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智慧治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分析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智慧治理模式,旨在提升审计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智慧治理;模式创新
引言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角色和功能亟需创新与提升。随着大数据以及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审计模式受到挑战,智慧治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期望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审计策略和解决方案。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挑战
1 现状分析
1.1 传统审计模式的特征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传统模式主要以合规审计和财务审计为主,侧重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的审核。这种模式的特征包括:首先,审计工作多依赖于历史数据,审计周期相对较长,导致其对企业实时运营的反馈滞后。其次,传统审计往往关注于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较少关注业务流程的优化和管理建议的提出。此外,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审计技能也往往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审计模式虽然能够确保财务合规,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难以适应企业对灵活性和创新性的需求。
1.2 国有企业审计职能的现状
在审计职能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逐渐从以往的“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转变,开始注重对业务流程的实时监控和风险管理的实时响应。然而,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审计职能的独立性不足,部分审计机构在组织架构上受制于企业管理层,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其次,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难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此外,由于审计资源的限制,审计覆盖面往往不足,难以全面反映企业运营的真实状况。
2 面临的挑战
2.1 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首先,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类政策法规的日益复杂,为企业的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活跃,使其必须遵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增加了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此外,经济波动、政策调整及行业变革等不确定因素,均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流程及风险管理体系产生影响。这要求内部审计不仅要具备对现有规则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还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时识别新兴风险并调整审计策略。
其次,社会公众对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意识的要求日益提高,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的压力也不断增加。这促使审计职能逐渐向更高层次的治理和管理咨询转型,审计工作不仅要关注财务数据的合规性,更要关注其对企业整体战略的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因此,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这一变化。
2.2 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
技术进步在提升审计效率的同时,也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审计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传统的审计模式往往依赖于人工审核和抽样检查,而新技术的引入使得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这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和审计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背景,以便能够有效利用新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和风险评估。
然而,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新的风险挑战。如何确保数据在审计过程中不被滥用或泄露,是当前内部审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此外,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也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才能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
二、智慧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1 智慧治理的概念
1.1 智慧治理的定义与特征
智慧治理通常被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及网络平台,增强治理能力和效率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强调数据驱动决策,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对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智慧治理的主要特征包括:首先,数据驱动性。智慧治理依赖于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利用实时数据监测和评估治理过程,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其次,协同治理。智慧治理强调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打破了传统治理中部门 silo 的壁垒,促进跨部门、跨层级的合作与协同。最后,公众参与性。在智慧治理模式下,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参与到决策和治理过程中,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1.2 智慧治理与传统治理的比较
与传统治理模式相比,智慧治理具有显著的优势。传统治理往往依赖于经验和主观判断,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而智慧治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社会动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和透明。此外,传统治理的反应速度往往较慢,难以应对突发事件。而在智慧治理框架下,通过智能预警系统和数据分析,决策者能够迅速获得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治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2 内部审计的智慧化转型
2.1 内部审计与智慧治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与智慧治理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智慧治理强调数据驱动的决策过程及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而内部审计正是通过系统化的信息收集与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客观、独立的评价与建议。智慧治理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全面而准确的内部控制,而内部审计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监控和评估作用。通过智慧化转型,内部审计能够更好地适应智慧治理的需求。传统的审计方法往往局限于财务审计和合规性检查,而智慧审计则依托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了审计的范围与深度。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可以实时监测交易活动,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和不合规行为,从而提高审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2.2 智慧化转型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的智慧化转型不仅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首先,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加剧和监管要求的提高,使得组织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多变。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应对新兴风险,智慧化转型使内部审计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和效果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量的激增使得审计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的人工审计方式往往无法及时处理大量数据,容易导致数据遗漏和分析偏差。而智慧审计通过自动化的工具和算法,能够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实现实时监控和分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最后,智慧化转型还能够增强内部审计的战略价值。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工具,内部审计不仅能够提供合规性报告,更能为组织的战略决策提供深度的洞察与建议,帮助组织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智慧治理模式的创新
1 基于大数据的审计模式
1.1 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
