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10007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碳排占社会总排放超五成,在碳达峰、碳中和大环境下,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革呈现全新变革与趋势,建筑零碳化、终末用电电气化、能源再生化以及改造技术低碳化将成为其标志性特点。本文就“双碳”背景下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实践研究,为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建设路径。
关键词:“双碳”;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
引言
自2021年始,“双碳”概念首次被列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并引人关注,成为行业热点。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在全国推进双碳工作中,建筑领域是不可或缺的重点,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不仅关乎自身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发展需求,更事关国家节能降碳大计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在全国节能减排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仍面临建筑节能降碳技术亟须创新、绿色建筑居住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和挑战,建筑节能绿色转型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仍需继续研究探索。
1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
现阶段,建筑领域推进实施双碳计划和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必须结合我国基本工作实际,尤其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高质量政策要求,并充分考虑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背景。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尽管起步较晚,但在2010年以来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主要发展历程如下: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第一阶段(1986~1994年)节能率30%,实现新建采暖居住建筑能耗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普遍降低30%(能效提升30%);第二阶段(1995~2010年)节能率50%,实现新建采暖居住建筑能耗在达到第一阶段节能30%的基础上再节能30%;第三阶段节能率65%,实现新建建筑在节能50%的基础上再节能30%;第四阶段节能率75%,实现新建建筑在节能65%的基础上再节能30%,目前北方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大多已发布实施各省市的地方标准;第五阶段节能率82.5%,实现新建建筑在节能75%的基础上再节能30%。如山东省发布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DB 37/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集体宿舍等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居住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建筑节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此外,这一阶段耕地节能标准要求的建筑也应运而生,如被动房和近零能耗建筑等,国家标准GB/T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2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治理体系与原则
(1)坚持综合整治的原则。一方面,明确旧房绿色更新开发的方式。制定市场法规体系,制定ESCO的行业标准,建立所有者系统,这些都是方法,也是目的。它作为一种手段,必须要以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提升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为终极目的;另一方面,在对市场进行规制的方式上,要重视分工协作,重视规制方式的多元化。(2)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则。在建设工程中,除了要确立政府的领导作用外,还必须坚持对其进行自我变革,健全制约机制。要明确国家在制定法律、实施和维护法律体系中的角色;同时,加强企业的自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体系,从而化解企业的内部矛盾,防止企业的过度经营。(3)坚持企业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在旧建筑的“绿色化”市场中,并非所有的“绿色化”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我们应该对其他的社会组织进行积极的培养,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构建与市场规制有关的利益主体间的合作关系,构建共同规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另一方面,运用放权等手段,支持第三方机构等发展,展开自身结构的构建,让行业约束、各种辅助主体,变成市场治理的一种强大的工具。(4)贯彻“分级管理”的方针。根据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不同的区域,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对其进行归类,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3“双碳”背景下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实践路径
3.1推动低碳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
建筑行业需制定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对现行的建筑设计标准进行修订和优化。应合理构建低碳建筑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并将绿色低碳的基本要求纳入设计标准体系和工程建设强制规范中。2019年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及多次修订,以及2021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的推出,都为低碳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进一步推进低碳建筑的标准化建设,国内需就评价方式、评价阶段、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低碳建筑的评价体系。同时,中国建筑低碳转型应致力于形成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匹配的建设标准,以促进建筑高质量发展。引进国际先进的低碳建筑标准,并推动国内外标准的互认,从而提升国内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3.2普通照明系统
装修工程中的灯具一般都是由装修工程单位负责设计,以装修工程为主要考量对象,忽视了装修工程中对照明设备的功率密度、光源的显色指数、眩光值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都是装修工程中需要依据的,其中,装修工程的功率密度是装修工程的关键,也是实施环保节能措施的一个关键,因此,装修工程中装修工程的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BG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3条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在LDP的计算中,可以按照以下的原理进行:如彩灯、射灯、艺术吊顶、灯带等装饰品的LDP,按照50%的功率来计算;如标准照度标准提升或下调一个等级,则LPD数值相应提升或下调。
3.3楼板蓄热技术
绿色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规划主要通过控制热量散失量调控室内环境温度。屋面节能技术是以保温隔热节能设计为主,而楼板结构应以蓄热功能为主,其通过应用楼板蓄热技术,可以保持室内环境均衡。例如,采用预制双层相变蓄能楼板冷暖末端结构,按照保温层、反射膜、蓄冷相变材料、合金面层部分组合成楼板结构,通过一体化安装方式,可实现多材料的协调分布,致使楼板结构具有蓄热功能,而且该结构在夏季还能发挥蓄冷作用,整体适用性较强。在铺设楼板时,还可在建筑物内部地面增设加热管,以热水循环方式改善蓄热功效。因节能技术要求在节能基础上展现经济性价值,所以选择不同技术时,也要考虑综合成本,从而选出蓄热功效强且成本低廉的建筑楼板。
3.4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对环境友好,是未来建筑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建筑中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建筑能耗,减轻环境污染。可以加大太阳能光电板的推广力度,为建筑物提供洁净的电能。可以采用地热能对建筑物供热、制冷,降低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达到节能效果。同时,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科技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促进其技术创新与市场推广。
结语
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实现节能降碳的关键在于推进城乡建设方式和管理运行模式绿色转型,有效降低工程建造和建筑运行等环节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建筑节能绿色转型发展要紧盯新建建筑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建筑运行维护、建筑用能结构等关键环节,充分结合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和建筑节能发展特点,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建筑节能绿色转型发展需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撑,形成基于智能建造赋能绿色转型的“新质生产力”,助推建筑节能工作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军.“双碳”背景下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实践[J].住宅科技,2022,42(09):53-57.
[2]王瑞灿,王国建,李庆平,郭红波,王浩宇.既有公共建筑绿色节能改造实践分析[J].绿色建筑,2022,14(01):49-51+57.
[3]牛伟蕊.绿色低碳住宅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未来展望[J].住宅产业,2021(1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