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人民医院 723500
摘要:急诊科室作为医疗体系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任。患者分诊的合理性与医疗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效果和预后。本文深入探讨了急诊科室患者分诊面临的状况以及影响医疗效率的因素,提出了包括优化分诊流程、强化人员培训、完善信息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策略,旨在为提升急诊科室的服务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精准且高效的救治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促进急诊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关键词:急诊科室;患者分诊;医疗效率;提升策略
一、引言
现在不少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和某些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室,并配备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急诊科室是医院中应对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关键部门,其工作环境具有高度的紧张性与复杂性。患者流量大且病情各异,从轻微创伤到危及生命的重症均有涉及。合理的患者分诊是急诊工作有序开展的首要环节,它能够快速识别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救治的优先次序,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急诊科室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患者病情评估难度大、分诊标准执行不统一、信息沟通不畅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效率。高效的医疗效率不仅意味着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深入研究急诊科室中患者分诊与医疗效率提升的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高效、人性化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二、急诊科室患者分诊现状与问题
2.1分诊标准执行差异
目前,虽然有既定的急诊分诊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医护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一些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可能凭借直觉和经验进行分诊,而忽略了标准的客观性。例如,对于腹痛患者,有的医护人员可能仅根据疼痛程度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而未能全面考虑患者的既往病史、伴随症状等因素,导致分诊不准确。这种执行差异可能使一些病情较重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被延误治疗,而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占用了过多的医疗资源。同时,分诊标准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基层医院由于医疗资源有限或培训不足,其分诊标准可能相对简单,无法对复杂病情进行精准判断。这就可能造成患者在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转诊时,需要重新进行分诊评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增加了患者的风险。
2.2患者信息获取不全面
急诊患者往往病情紧急,部分患者无法清晰准确地提供个人病史、药物过敏史等重要信息。而家属在慌乱中也可能提供不完整或不准确的信息,这给医护人员的分诊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例如,一位老年患者因意识不清被送至急诊,家属未能告知其患有糖尿病且近期调整了降糖药物剂量,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给予含糖溶液进行治疗,从而引发严重的高血糖反应,加重患者病情。此外,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系统尚未完全互联互通,患者在转诊过程中的检查检验结果、病历资料等信息不能及时共享。这使得接收医院的医护人员需要重新进行一系列检查,不仅延误了治疗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痛苦。
2.3分诊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急诊分诊工作要求分诊人员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应变能力。然而,在一些医院,分诊岗位可能由经验不足的护士或非医学专业人员担任。这些人员在面对复杂病情时,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潜在风险。例如,对于胸痛患者,分诊人员如果不能准确区分是心绞痛、心肌梗死还是其他胸部疾病,就可能导致患者分诊错误,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且,分诊人员的培训体系不完善,缺乏定期的专业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分诊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就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急诊分诊工作需求,影响分诊的准确性和医疗效率。
三、医疗效率提升的策略与方法
3.1优化分诊流程
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分诊流程是提升医疗效率的关键。首先,制定详细的分诊流程图,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和时间要求。从患者进入急诊科室开始,依次进行生命体征测量、病史询问、初步体格检查等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有明确的记录和判断标准。例如,规定在患者到达后5分钟内完成生命体征测量,10分钟内完成初步病史询问和分诊评估。引入智能化分诊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对患者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和分析。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数据输入,系统自动生成分诊建议,并与电子病历系统相连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这样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分诊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智能化分诊系统还可以根据患者流量和病情分布情况,动态调整医护人员的调配和资源分配,确保急诊工作的高效运行。
3.2加强人员培训与协作
定期组织急诊分诊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内容包括急诊医学知识、分诊技能、沟通技巧等。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授课,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提高分诊人员的临床判断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例如,开展胸痛、腹痛、呼吸困难等常见急诊症状的专题培训,让分诊人员深入了解各种疾病的诊断要点和分诊原则。加强急诊科室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沟通。建立定期的病例讨论制度,让分诊人员、医生、护士共同参与,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分享经验教训。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对患者病情的整体把握能力,避免因信息沟通不畅或职责不清而导致的医疗延误。同时,鼓励医护人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共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3.3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构建统一的急诊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资料、检查检验结果等数据资源。实现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以及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患者在转诊过程中,接收医院能够及时获取其完整的医疗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评估。例如,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中心,患者在基层医院的就诊信息可以实时上传至中心,上级医院在接收患者时可直接查阅,为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急诊患者信息进行分析挖掘。通过对大量患者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就诊高峰时段、病情变化趋势等信息,为急诊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例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值班时间和数量,提前储备相应的医疗物资,提高急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效率。
四、总结
急诊科室患者分诊与医疗效率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分诊标准的统一、患者信息的准确获取、分诊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分诊流程的优化、人员培训与协作的加强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等多个方面。通过解决当前急诊科室患者分诊存在的问题,如分诊标准执行差异、患者信息获取不全面和分诊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等,实施优化分诊流程、加强人员培训与协作、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室的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兴桂.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A]第六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二)[C].南京康复医学会,南京康复医学会,2023:6.
[2]刘小燕.过程质量管理在急诊预检分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1,11(27):134-135.
[3]柳盼.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4):220-221.
李婷(1989-10),女,汉族,本科,职称:中级(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