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主观认知下降评估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疗效的影响,旨在提升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实施基于主观认知下降评估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措施。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作为观察指标,在干预前及干预后一个月分别进行测量评估。结果:干预后一个月,研究组PSQI评分从平均16.5分降至9.8分,HAMD评分从平均22.7分降至13.4分,MMSE评分从平均24.3分升至27.8分;而对照组相应指标改善不明显,PSQI评分由16.4分降至14.1分,HAMD评分由22.5分降至20.3分,MMSE评分由24.1分升至24.9分。统计分析显示,两组在PSQI、HAMD及MMSE三个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主观认知下降评估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抑郁症状并提高认知功能水平,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关键词:抑郁症, 失眠, 主观认知下降, 针对性护理干预,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自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共计10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范围为22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5.6岁,标准差为9.8岁。所有参与者均经过精神科医生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伴有明显的失眠症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确诊为抑郁症并伴有失眠症状;年龄在18岁以上;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设定为:存在严重躯体疾病影响睡眠或情绪状态;正在接受其他形式的心理或药物干预;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有物质滥用史或依赖症;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
1.3 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含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常规心理支持。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基于主观认知下降评估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该干预措施涵盖个性化心理辅导、行为疗法以及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等,旨在通过改善患者的认知偏差和不良睡眠习惯来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干预周期定为一个月,每周进行三次,每次持续60分钟。
1.4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涉及三个方面: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PSQI用于量化评估个体过去一个月内的睡眠质量,得分越高表明睡眠问题越严重。HAMD则用来衡量抑郁症状的程度,分数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深。MMSE作为认知功能的快速筛查工具,用以检测认知能力的变化情况,高分表示更好的认知状态。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一个月实施测量,以便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
1.5 统计学结果
对于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数据则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P值<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用于评估个体过去一个月内的睡眠质量,得分越高表明睡眠问题越严重。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均进行了PSQI评分的测量。结果显示,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相似,但经过一个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PSQI评分显著降低,而对照组的改善则不明显。
表1:干预前后两组PSQI评分对比
组别 | 干预前平均分±标准差 | 干预后平均分±标准差 | t值 | P值 |
研究组 | 16.5±3.4 | 9.8±2.7 | -8.65 | <0.01 |
对照组 | 16.4±3.5 | 14.1±2.8 | -3.47 | <0.05 |
注:t检验用于比较干预前后同一组内的变化;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变化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是衡量抑郁症状程度的重要工具,分数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深。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均接受了HAMD评分,以观察抑郁症状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经过一个月的干预,研究组的HAMD评分明显下降,显示出抑郁症状的有效缓解;而对照组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研究组相比效果较为有限。
表2:干预前后两组HAMD评分对比
组别 | 干预前平均分±标准差 | 干预后平均分±标准差 | t值 | P值 |
研究组 | 22.7±4.1 | 13.4±3.2 | -9.28 | <0.01 |
对照组 | 22.5±4.2 | 20.3±3.5 | -2.87 | <0.05 |
注:t检验用于比较干预前后同一组内的变化;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的变化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作为认知功能的快速筛查工具,用以检测认知能力的变化情况,高分表示更好的认知状态。为了评估基于主观认知下降评估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两组患者同样在干预前后接受了MMSE评分。分析发现,研究组的MMSE评分在干预后有显著提升,提示认知功能得到改善;相比之下,对照组的认知功能改善并不显著。
表3:干预前后两组MMSE评分对比
组别 | 干预前平均分±标准差 | 干预后平均分±标准差 | t值 | P值 |
研究组 | 24.3±2.5 | 27.8±2.1 | 6.52 | <0.01 |
对照组 | 24.1±2.6 | 24.9±2.3 | 1.57 | >0.05 |
三、结论
基于主观认知下降评估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展现出显著疗效。研究显示,经过一个月的干预,研究组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三个关键指标上均取得明显改善。具体而言,PSQI评分从平均16.5降至9.8,HAMD评分从22.7降至13.4,MMSE评分从24.3升至27.8。这些结果表明,该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了抑郁症状,并提高认知功能水平。
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后,PSQI评分从16.4降至14.1,HAMD评分从22.5降至20.3,MMSE评分从24.1升至24.9,但与研究组相比,改善程度较为有限。统计分析确认了两组在PSQI、HAMD及MMSE三个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基于主观认知下降评估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通过个性化心理辅导、行为疗法以及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这些干预手段不仅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和提升睡眠质量,还能够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和发展。这一发现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即结合主观认知评估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能成为改善此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此外,研究结果强调了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通过系统性的评估和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可以更精准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进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茹,郑榕艳,邹晔峰,等.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4,31(30):19-22.
[2]李五秀,黄婷,李杨,等.基于共享决策的穴位敷贴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医药,2024,44(05):113-115.
[3]吴范宁.基于主观认知下降评估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32):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