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各75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效果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较低(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高,可以显著减轻其不良情绪。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心理干预;康复护理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耳聋,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困扰。该病通常表现为病因不明,听力急剧下降,发生在一个耳朵或双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突发性疾病。患者常常在听力急剧下降之后感到恐慌、焦虑、失眠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随着社会对健康关注的增加,护理工作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本文旨在探究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男42例、女33例,平均年龄(53.52±6.22)岁;对照组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53.05±5.98)岁。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纳入患者应符合《耳鼻咽喉科学》中关于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即72小时内听力突然下降,相邻两个音频听力下降超过20dBHL,并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排除认知障碍、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给予观察组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以热情、耐心的态度接待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及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通过真诚的沟通与交流,与患者建立起信任的桥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运用倾听、共情、鼓励等技巧,帮助患者正视病情。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干预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向患者普及突发性耳聋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消除其疑虑和恐惧。(2)康复护理。通过逐渐增加声音刺激强度,帮助患者重新适应声音环境,逐步恢复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借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设备,结合语言训练软件,帮助患者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尤其是复杂语句和背景噪音下的语言识别能力。通过聆听不同频率、不同音量的声音,强化患者的听力记忆,提高听力敏感度。嘱患者远离高分贝的噪音环境,减少耳机使用时间,防止听力进一步受损。
给予对照组基础干预、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显效:患者受损频率的平均听力显著提高,通常提高30dB以上,或者恢复至正常或健耳水平。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能够较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患者受损频率的平均听力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在15-30dB之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效:患者受损频率的平均听力没有提高,甚至可能出现下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可能出现加重的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况[2];(2)SAS、SDS评分[3]评定不良情绪。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处理数据,不良情绪评分以“(±s)”表示,“t”检验,护理效果以[n(%)]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效果【n(%)】
分组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75 | 48 | 25 | 2 | 73(97.3) |
对照组 | 75 | 37 | 18 | 20 | 55(73.3) |
x2 | 6.352 | ||||
P | <0.05 |
2.2SAS、SDS评分: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SAS、SDS评分(±s,分)
分组 | n | SAS | SDS | ||
实施前 | 实施后 | 实施前 | 实施后 | ||
观察组 | 75 | 56.25±3.58 | 41.28±2.54 | 58.33±3.45 | 46.35±2.95 |
对照组 | 75 | 56.23±3.48 | 51.06±3.10 | 58.40±3.39 | 51.24±3.21 |
t | 0.685 | 7.268 | 0.854 | 9.625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突发性耳聋,指的是一种突然发生且原因不明的听力损失状况,通常发生在单侧耳朵,但也有可能双侧同时受累。这种听力损失并非渐进式,而是在瞬间发生,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听力大幅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与不便。突发性耳聋的症状除了听力下降外,还可能伴随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恶心等不适感。这些症状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工作和日常生活。然而,突发性耳聋的具体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医学界普遍认为,这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循环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突发性耳聋,不仅给患者的生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更在心理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
[4]。
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患者康复之路上的坚实支撑。本文通过探究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较高,不良情绪改善效果更佳(P<0.05)。原因为: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的有机结合,能够为突发性耳聋患者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从而更精准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的有机结合,还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应对机制。面对突发性耳聋这一突发事件,患者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而心理干预和康复护理则能够教会患者如何正确面对疾病,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寻求支持和帮助。这些应对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患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乐观,从而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5]。
综上所述,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高,能够显著改善其不良情绪。总之,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显著的缓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得更加稳定,对疾病的应对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康复护理的介入更是让患者在听力恢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未来,应继续深化对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的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治疗方案,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康复服务。
参考文献
[1]贾涵淼,李素娟,李凌霄. 家庭式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的影响[J]. 江苏卫生保健,2024,26(1):66-68.
[2]纪小云,陈阿如,冯金铭. 强化式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24,43(5):151-154.
[3]钱嘉,杨姗. 优质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4,31(2):184-187.
[4]张芸. 共情护理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 当代护士,2024,31(5):128-131.
[5]叶蓓,朱琳,任艳明,等. 预见性告知护理联合情志干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2):2152-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