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仁大医院
摘要:普外科作为医院的核心科室,承担着治疗多种外科疾病的重任,但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不容忽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日益复杂,普外科感染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感染防控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减轻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更是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所在。因此,普外科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优化手术流程、完善消毒隔离制度等,以全面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大对普外科感染防控工作的投入,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普外科;感染防控措施;实施;效果评估
引言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普外科承担着重要的诊疗任务。然而,由于普外科涉及众多手术操作及侵入性治疗,患者面临着较高的感染风险。普外科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普外科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1普外科感染的危害
普外科感染危害严重。感染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负担。患者需接受更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占用更多医疗资源。感染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生活质量。严重的感染可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同时,感染会影响手术切口愈合,增加切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可能加重原有病情,使治疗更加复杂困难。此外,普外科感染还可能在医院内传播,增加其他患者感染的风险,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普外科感染问题,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2普外科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
2.1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医护人员是普外科感染防控的关键主体。应定期组织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包括手卫生规范、无菌操作技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内容。让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感染防控的重要性,提高其防控意识和技能。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医护人员切实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新入职人员进行专门的感染防控培训,使其在工作初期就树立正确的防控观念。加强对保洁人员等非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病房环境清洁卫生。
2.2规范操作流程与环境管理
在手术操作方面,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术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术中严格控制手术间人员流动,减少空气污染。术后及时对切口进行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对于侵入性操作,如导尿、插管等,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风险。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清洁。保持病房通风良好,控制温湿度适宜。合理安排病床间距,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规范医疗废物处理,防止因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引发感染。
2.3 强化抗菌药物管理与监测
抗菌药物管理在普外科感染防控中至关重要。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规范和流程,确保医生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在为患者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病情和病原菌检测结果。通过精准用药,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可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定期分析评估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不当使用及时干预纠正。开展病原菌耐药监测,能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耐药菌产生。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为普外科感染防控筑牢防线。
2.4 优化患者管理
对普外科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有助于精准防控感染。根据年龄、基础疾病和手术类型等确定感染风险等级,为高风险患者提供重点关注和个性化护理方案。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感染防控的认识。教导正确咳嗽、咳痰方法可避免误吸引发感染。鼓励早期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降低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风险。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和人数,减少外来人员带来的感染隐患。通过这些措施,从患者自身角度出发,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康复质量。
2.5 建立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
设立专门的感染防控监督小组,为普外科感染防控提供保障。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收集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可多方位发现问题。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改进措施,使防控工作更具针对性。持续跟踪和评估改进效果,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反馈和改进,能使普外科感染防控措施与时俱进,更加科学有效完善。持续改进机制有助于及时调整策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3普外科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评估
3.1感染发生率统计
通过对普外科一定时间段内的患者进行感染情况的统计来评估防控措施效果。详细记录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信息,包括手术患者和非手术患者。统计发生感染的病例数,计算感染发生率。将实施防控措施前后的不同时间段进行对比,若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则说明防控措施有效。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分别进行统计,如手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哪些防控措施对特定类型感染更为有效。例如,若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下降显著,可能表明加强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等措施起到了关键作用。
3.2患者康复指标对比
观察患者的康复指标可以间接反映防控措施的效果。比较实施防控措施前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如果实施防控措施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切口愈合加快、体温能更快恢复正常,说明防控措施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降低了感染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对比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因为感染往往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若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也能说明防控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3.3医护人员行为评估
对医护人员在感染防控方面的行为进行评估也是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不定期的现场观察、抽查等方式,检查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无菌操作规范程度、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等。为医护人员制定明确的感染防控行为标准,并进行量化考核。如果医护人员在实施防控措施后,能够更加严格地遵守感染防控行为标准,说明防控措施在提高医护人员意识和规范操作方面取得了成效。同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医护人员对防控措施的认知和执行感受,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结束语
总之,普外科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强化抗菌药物管理、优化患者管理以及建立反馈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普外科的感染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应认识到,感染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烈明,陈辉珍,魏义,等.普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与防控对策[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02):286-287.
[2]曾文玲,许林凤,刘艳.个性化防控对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1):179-182.
[3]杨明雷,王兴海,任唯杰,等.普外科术后感染高危因素调查与预防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6):29-30.
[4]谢上瑜.基层医院普外科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4):119-121.
[5]胡梅,唐亮,汤金红,等.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防控措施[J].安徽医药,2016,20(01):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