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冲击镇痛疗法联合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7
/ 2

低温冲击镇痛疗法联合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研究

尤海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低温冲击镇痛疗法联合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研究。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温冲击镇痛疗法联合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肩痛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低温冲击镇痛疗法联合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治疗中,可显著减轻肩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肩痛;低温冲击镇痛疗法;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

肩部功能障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发病率达80%以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上肢活动功能障碍、生活自理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康复[1]。常规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改善效果不佳,该训练忽视了稳定肢体作用的近端控制能力训练[2]。低温冲击镇痛疗法通过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可有效缓解肌肉关节疼痛[3]。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能纠正患者错误的运动模式,通过肩胛胸壁关节训练中的运动有效纠正肩胛下角位置,纠正痉挛肩关节运动模式,促进组织液回流,能够缓解肩痛,促进肩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提高[4]。本研究将低温冲击镇痛疗法联合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治疗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②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③存在肩痛、肩关节肌肉协调功能紊乱所致的功能障碍;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无认知障碍史。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器官病变;②丘脑疾病;③造血系统合并症;④痴呆;⑤明显颈椎病;⑥骨折;⑦恶性肿瘤;⑧心脏疾病;⑨胸膜炎;⑩其他原因所致的肩痛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温冲击镇痛疗法联合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观察组具体措施如下:(1)低温冲击镇痛疗法。使用低温冲击镇痛仪进行治疗。方法:将流动的高压 CO2直接喷射到患者需要治疗的部位, CO2以干冰的形式从发射枪中喷出,达到深度冷冻冲击,使皮肤温度在极短时间内(约30s) 从32℃骤降至 4℃以下。 操作时发射枪须距离皮肤表面6~8cm以打圈方式小范围缓慢移动垂直喷射,严禁在同一位置持续喷射。 治疗频率为1 次/d。(2)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在患侧肩上方扣住肩胛骨的上缘或内侧缘,下方扣住肩胛骨的下角,做肩胛骨前突与后缩运动、肩胛骨的上提下沉运动、肩胛骨的上回旋与下回旋运动。另外进行上肢各关节的主动运动、肩关节周围的肌群等长收缩训练,且在无不适范围内给予被动Codman钟摆式练习,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在仰卧位借助体操棒在肩胛平面进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练习,肩关节周围肌群在各个方向进行长收缩训练和闭链肩关节稳定性锻炼。两组均连续干预20d。

1.3观察指标 (1)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 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中关于上肢坐位的评定项目对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包括上肢反射活动、屈肌共同运动、伸肌共同运动、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分离运动、反射亢进、腕稳定性、手指、协调性与速度等 9大类,共33项内容,总分66分,得分越高,说明上肢肌肉越有力量,上肢运动功能越正常。(2)上肢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将疼痛程度用0~10 共11个阿拉伯数字表示,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11个数字中挑选一个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0表示无痛,1~3 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其中10表示最痛。(3)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有效率=(治愈+好转)/n*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上肢运动功能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上肢FM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19.77±10.83

29.84±12.36

观察组

35

19.84±10.76

41.58±13.71

t

0.431

7.109

P

0.659

0.000

2.2两组肩部疼痛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1。

表2两组肩部疼痛VAS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6.97±0.65

2.17±0.79

观察组

35

6.92±0.61

1.06±0.53

t

0.473

5.149

P

0.782

0.000

2.3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组别

n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5

11

17

7

28(80.00)

观察组

35

21

12

1

34(97.14)

2

4.794

P

0.02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处在恢复期时,偏瘫肩痛是典型的伴随症状,脑卒中偏瘫临床表现为活动后肩关节疼痛剧烈,部分患者在静息的状态下也会出现严重的疼痛,这种症状会限制肩关节活动情况,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本研究将低温冲击镇痛疗法联合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治疗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温冲击镇痛疗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无痛的可直接作用病变部位的治疗方法,具有制冷方便快速、治疗时间短、效果显著、安全无菌等独特优势,相比传统冰敷,低温冲击镇痛疗法有更好的消肿止痛效果。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能对肩关节周围肌群肌张力起到明显地改善作用,缓解屈肌痉挛,协调主动肌与拮抗肌,采取纠正肩肱节律能有效降低肩痛程度。

综上所述,将低温冲击镇痛疗法联合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治疗中,可显著减轻肩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夕霞,陈启波,梁辉,等.超声引导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10):1606-1610.

[2]苏照祥,丁艳秋,王丽燕.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19(06):126-128.

[3]李梦佳,徐西元.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概述[J].河南中医,2023,43(6):948-956.

[4]莫林宏,刘爱贤.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态、平衡能力及FMA评分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23):4065-4068.

[5]陈争一,龚剑秋,孙逸庭,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