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14100
摘要:非洲猪瘟作为目前无法有效控制的疫病,已在全世界范围为大量养殖区域带来灾难性损失,如何实现有效防控,是全世界畜牧行业面临的课题。本文研究目的为提升规模化养猪场非洲猪瘟的防控能力,研究期间在分析非洲猪瘟以及其危害后,自多维度入手打造全面性防控策略。期望本文可为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畜牧部门提供借鉴、参考价值,有效防范非洲猪瘟爆发、传播,形成非洲猪瘟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非洲猪瘟;消毒管理;疫情监测;饲料管理
我国2023年9月在安徽、江苏等地开始出现点状非洲猪瘟疫情,同年10月开始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呈现区域性爆发并快速向外部扩散。目前,世界范围并未研制出针对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一旦暴发疫情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并引起市场动荡。故而,规模化养猪场掌握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对于保护经济效益、市场稳定而言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非洲猪瘟及其危害分析
(一)非洲猪瘟概述
非洲猪瘟隶属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病原为非洲猪瘟,属虹色病毒科,对热、干燥、腐败有较强抵抗能力。流行病学方面,非洲猪瘟仅发生于猪,传染源为非洲业主、病猪、隐性感染猪,可以经呼吸道感染,或是通过被病毒感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症状方面,非洲猪瘟潜伏期在4天至9天左右,病猪体温会突然上升,通常>40.5℃,约稽留4天左右。体温下降或病死前,病猪开始出现精神沉郁、四肢无力、全身衰弱、食欲减退症状,不愿行走与站立,同时伴有咳嗽、呼吸加快、心跳急速,眼鼻会出现脓性分泌物。病程4天至7天后,病死率高达95%~100%。
(二)非洲猪瘟危害
1.养殖户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一旦爆发,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巨大。该病毒具有高致死率的特征,一旦爆发,受感染的猪群多数无法存活。养殖户不仅需要面临牲畜死亡的直接损失,还需承担残存猪只补救、处理费用。
2.病毒大面积流行扩散
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速度极快且广泛,在短时间内就会导致大面积流行扩散,危及广泛区域生猪产业。一旦病毒传入某一区域,短时期内可能迅速传播到周边地区,跨区域的病毒扩散,不仅增加控制、防疫难度,且会导致大范围生猪养殖地区受到威胁。
3.威胁食品安全
受到非洲猪瘟病毒影响的区域,会出现生猪数量骤减问题,继而导致猪肉供应市场紧张,市场价格波动加剧。供应不足环境下,可能引发不法商贩向市场投放未经严格检疫的猪肉产品,增加食品安全风险。此外,大规模扑杀后,在进行感染猪只处理期间,病死猪若处理不当,病毒可能通过猪肉产品进入食品链,对市场消费者健康产生威胁[1]。
二、规模化养猪场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
(一)规模化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规模化养猪场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其技术要点集中于消毒管理、引种与接种管理、疫情监测、饲料管理。
首先,消毒管理,是防控非洲猪瘟之首要环节,该环节强调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管控。养猪场需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确保各环节操作的规范行医,且保证记录完备,提高消毒措施实际效用。其次,引种、接种管理,是预防病毒流入的关键。引种阶段,需严格落实检疫制度,确保引入猪只健康、无病毒。再次,疫情监测,为及时发现、控制非洲猪瘟的核心手段,养猪场需定期检测、实时监控猪群的健康状况,早期识别感染苗头。最后,安全、合规的饲料来源是避免非洲猪瘟的重要渠道,同时养猪场需避免投喂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强化饲料存储、运输管理。
(二)严格制定消毒管理体系
