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理念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9
/ 3

分级理念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王文军,

乌什县第二小学  843400

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在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时,要坚持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就要求教师在分级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本文通过明确分级教学理念的概念,在对分级理念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存在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法。以期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关键词:分级理念;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引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度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在制定授课内容时没有将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对知识的吸收能力考虑进去。导致有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严重地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分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多样化需求的改革。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级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分级教学的概念

分类分级教学在中国有着历史渊源流长的哲学理论和实践基础,考虑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的要求[1]。分级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教学模式。分级教学基于个体差异的心理和教育学研究,其核心是“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宜的教学。分级教学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的发展差异,消除智力歧视,内含的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学有所成,增强学习信心。分级教学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实现,如班内分层、分层走班、能力目标分层监测、个别化学习和定向培养目标分层等。虽然分级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争议,部分家长和学生可能会对其持有疑虑。认为对学生实施分级教学是将学生分为了“三六九等”。教师与学校应当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这种观念,好的分级教学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时区”,而不是简单地划分等级。分级教学理念的实施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分级理念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分级教学目标偏离

在分级教学中,如何设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既保证基础教学要求,又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实践中分级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分级标准也不够科学。导致分级教学逐渐成为筛选优秀学生与教师的工具。其次,教师在设置分级教学目标时,分级教学目标可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没有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导致学生无法获得适当的挑战或感到沮丧。并且,分级教学目标应该是动态的,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进行调整。但是实践中,分级教学目标缺乏机动性,教学目标可能会过时或不切实际。分级教学目标偏离的偏离,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目标作为指引,极大地降低了分级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谷状态,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2]。在实践中,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对分级教学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学生可能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只是形式上做到对学生进行分级,但实际上没有发挥分级教学的作用。此外,落后的教学理念可能只关注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应该意识到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授课效果。但是实践中,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时往往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可能主要依赖传统的讲授法,反复使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如直接告诉学生公式和解题步骤,而缺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课堂上可能缺少提问、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并且,教师可能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进度,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尤其是在分级教学的背景下,如果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个体情况。而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首先要求分级科学,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为学生进行分级的重要指标。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无法适应分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单一的评价标准注重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其他重要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此外,传统的评价标准可能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这与分级理念强调对学生成长的关注相违背。

(五)家长和社会认同度不高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分级教学,不仅需要学校与教师做出努力,还需要家长与社会的配合。但是实际上,家长可能对分级教学的目的、方法和好处了解不够,担心孩子被标签化或感到不被重视。家长还会担心分级教学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在一些地区,社会和家长可能更倾向于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认为所有孩子应该接受相同的教育,而不是根据能力分级。而学校和教师没有与家长进行充分地沟通,解释分级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预期效果。导致家长与社会对分级理念的认可度不高。

三、分级理念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一)确立科学与可行的分级标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分级教学时,确立科学与可行的分级标准是至关重要的。用科学、可行的分级标准为学生进行分级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开展分级教学的基础。具体而言,在分级前,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他们的算术能力、逻辑思维、问题解决技巧等。为学生分级提供全面科学的数据支持。设立分级标准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确保不同级别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并且评价标准应涵盖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多个维度,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此外,应当建立分级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分级标准具有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使分级标准更适合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并且,在分级过程中,应避免给学生贴上固定标签,以免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动力。还可以建立一个持续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分级教学的效果,并根据反馈对分级标准进行及时调整。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确保分级教学的分级标准既科学又可行,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教师应当树立分级教学理念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分级教学时,树立正确的分级教学理念对于确保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实践中,应当采取教育、宣传等多元化手段,积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引导他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3]。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需求、兴趣和能力,而分级教学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以适应这些差异。教师应当接受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能力和速度上的差异,确保教学方法和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应当积极向教师宣传分级理念,加深教师对分级理念的理解。避免因教师分级而给学生贴上负面标签,确保分级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不是区分优劣。学校还应当为教师提供有关分级教学的专业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实施分级教学策略。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基于学生反馈和学习成果,不断评估和改进自己分级教学的实施效果。既注重提升教师对分级理念的重视程度又注重提升教师进行分级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优化课程内容设计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分级教学时,优化课程内容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关键。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式首先要通过诊断性评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水平和学习风格,确保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并且为不同级别的学生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确保课程内容与这些目标相匹配,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育技术,如智能教学系统和在线评估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及时反馈。并且根据教育研究、技术发展和学生反馈,定期更新和改进课程内容。此外,教师还应当开发不同难度层次的课程内容,以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获得挑战和成长。并在不同级别的课程之间保持内容的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逐步深入。比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该课程是建立在学生先前的乘法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根据学生对乘法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级,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对乘法基础不牢的学生,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对乘法基础知识的复习内容。对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容中增加拔高的部分,进行难题或者奥数题的讲解。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做到分级设计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

(四)改革学生评价标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分级教学时,改革学生评价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更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4]。对学生的评价应当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努力程度、思考过程和问题解决策略等。评价的内容除了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并且定期对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公平性、有效性和适应性。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学改进的依据,形成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比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教师除了可以依据课堂考核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评价依据。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开展“我与小数”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寻找自己身边的小数,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小数的应用原来这么丰富。同时将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对学生做出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折出来长方体或用材料制作长方体。并将学生手工做出来的长方体作为该课的一项评价标准。通过不断丰富评价要素,逐步做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得出更为全面的评价结论作为进行分级教学的依据。

(五)提升分级理念的认可度

提升家长和社会对小学数学分级教学理念的认可程度,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以增强透明度、沟通和理解。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讨论分级教学的理念、实施方式和预期效果。在家长会上分享分级教学的成功故事和案例研究,展示其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并重点强调分级教学如何帮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还可以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让家长和社会直观地看到分级教学的效果。并且在进行分级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应当确保分级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公平,避免家长对资源不均的担忧。通过以上的途径,帮助家长和社会更好地理解分级教学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认可程度和支持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教育,也有助于建立积极的教育环境。

结论:综上所述,分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做到分级教学,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合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简国明, 李银, 赵三银. 地方高校公共数学分类分级教学的再思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 (12): 39-40+56.

[2]叶纯纯. 多措并举 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出困境[J]. 小学生(中旬刊), 2022, (03): 125-126.

[3]尹静. 小学数学“双线混融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 江西教育, 2022, (32): 62-63.

[4]尚天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探索[A] 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论文集(十九)[C].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20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