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省鞍山市 1140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接着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化传承呈现的新特征,最后对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引言:
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呈现出面向受众更多、传承形式更具有时代感也更丰富多样、传播效率更高且效果更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具备时代条件等新特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创新的传播策略,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瑰宝,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特点鲜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化基因。
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涵盖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在伦理道德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爱”“诚信”“礼义廉耻”等观念。这些观念不仅规范着中国人的行为,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道德支撑。在哲学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道家等流派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不仅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方法。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创造力,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实践导向。博大精深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知识和智慧,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兼容并蓄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善于吸收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践导向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知识,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实用性和生命力。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特点鲜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2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化传承呈现的新特征
2.1传承受众面更广泛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其受众相对有限,而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其受众范围广泛,传播速度迅速,功能多种多样。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利用新媒体平台、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通过网络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网民,吸引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2.2传承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表达形式,使之更具时代感。比如,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元素,又具有现代审美风格的文艺作品,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2.3传播效率更高
新兴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能够迅速触达受众。比如,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功能,有趣、有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以迅速传播开来,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新兴媒体的互动性也使得更多人有机会主动参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4提供更多机遇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与时代特征结合,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比如,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开发出适用于各种场景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以现代艺术形式承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审美意蕴。又如,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如传统文化主题的餐饮、旅游、节庆活动等,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分析
3.1数字化保护与存储
首先,做好数据采集与整理。相关人员可以利用高清摄影、摄像等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文物、民俗活动等。然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化转换,生成数字图像、视频、音频等文件,便于存储、传输、展示和传承。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注重保持原始文化素材的质感和神韵,避免技术对文化信息的破坏。例如,故宫博物院利用高清摄影、录像等技术,对文物、艺术品进行了全面的数据采集,然后通过数字化转换,生成了大量的数字图像、视频和音频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方便了文物的存储和展示,还通过数字化平台向公众提供了在线参观和学习的机会。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书籍,如《尚书》《周易》《孙子兵法》《天工开物》《本草纲目》《传习录》等,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让原本“沉寂”的典籍文化“活”了起来。其次,建立专门的数字化博物馆和数据库。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对数字化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方便对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和使用。比如,敦煌莫高窟利用先进的三维扫描和摄影测量技术,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后的数据被存储在专门的数据库中,并建立了数字化博物馆,实现了对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同时,这些数据还被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展示方式,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再次,重视数据的安全与保护工作。相关人员应采取严格的数据加密、备份和防篡改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相关单位应鼓励数据的开放与共享,通过建立公共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最后,不断更新和完善数字化保护与存储的技术手段。相关单位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交换和共享能够顺利进行。一些机构和组织建立了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博物馆联盟,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这些联盟利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交换和共享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合作,各成员单位可以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的质量。
3.2多元化渠道传播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这些平台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互动性,可以快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例如,微博上有许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账号,定期发布相关的文章、图片和视频,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转发,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当前,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短视频具有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等特点,能够快速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抖音上有许多关于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古建筑等方面的短视频,通过简单的介绍和展示,让更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和认识。网络直播不仅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也让更多人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实时观看各种传统文化表演、展览等,通过与主播进行互动交流,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例如,一些网络直播平台上会有关于传统戏剧、民乐演出、书法展示等直播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和参与。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传播格局。传统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电视节目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和介绍;报纸可以刊登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和报道;广播可以播放传统音乐、民间故事等节目。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多元化的传播格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3.3创新内容与形式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价值,保留其核心元素和精髓,同时结合时代特征、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进行适度的改编和再创作,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还可以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例如,我们可以将传统故事或民间传说改编为现代影视剧或动漫,通过现代化的视听手段和技术,呈现出更加生动、立体的形象和情节,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例如,《国家宝藏》就是一档非常受欢迎的文博探索节目,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综艺形式相结合,通过明星嘉宾的演绎和解读,生动展现了国家珍贵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该节目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还通过互动、社交媒体等方式激发了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感。《唐宫夜宴》是一支以唐宫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它通过现代化的舞蹈编排和舞台设计,将唐朝宫廷的华丽和盛世景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该作品在多个场合演出,受到了广泛好评和关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只此青绿》是一部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舞蹈诗剧,通过现代化的舞蹈语言和音乐创作,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该剧在全国范围内演出,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口碑,成为文化热点之一。创新内容的选取和设计也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针对性开发。了解不同受众的兴趣和口味,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力图创造出更加吸引人的文化产品。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些文创产品以故宫的文物和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灵感,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进行创新设计,既具有文化内涵又具有实用性。故宫文创的成功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商业模式,还提高了故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4跨界合作与品牌建设
跨界合作往往可以给合作各方带来多方面的收益。与旅游领域的合作,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比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游览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此外,与教育领域的合作,可以将传统文化知识纳入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文化活动等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为其带来商业价值和文化交流机会。比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品牌之一的孔子学院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数百家,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增强了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又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并探索形成这一过程的背景、原因、发展道路及其特点。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该工程不仅提高了中华文明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结束语:
媒体融合的发展也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现象等。相关部门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巩立超.商业经济,2023(02)
[2]新媒体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探析.卢华宇.采写编,2023(06)
[3]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徐子涵.汉字文化,2023(15)
[4]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高校教育研究.高晓波.新闻研究导刊,2023(21)
[5]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李少虹.传播与版权,2023(05)
依托课题:本文为2024年度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课题编号as2024305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