对于消毒管理体系制定的细则,首先,消毒程序必须覆盖养猪场的整个养殖范围,包括饲养区、运输工具、饲料储存区、人员活动区域等。针对不同区域所面临的风险等级,应制定相应的消毒频率、消毒方法,保证养养猪场内地面、设备、墙壁均得到全面处理。例如,针对运输工具,可在设备彻底清洗、去除有机物、逆徒基础上进行消毒剂内部、外部消毒。针对饲养区域,需每天及时清理粪便、残余饲料,使用高压水枪清洗墙壁、地面。随后,使用消毒剂杀灭可能病原,并每周进行一次消毒。其次,选择合理、有效的消毒剂至关重要。具体选择期间,应选取对非洲猪瘟病毒有确实杀灭效果的产品,如酸性消毒剂(氯化物、氧化氢)、氧化剂(高锰酸钾、氧化氢)、碱性消毒剂(氢氧化钠、石碱)以及过硫酸请假复合盐(1:400稀释),并严格按照厂家推荐浓度、作用时间严格使用。最后,对养猪场进出人员、车辆实施严密消毒。所有人员在进入养猪场区域前,要求必须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同时在专用消毒门接受消毒程序。运输车辆入场前,必须开展彻底清洗、全面消毒,特别是运输生猪、饲料的车辆。
(三)加强引种控制与接种管理
对于引种控制、接种管理的细节,一方面,引种期间需严格把关,严格选择具备完善防疫体系、无非洲猪瘟疫情记录的猪场开展合作。在引种前,必须对新引入的猪只开展详细健康检查、实验室检测,确保猪只无带疫风险。新进猪只,不应直接合群养殖,应先开展隔离观察。隔离阶段也应严格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多次健康检测。待隔离期结束后,方可进入猪场进行养殖。另一方面,对于接种管理,尽管目前尚无非洲猪瘟的针对性疫苗,但养殖户仍需严格遵循现有的疫苗接种程序,对其他猪只疫病开展免疫,此举将间接提升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同时,畜牧部门对猪群接种的程序必须科学规划,记录详细,确保能够有效追踪、评估免疫效果,所有接种操作人员,必须接受过专业培训、教育,最大化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疫病的传播。
(四)科学开展疫情监测
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建立实时、高精度监测体系。首先,养猪场内需设置多层次监测网络,覆盖养猪区域的所有关键节点,包括猪舍、排污系统、饲料存储区、人员流动区域。日常监测期间,需定期采集猪群的健康数据、猪场环境卫生指标、生物安全措施实施情况。其次,养猪场需运用现代化监测技术,诸如PCR检测、生物传感器等提升对非洲猪瘟的早期识别水平。一旦发现怀疑病例,务必即取样送检,并启动养猪场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快速隔离疑似猪群、加强场内外消毒措施。再次,数据分析阶段应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定期汇总、分析对养猪场的监测数据,基于计算机系统来快速识别潜在疫情趋势或场内异常情况,开展动态化的疫病风险评估,以提前针对非洲猪瘟制定应对措施。
(五)加强饲料管理
对于饲料管理的细节,首先,养猪场管理人员需确保饲料来源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供应商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检测措施。饲料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消毒程序的事实,避免携带病原物质进入养猪场。其次,需加强饲料存储环境管理,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防止病原菌的滋生。管理人员需定期进行饲料存储设备的清洁、消毒,同时定期进行饲料成分、质量检验。最后,饲料喂养期间,需精细化制定喂养计划,在保证各个阶段营养需求同时,频繁进行投喂器械、器具的清洗与消毒,避免残留饲料、潜在病原出现传递[2]。
结语:
作为一种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疫病,非洲猪瘟目前已对全球的养殖行业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全球贸易日益频繁的环境下,非洲猪瘟跨境传播风险长期居高不下。为避免非洲猪瘟为经济效益、食品安全等多维度带来威胁,我国养猪场、养殖户应及时借鉴本文,从消毒管理、引种与接种管理等多维度入手,打造预防非洲猪瘟的第一道防线,从而在避免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损失同时,维持市场稳定性,将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秀英,张立成,逯玉,等.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24,54(05):60-61.
[2]陈功霞.规模化猪养殖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4,45(10):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