传统审计往往依赖于事后的抽样检查,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和风险点。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方法。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实现全覆盖审计,通过对企业海量数据的实时分析,审计人员可以获取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具体而言,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据采集的多样化。审计人员不仅能够从财务系统中获取数据,还可以从企业的业务系统等多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形成全面的审计视角。其次,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得审计人员能够识别异常模式和潜在风险。最后,可视化工具的使用,使得复杂的数据分析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帮助审计人员与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1.2 案例分析:大数据驱动的审计实践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数据驱动的审计实践,可以参考一些国有企业的成功案例。例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在其内部审计工作中引入了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整合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建立了全面的运营监控系统。在实际操作中,该企业使用数据分析模型对日常交易进行实时监控,自动识别出交易中的异常情况。例如,在对供应链管理的审计中,通过分析采购订单与实际交付信息,审计团队能够迅速发现供应商的交付延迟及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潜在的财务损失。
2 人工智能辅助审计
2.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在审计中的应用场景广泛而多样,涵盖了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合规检查及报告生成等多个方面。首先,在数据分析环节,AI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快速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和异常。这种能力使得审计人员能够实时监控企业运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因延误而导致的损失。其次,人工智能可以在风险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历史数据和行业数据的分析,AI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建立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识别出高风险领域,进而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此外,AI还可以辅助合规检查,自动化地审核合同条款和财务报表,确保企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降低合规风险。
2.2 AI在审计中的优势与挑战
尽管人工智能在审计中展现出诸多优势,但其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AI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显著提高审计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从而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审计的高效性。其次,AI技术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见解,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理解风险和机会,从而作出更为科学的决策。然而,AI在审计中的应用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首先,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审计过程中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分析,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难题。其次,AI算法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审计决策往往需要清晰的依据,而某些AI模型的“黑箱”特性可能使得审计人员难以理解其决策过程,从而影响审计的可信度。
3 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审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引入,为智能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审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提升审计效率、增强审计精确性、降低审计风险以及推动审计决策智能化等方面。
3.1审计知识智能问答
大模型技术通过构建大型语言模型,实现了对海量审计知识的理解和生成。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与大模型的交互,快速获取所需的审计业务知识、审计经验和审计法规等。这种智能问答功能不仅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因信息检索不全或误解而导致的审计风险。
3.2审计文书智能编制
大模型技术具有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可以学习历史审计文书的格式模板、撰写风格和分析逻辑等内容。基于此,可以构建审计报告智能编制功能,帮助审计人员智能生成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取证单、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文书。这不仅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还提高了审计文书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3风险预测与决策支持
大模型技术通过对大量历史审计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挖掘出数据中的隐藏信息和模式,进而预测可能的审计风险。这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决策支持,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同时,大模型技术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现有情况生成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审计人员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4 整合多维数据源的审计模式
4.1 多维数据整合的必要性
在传统审计模式中,审计师往往依赖于单一的数据来源,如财务报表或交易记录。这种方式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和潜在风险。而在现代企业环境中,数据来源日益多样化,涵盖了财务、运营、市场、合规等多个维度。这些数据不仅包括结构化数据(如财务报表),还包括非结构化数据(如客户反馈、市场调研数据、社交媒体信息等)。整合多维数据源的审计模式具有重要的必要性。首先,它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帮助审计人员识别潜在风险和异常情况。例如,通过结合销售数据与市场营销活动的数据,审计师可以更准确地分析销售业绩背后的原因,从而发现可能的欺诈行为或效率低下的环节。其次,多维数据整合能够提升审计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审计人员可以快速获取最新的数据,及时响应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确保审计工作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
4.2 实践案例:如何整合和利用多维数据提升审计效果
在某央企的内部审计实践中,审计团队通过整合多个数据源,成功提高了审计效果。例如,该企业在进行财务审计时,不仅分析了财务报表,还结合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市场销售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审计团队能够实时监测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并识别出与预期不符的情况。具体而言,审计团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采购数据和库存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某些供应商的交货时间与合同约定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发现引起了审计团队的关注,他们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该供应商存在供货延误的情况,影响了整个生产流程的稳定性。这一信息不仅帮助管理层及时采取了改进措施,也为后续的合同谈判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案例分析
1 典型国有企业智慧治理模式的实践
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该企业作为央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由于其业务范围广泛,涉及电力、交通等多个领域,企业面临着复杂的管理和运营挑战。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该企业意识到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因而开始探索智慧治理模式,以实现高效、透明的管理。
为了推动智慧治理的实施,国网东营供电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企业构建了全面的信息化平台-审计智慧服务中心,整合了各类业务数据,包括财务、项目管理、市场分析等。这一平台不仅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还增强了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能力。其次,企业引入了大数据分析和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及项目合规监测机器人,识别出潜在风险和业务瓶颈。此外,企业还建立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了“审计智能机器人”,帮助管理层在复杂情况下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决策。
2 效果评估
通过实施智慧治理模式,公司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审计效率显著提高,审计周期缩短了70%-80%,审计覆盖面有效扩大,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其次,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55%,通过智能化的资源配置和流程优化,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
五、结束语
研究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央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智慧治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分析当前审计现状,提出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审计智慧化转型策略。案例分析展示了国网东营供电公司在审计智慧治理方面的实践效果,强调了持续创新与政策支持的重要性,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安琪.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评价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23.
[2]祝昕,许菁.区块链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34(11):40-42.
[3]马萌萌.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基于S集团质量风险控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02):162-163+155.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批准号 24BGL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