重视学科内在逻辑,优化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平行式结构采用演绎与归纳,帮助学生掌握策略并迁移应用;层进式结构则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完成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还能促进他们的核心素养发展。
(三)创设学习情境
在大单元教学中,创设特色学习情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云南的歌会》等课文,教师可基于此选择拓展阅读材料,结合视频、音频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演讲技巧和写作特点,激发其写演讲稿的兴趣。单元末尾,教师可设计“传统节日庆祝会”情境活动,让学生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撰写演讲稿并准备节目。此情境活动促使学生整合单元内容,学习演讲与写作技巧,并勇于实践。通过庆祝会的演讲与表演,学生得以展示自我,增强语文实践、表达及沟通能力。此教学模式不仅丰富学生语文实践经验,还培养其综合素养,提升表达与思维能力。总之,创设特色学习情境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建构核心素养,并在真实情境中展现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列平. 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的支架构建[J]. 品位·经典,2022,(15):165-167.
[2]任明满. 大单元教学:历史脉络、研究现状及路径选择[J]. 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4):97-105.
[3]王翔. 初高中衔接学段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微[J]. 语文建设,2021,(13):40-44.
[4]刘飞. 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J]. 基础教育课程,2020,(23):40-51.
[5]郭跃辉. 基于文本解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 语文建设,2020,(0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