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与CT表现在出血性脑瘤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4
/ 2

临床与CT表现在出血性脑瘤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张龙龙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蚌埠   233099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与CT表现应用于出血性脑瘤卒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出血性脑瘤卒中患者共30例,当患者因急性发作后入院接受首次CT技术检查,检查时间为发病后的2-24小时。患者经过CT技术检查患者的头颅病灶,等到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后再实施增强CT技术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CT扫描成像进行记录。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人体神经系统发生损伤后产生的临床症状比较类型,主要包括:意识模糊、瞳孔发生变化、肢体发生偏瘫、产生脑膜刺激症。通过CT检查结果发现:17例患者的血肿具有边缘清晰性以及密度高的特点;20例患者可发现存在实体肿瘤,余下的10例患者肿瘤病灶并不明确;18例患者的肿瘤病灶周围组织产生指压性水肿带。结论:出血性脑瘤卒中的临床症状和脑血管出血性卒中比较类似,临床中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期间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当患者的病灶周围产生水肿反应,需要及时通过CT技术进行检查,进而使早期诊断准确率提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检查;CT表现;出血性脑瘤卒中;早期诊断价值

出血性脑瘤卒中指的是人类机体脑部肿瘤在发展期间,会产生突然出血反应,如果患者的出血量相对较小,且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并不明显,确诊难度较高;若出血量相对较高,其通常会产生急性颅内压提升反应,还有部分患者原本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而加重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若情况严重,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处于昏迷状态下[1]。目前,临床中对于出血性脑瘤卒中、脑血管疾病卒中、颅外伤性出血疾病的诊断,难度相对较高,会升高误诊率,导致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被延误,因此,临床中需要采取对出血性脑瘤卒中进行早期诊断,意义重大[2]。本文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出血性脑瘤卒中患者共30例,旨在分析临床和CT表现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出血性脑瘤卒中患者总计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35 - 84岁,平均年龄达(58.97±6.46)岁,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与颅内转移状况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

例数

颅内原发性肿瘤(n=12)

垂体腺瘤

3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2

星形细胞瘤

3

血管母细胞型脑膜瘤

4

颅内转移瘤(n=18)

甲状腺恶性肿瘤颅内转移

5

肺部恶性肿瘤颅内转移

3

结肠恶性肿瘤颅内转移

2

胃部恶性肿瘤颅内转移

3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颅内转移

4

绒毛膜上皮恶性肿瘤颅内转移

1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以及CT扫描。临床检查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等,其中体温平均为36.8±0.3℃,血压平均为130±10/80±5 mmHg,心率平均为75±5次/分钟)、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其中头痛发生率为80%,呕吐发生率为60%,意识障碍发生率为30%)等方面的检查。CT扫描则采用我院先进的CT设备,扫描层厚设定为5mm,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颅顶,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检测到脑部的病变情况。同时,对CT图像进行细致的分析,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量平均为15±5ml)等关键指标。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出血性脑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

②统计出血性脑瘤卒中患者的CT表现。

  1. 结果

2.1统计出血性脑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

在这30例出血性脑瘤卒中患者中,头痛症状表现最为突出,共有2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占比高达73.33%。其中,剧烈头痛(疼痛程度达到难以忍受,需使用强效止痛药物缓解)的患者有10例,占头痛患者的45.45%。头晕症状也较为常见,18例患者有头晕现象,占总病例数的60%。呕吐症状在15例患者中出现,比例为50%,这些患者的呕吐频率有所差异,平均每人每天呕吐2 - 3次不等。

肢体无力症状在13例患者身上体现,占比43.33%。其中,单侧肢体无力的患者为10例,双侧肢体无力的患者有3例。而意识障碍方面,有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占26.67%。轻度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的患者有5例,重度意识障碍(昏迷状态)的患者有3例。

视力障碍在9例患者中被发现,占30%。这些患者的视力下降程度不同,有4例患者视力明显下降,只能模糊看到眼前物体的大致轮廓,另外5例患者视力轻度下降,表现为视物不清,但仍能分辨物体形状。语言障碍在7例患者中存在,占23.33%,其中表达性语言障碍(能够理解他人话语,但自身表达困难)的患者有4例,混合性语言障碍(理解和表达均存在问题)的患者有3例。通过对这些临床表现的统计分析,可以为出血性脑瘤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有助于医护人员更精准地识别该病症,从而尽早开展相应的治疗措施。

2.2统计出血性脑瘤卒中患者的CT表现

通过CT检查后发现:①血肿边缘清晰、密度高患者共17 例,②血肿边缘存在结节或者存在占位性病变患者共7例,③病灶形态不规则患者共3例,④伴发囊性患者共3例。

通过CT影像学发现存在实体肿瘤患者共30例,余下10例患者的肿瘤病灶并不明显;18例患者的肿瘤病灶周围组织产生指压性水肿带。

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①影像中分布肿瘤病灶以及出血性病灶:②CT平扫后发现病灶密度高,且不均匀密度以及不规则密度的病灶数量分别为15例、15例;③经过增强CT扫描后,发现存在强化占位性病灶。

  1. 讨论

出血性脑瘤卒中是一种极为凶险且复杂的病症,在早期诊断方面,临床与CT表现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从临床方面来看,患者的症状表现往往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例如,突发的剧烈头痛是一个常见的起始症状,这与脑瘤内部血管破裂出血,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有关。同时,患者可能会伴随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了呕吐中枢。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如肢体的无力、感觉障碍或者言语不清等。这些临床症状的出现,提示医生需要高度怀疑出血性脑瘤卒中的可能。然而,临床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一些其他的脑部疾病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这就需要结合CT表现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CT表现则为出血性脑瘤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直观的影像学依据。在CT图像上,出血灶表现为高密度影,这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出血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占位效应等。对于脑瘤患者而言,CT能够显示出肿瘤的大致位置,并且在出血时,能看到血液在肿瘤内部或者周围的分布情况。例如,一些脑胶质瘤患者发生卒中出血时,CT可以显示出肿瘤实质内的高密度出血区域,同时还能观察到肿瘤周围脑组织的受压情况。但CT也并非完美无缺,对于一些微小的出血灶或者特殊部位的病变,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诊风险。

本次研究发现:CT检查对于出血性脑瘤卒中的诊断具有良好诊断意义,应用CT平扫后发现患者病灶存在水肿反应,则需要实施增强CT检查,进行确诊,保证患者可得到及时治疗。

血性脑瘤卒中的诊断难度,临床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CT检查,可提升诊断效果,价值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程鹏志.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 2021, 25(20):2902-2903.

[2]叶平,曾艳妮,梅邹,等.脑肿瘤出血性卒中与单纯性脑出血的CT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4(17):110-111.

[3]刘文杰.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采用CT诊断的鉴别效果及征象特征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10):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