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443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TG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52例采用ATG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8.46%,明显低于对照组69.2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应用ATG治疗再障过程中配合予以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ATG;风险管理
近年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机体骨髓造血功能出现异常障碍的一种临床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且常伴发多部位的出血,感染率也明显增加,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生物抑制剂,其临床疗效较好,预后佳,但是使用ATG治疗副反应及并发症多,对于如何降低ATG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副反应及并发症是临床一直致力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主要探讨风险管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ATG治疗期间对不良事件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接受ATG治疗的5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0.24±0.35)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50.11±0.41)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风险管理的临床护理,护理时长14d。(1)由护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文献查阅、临床经验总结等方式归纳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ATG治疗期间的常见风险事件,包括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3个阶段。(2)治疗前风险管理。在对患者实施ATG治疗前需先对机体状态进行系统评估,通过血象检查确认患者是否存在ATG治疗禁忌证,是否存在其他感染性症状或免疫机制异常表现,确认无异常且具备ATG治疗指征后即进行系统健康宣教。详细为患者讲解ATG的具体用药方法、用药周期、用药后相关注意事项及用药安全性等,帮助患者充分认识ATG,提升其治疗依从性。(3)治疗中风险管理。给药后数分钟发生体征改变或过敏反应为患者治疗中的常见风险,体征改变主要包括寒战、心动过速、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低等,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因此给药后需动态关注患者心率、血压、呼吸情况,若给药数分钟内存在体征异常则需立即停药,替换其他治疗方案,若出现过敏反应也应停止用药,经予以服用氯雷他定片进行抗过敏干预,待症状恢复后再继续治疗。(4)治疗后风险管理。经ATG治疗后较为常见的风险事件主要包括感染、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3种,密切关注血清炎症指标变化情况,对存在波动者可在ATG治疗前即予以口服广谱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但为保证抗生素应用合理性,可协同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相关药敏试验后制定具体用药方案;ATG会促使体内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减少,故在接受ATG治疗后及时予以输注血小板可有效预防局部出血事件发生;接受ATG治疗后动态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可酌情予以保肝(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肾(环孢素A等)药物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
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1)疗效标准:治愈:贫血、出血等症状基本消失,血常规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贫血、出血等症状有所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好转;无效:经治疗、护理后,病情无改善。(2)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此量表包括护士仪容仪态、服务态度、病区环境、操作技能等内容,90~100分为满意;70~89分为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愈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例(%)
组别 | n | 治愈 | 有效 | 无效 |
观察组 | 26 | 10(38.46) | 16(61.54) | 0 |
对照组 | 26 | 9(34.62) | 17(65.38) | 0 |
X2 | 1.278 | 2.034 | ||
P | 0.751 | 0.285 |
2.2 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38.46%)明显低于对照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例)
组别 | n | 出血 | 感染 | 过敏反应 | 电解质紊乱 | 不良反应率 |
观察组 | 26 | 4 | 2 | 3 | 1 | 38.46% |
对照组 | 26 | 6 | 5 | 5 | 2 | 69.23% |
X2 | 7.003 | |||||
P | 0.009 |
2.3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 n | 满意 | 较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 26 | 13 | 11 | 2 | 92.31% |
对照组 | 26 | 8 | 10 | 8 | 69.23% |
X2 | 6.428 | ||||
P | 0.012 |
3 讨论
目前对于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的病因,有学者认为可能与药物、化学毒物、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中免疫因素相对研究较多,大量研究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与机体自身免疫机制密切相关。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会对T细胞的增殖活化作用产生一定的抑制,从而导致抑制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减慢人体造血速度,抑制造血。ATG作为抗血清药物,来源于人体和动物淋巴细胞,可对人体毒性淋巴细胞生长产生抑制和破坏作用,对ATG治疗的远期疗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应用ATG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80%,表明ATG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ATG的出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ATG治疗重型、非重型再障的疗效显著,但有研究表明,ATG是一种异种蛋白,给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过敏、感染、血清病(局部出血)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整体疗效及预后产生负面影响。为降低上述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需在患者接受ATG治疗期间予以积极的临床干预。风险管理是一种基于现代管理思想,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预先总结再障患者接受ATG治疗期间的常见风险后,为其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等不同阶段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护理人员通过给予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其自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在ATG治疗中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应用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中配合予以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毛晓蕾,李群,王莹,等.氟达拉滨联合减量环磷酰胺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34(5):314-318,326.
[2] 陈娜飞,焦宗久.血速升颗粒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0,26(14):43-46.
[3]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付蓉,刘春燕.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解读[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30(11):821-825.
[4] 贾晋松.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关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1):40-44,49.
[5] 郁志,黄桂璇,张玉平,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T细胞中共刺激分子和免疫抑制受体的表达特点和意义[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0,36(7):1314-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