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9
/ 2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王广广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目的:评估急性脑梗死实施阿替普酶溶栓与丁苯酞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参考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23.7-2024.7期间诊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分组性研究,n=34例,参照组实施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试验组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FMA评分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P<0.05,计算有差异。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能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运动能力,可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阿替普酶;丁苯酞;急性脑梗

急性脑梗死是危险系数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作为高发的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主要是由局部脑血管阻塞造成脑部循环障碍,脑组织在血氧缺失状态下会发生软化或坏死,进而造成神经功能缺损[1]。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应第一时间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将闭塞的脑血栓疏通后恢复半暗带组织供血,可减轻脑组织损伤[2]。但仅采取溶栓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应主动联合其他药物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为此,本次研究针对2023.7-2024.7期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对象:2023.7-2024.7期间诊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组别划分,参照组(n=34例),男性/女性分别有19例、15例,年龄取值上限/下限分别是81岁、43岁,年龄均值为(58.63±3.75)岁。试验组(n=34例),男性/女性分别有20例、14例,年龄取值上限/下限分别是82岁、42岁,年龄均值为(58.79±3.87)岁。验证两组基础资料,P>0.05,无差异。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

排除标准:(1)精神失常;(2)伴有凝血功能障碍;(3)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按0.9mg/kg的剂量准备阿替普酶注射液(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国药准字SJ20160055),先给予患者静脉注射10%的剂量,然后将剩余的90%药物与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进行持续静脉滴注,控制时间不得少于50min,每日1次。

试验组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阿替普酶用药方法与参照组保持一致,另指导患者按照0.2g/次的剂量口服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国药准字H20050299),每日3次。

两组患者均执行连续14日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1.3 指标分析

(1)通过NIHSS量表反映患者具体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通过FMA量表反映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

(2)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即为临床症状彻底消失,NIHSS减分率>75%;有效即为临床症状有所缓解,NIHSS减分率区间在35%~75%;无效即为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NIHSS减分率<35%。临床总有效率计算公式为(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实施SPSS25.0 软件验证,通过t检验验证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通过卡方检验验证以率(%)形式表示的临床疗效,P<0.05,计算有差异。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

治疗前,比较参照组、试验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P>0.05,无分析意义;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FM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计算有差异,见表1。

1两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比对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分)

FMA评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

34

17.64±2.43

6.43±1.26

52.37±4.74

83.52±6.47

参照组

34

17.81±2.57

9.18±1.57

52.53±4.89

76.27±5.18

t

0.2803

7.9655

0.1370

5.1006

P

0.7802

0.0000

0.8915

0.0000

2.2 临床疗效

与参照组比较,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计算有差异,见表2。

2两组临床疗效比对

组别

例数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有效率

试验组

34

20

13

1

33(97.06%)

参照组

34

12

15

7

27(79.41%)

X2

5.1000

P

0.0239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头痛、偏瘫、吞咽障碍、肢体乏力、认知减退等症状,主要是由脑组织血流中断造成神经功能缺损,随着脑组织缺血时间推延会容易造成永久性损伤,甚至死亡[3]。急性脑梗死在发病6h内是最佳的溶栓时间窗,静脉输注阿替普酶能特异性结合纤维蛋白,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使其快速合成蛋白质以分解血栓,改善脑血管环境,增强血流动力。丁苯酞属于神经保护剂,能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促使血管扩张,同时能抑制谷氨酸释放,减少花生四烯酸合成,有助于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损伤,可缓解脑水肿,改善半暗带区域血流灌注,起到保护脑神经的作用

[4]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FMA评分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P<0.05,计算有差异。证实,在阿替普酶与丁苯酞协同作用下能溶解纤维蛋白,破坏血栓,促进血管扩张,可抑制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脑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综合以上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明确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提高肢体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洲,朱海生,刘青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机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3,31(4):230-234.

[2]彭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3,21(16):98-101.

[3]吴政俊,何明方,王运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3,8(3):111-114.

[4]于丽丽.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8):98-101.

作者简介:王广广,女,(1993.01-),研究生,医生,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学,邮箱:28701868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