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镇幼儿园 浙江 温岭317523
【摘要】
儿童学习的发展从幼儿阶段便可以打下基础,以后每个阶段的学习也可稳扎稳打。现阶段,对于如何提升孩子数学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迫切,数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儿童未来数学学科的发展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除了每周一节的集体教学活动外,数学区域材料的投放是较为稳定的教育程序和方法的策略体系,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直接操作。两种方法有效结合,是笔者一直探索、实践的方向,如何在数学集体教学后巩固幼儿在此项经验的提升,是否能够巧妙地投设相关数学区域材料,设置不同难度面向不同水平的儿童,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区材料 巩固经验 活动延伸
一、数学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幼儿的学习活动通常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激发幼儿兴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将枯燥且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改造”,通过游戏的方式,在过程中,自然地感知、感悟、体验最基本和初步的数学知识。经过整合、内化后,以数学区域活动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学习内容、方式和合作伙伴的选择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二、数学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家对幼儿学习规律的不断深入了解,幼儿的主体性不断得到尊重,作为教育者,我们也更加倾向于通过发挥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水平,但当前的集体教学活动仍然会有一些难题,以数学集体教学为例:虽然教学的过程中也采用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但在看似多元化教学的背后,依然是教师的主导和控制;在教学中主要是教师对幼儿的单向作用,课上操作教学材料的过程,教师也难以灵活指导每一位不同水平的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较为欠缺,受到一些限制。
三、巧设区域材料,巩固课堂数学经验
区域活动作为孩子主动学习的好方法,如何将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相融合,达到“巧设区域材料,巩固课堂数学经验”的目的,以小班数学区域投放不同目标材料的案例,展开一一讲述。
(一)教学内容与材料相呼应,巩固理解数的意义。
【案例1】以区域材料《小兔蔬菜店》为例
集体教学《送宝宝回家》中,教师需引导幼儿帮助三种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请多名幼儿进行猜测,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房子上的标记,了解房子上是什么小动物的标记,这就是哪个小动物的家,初步理解物体与物体间的相同含义,理解归类的方法。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小兔子种蔬菜》,鲜亮好看的立体蔬菜牌牢牢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在小兔子种蔬菜的游戏情境中,一开始小朋友将蔬菜随意放置,蔬菜田变得乱糟糟,但是不一会便有孩子想到可以将一样的蔬菜种在一起,这样刚刚好可以种成一排,之后还可以根据蔬菜的影子,难度升级进行游戏。
集体教学 | 核心经验与目标 | 投放材料 | 材料玩法 |
《送宝宝回家》 | 核心经验:按实物标记归类。 活动目标:看标记进行物品归类,初步理解物体与物体间的相同含义。 | 《小兔子种蔬菜》 | 玩法:对蔬菜进行分类。 升级:根据蔬菜的影子,进行分类。 |
《贴门牌号》 | 核心经验:点物等量匹配(3以内)。 活动目标:感知3以内的数量,根据动物数量匹配等量的点子或点卡。 | 《小鸡捉虫》 | 玩法:根据小鸡身上的点数分配小青虫的数量。 升级:根据小鸡身上的数字分配小青虫的数量。 |
【案例2】以区域材料《小鸡捉虫》为例
在《贴门牌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按门铃”的游戏导入,先根据门上的点数,确定要按几下门铃,判断门后有几只小动物,后出示游戏记录卡,贴上门牌号,后按小动物的数量分配实物卡片。课后在益智区投放《小鸡捉虫》的数学区域材料,通过有趣的喂食游戏,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匹配等量的数量。
如上述举例,教师应结合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数学核心经验,还要深入研究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兴趣,两者相呼应设计区域活动,使得区域活动能更好的支持幼儿巩固课堂数学经验,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分层设计,材料玩法层层递进,巧解数量关系。
在教学内容和区域材料相呼应的基础上,让区域的玩法更加丰富,数学经验随着玩法层层递进,好玩易懂。
【案例3】以区域材料《方块小兔分饼干》为例
《方块小兔过生日》活动目标是让幼儿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通过游戏让小兔子根据小动物的脸型判断礼物是哪位小动物送的,上课过程中孩子们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投入,表现出对游戏情境的喜欢之情,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数学区域材料《方块小兔分饼干》,共有三种玩法,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挑选适合的难度进行挑战。
如图1,小兔子根据客人的脸型分配同种形状的饼干以此进行分类;图2难度升级,在形状分类的要求下,增加了大小不同的饼干,在大小不同的干扰下,思考进行饼干分类,经过思考,小朋友将小圆饼干给小圆脸的猫,大圆饼干则给大圆脸猫头鹰,其他以此推类;图3则结合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对周围常见物品进行三种形状分类,将分类的意识潜移默化的运用到生活经验当中。
【案例4】以区域材料《动物翻翻棋》《车厢连连看》《喂食物》为例
成对物品一一对应 | 相同实物一一对应 | 相关物体一一对应 |
简单玩法:一样的小动物进行配对。 | 简单玩法:根据小动物的样子拼小火车。 | 玩法:给小动物喂喜欢吃的食物。 |
升级挑战:两人轮流,翻到一样的小动物配对收到盒子中,谁获得得多谁胜出。 | 升级挑战:根据前后车厢的小动物站位,判断空位是哪位小动物的。 |
根据集体活动《对对碰》、《车厢连连看》、《食物对对碰》,结合数量关系(对应)设计如图表的区域材料。每种材料不仅有难度的递进,材料与材料之间也有难度联系,幼儿先从成对物体的配对先挑战,再到相同实物的对应,再到相关物体的对应,层层递进,趣味横生。
根据案例,我认为作为教育者,考虑以上因素,设置适合的内容应用到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活动,能使不同层次的幼儿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适宜自己发展水平的区域材料和区域活动内容,在游戏中提高对数学的认知和关注程度。
【参考文献】
[1]王莉英.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数学操作材料的投放对策[J].好家长, 2022,(11).
[2]周凯 幼儿数学操作材料:应用现状及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