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4
/ 2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刘强马明春*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和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对建筑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筑学专业人才。通过分析当前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包括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体系的改革等,并探讨了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立德树人

引言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专业学习的全过程,课时量占比大。因此,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对建筑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当前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建筑设计”课程内容分析

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包括大二的建筑设计I、建筑设计II以及大三的建筑设计III、建筑设计IV,贯穿两个学年384课时。大二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主要是进行公园别墅、幼儿园、小型博物馆等小型建筑设计训练,以环境、空间、建构为主要线索,从单一形体与空间到连续空间、单元空间,最后拓展到综合空间,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建筑空间形式与具体的功能使用、场地环境互动的设计方法。大三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以图书馆、旅馆、等大中型建筑设计训练以及城市更新为主,以空间问题为核心,在分析设计问题和建立相应的空间模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建立整体的建筑观,并初步掌握大中型建筑的设计方法,具有职业建筑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

2.建筑设计课程中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

建筑专业的学生擅长思考,富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且重视实操经验。然而,由于大部分学生是理科出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有“重技能培养、轻思想教育”的现象。而对于工科教育背景的建筑专业教师而言,将思政也难以得心应手,通常是将个别体现家国情怀和匠人精神的案例加入课堂,形式较为单一、零散,宏观把握不足。因此,建设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开展的深度不足,系统性较弱。

二、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的主要路径

1.教学设计一体化,顶层设计思政路线

理论学习注重多角度分析,构建逻辑体系,从不同发展阶段和背景,全面多维讲授,同时邀请设计师进课堂,用亲身实践现身说法;案例辨析挖根源,训练逻辑能力和评价能力,不能盲目看到“好”,也要分析其不足,挖掘背后形成的原因;在现场调研中,面对复杂现实注重权衡各方利益,训练评价、反思和知识迁移能力,既要有设计师的责任感,又要规划未来发展;城市设计实践中,提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训练知识迁移、反思和应用能力;同时,增加“竞赛“环节,通过参加竞赛,提升应用和创新能力。

2.融合专业学习与社会需要,增强专业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将建筑设计教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体现课程思政,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教学实践过程。教师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如历史保护、可持续发展、社区设施规划等,将这些需求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教学内容中,要寻找有社会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在本教学改革中,带领学生进行郑家窝坡村更新设计,将村庄规划、村庄游客服务中心作为课程题目,进行真题真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直接和作为甲方的村委会、村民进行沟通,增强设计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体会到专业自豪感。同时,深入农村调研,加强学生对新农村建设,培养家国情怀。

3.重视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在专业课程授课中,选择能够彰显出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的优秀作品。在优秀案例中讲解,首先让学生感受传承的意义和中国文化之美;在学生作业指导中,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里加入中国传统审美,体现现代与历史的融合,如提取传统建筑元素、采用空间营造手法、丰富材料组合等方式,保留、融合以及创新传统建筑文化。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建筑的语言表达对传统历史的尊重、对地域文化的发扬,激发学生对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增强民族自信与家国情怀。在本教学改革中,带领学生到济南市历史文化街区王府池子深入调研,对王家大院等多所有保留价值的传统民居进行更新设计,在设计中注重与历史街区的融合,使学生体会到保护与发展并存的设计理念。在方案设计实践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运用,帮助学生开拓思维,鼓励以现代化的手法去演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保持不断思考、积极寻求创新,精益求精,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方案。这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端正良好的职业态度。

4.树立法规意识,培养建筑师使命感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建筑学专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严谨治学的工匠精神。建筑设计课程中涉及丰富的建筑类型,每一类建筑背后都有大量国家行业规范、地区政策标准作为约束,在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逐步强化学生对建筑规范的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生做符合规范的有效设计而不是纸上谈兵的“伟大梦想”。例如在第二学期开设专门的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第五学期的建筑防火等课程,强化规范的应用。此外,组织学生参观施工工地,实现现场教学。学生们置身于实际工程环境中,将概念化的文字规范转化为现场实地所见所闻,理解更深刻、认识更透彻;同时,让学生们体会到工地施工的艰苦不易,以反思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

三、小结

在当前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思政能力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项目以“高阶思维”培养为目标强化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论证,将教学内容与思政自然融合,深化思政在各方面的融合,全面培养文化自信、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2] 王薇,王甜,左丹.建筑学专业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建设实践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28):124-126.

[3] 何韶颖,蒋嘉雯.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04):162-168.

*通讯作者:马明春,济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Email:cea_mamc@ujn.ed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