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二中学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是进入高三后第一次全市性统一考试,对检测前一阶段高三复习成果,指导下一阶段高三备考复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考试的试题很好遵循了“一核、四层、四翼”评价的思想,借鉴了两次适应考和两年江苏卷的先进测量理论和实践成果,传承创新,体现了江苏命题的特色。在试题结构、试题类型、考察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体现出了“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化学学科新的特点和要求,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除此之外,考虑到现阶段复习的进度和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试卷考查体现了“阶段性和层次性”的要求。因此,准确把握本次期中测试的鲜明特征,必将会为接下来的高三化学复习指明正确的方向,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下面简单地对这次期中化学试题做一个陈述性分析。
二、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期中化学试卷单项选择题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与2024年江苏高考卷一致;非选择题(4小题,共61分),非选择题 14-17 题的分值分别为 15 分、15 分、15 分、16 分,分值分布总体上和近些年江苏卷基本吻合。但总体分析试卷结构及内容发现一下特点:
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分散于整张试卷的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中考查,从结构上解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体现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体现了学科本质联系。如第2题CF3I的水解反应中所涉及物质的化合价、空间结构、填充模型及电子式的考查,还有第16题(3)考查根据红外光谱图解释晶体微观结构等。
2.化学计算同样以情境为载体,适时地与其他相关知识相融合,体现了试题综合性与应用性的考查要求。如14(3)计算碳酸锂纯度时引入了空白对比实验,17(2)②计算与电化学结合,这样的分散更能体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3.试题以主干核心知识为载体,从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语言与符号、化学文本与图表信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方面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和学科素养水平,具体分析见下表1。
表1 试卷结构分析
试卷结构 | 题号 | 分值 | |
题型 | 单项选择题 | 1—13 | 39 |
非选择题 | 14—17 | 61 | |
模块 | 化学必修 | 1、3、6、10、14(1)①、14(3)、16(1)(2)、17(1)①、17(2)② | 36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2、4、5、14(2)、16(3) | 15 | |
化学反应原理 | 7、8、11、12、13、16(4)、17(1)②、17(2)① | 31 | |
有机化学基础 | 9、15 | 18 | |
内容 | 概念与原理 | 2、4、5、7、10、11、14(2)、16(3)、17(1)②、17(2)②、17(3) | 33 |
元素化合物 | 1、6、14(1)①、16(2)、17(1)① | 18 | |
有机化学 | 9、15 | 18 | |
化学实验 | 3、12、16(1)、16(4)、17(2)① | 16 | |
化学计算 | 8、13、14(1)②、14(3)、17(1)②(第二个空) | 11 | |
难度 | 容易题 | 1、3、4、5、6、7、9、15(1) | 23 |
中等难度题 | 2、8、10、14(1)、14(2) 、15(2)、16(1)、17(1) | 41 | |
较难题 | 13、15 (3)、15 (4)、15 (5)、16(2)、16(3)、16(4)、17(2)、17(3) | 36 |
三、试卷考查内容分析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本次试题命题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准确地把握“素养”“情境”“问题”和“知识”等要素在命题中的相互联系,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了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四层”考查内容体系。下面我们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摄,分析试卷设计的情境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和学科关键能力,并分析试题完成所表现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表现(学业质量水平)。
四、复习改进措施
根据此次测试试题的特点及学生解答时反馈的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备考教学进行了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整理知识点,作为平时熟悉、记忆的备忘录,特别是1-36号元素、主族元素、周期表结构等,定期定人检查掌握情况,以应对渗透在各种类型题目的该部分内容。
(2)整理书本上的实验,及时复习书本上的实验操作,尽可能现场演示或学生操作,以加强对于实验的直观感知。
(3)引导学生分批整理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脉络,形成思维导图,利用导学单强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帮助学生梳理《必修第一册》、《第二册》内容,督促学生阅读教材。
2.构建模型,引导思维
模型认知是科学方法的重要构成。建构思维模型 可以引导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进化,也是突破测试难点、优化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如,可以使用以下的有机合成路线的思维模型(见图1),协助学生整理相关的零散要素,通过反复练习,触发答题的思路提升得分率。当然,还可以整理实验方案设计、催化剂反应机理等题型的思维模型,为学生解答相关问题提供有迹可循的抓手。
图1 有机合成路线的思维模型
3.有效阅读,规范书写
(1)新高考题量虽减少(2021年高考14+4,2022年为13+4),但试卷文字量变化不大(约4500字),在75分钟内读完、理解并能提取有效信息进行语言表达,这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而且其中加入了很多图、表、流程等信息性文字,更加能考查学生对图文图表信息提取整合的能力。这是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方法之一,此类试题是新高考的难点也是考试的热点,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精准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对陌生信息——流程图、实验装置、坐标图、化学模型、表格、反应机理图等资料的提取、分析、整合能力。
(2)文字表述类题目的增多,这是学生非常不擅长的,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认真书写,保持整齐、整洁的卷面。除此之外,一定要仔细审题,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书写相应的答案。注意正确且规范的使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结构简式,微粒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杂化类型等,努力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