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的诱因与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4
/ 1

急性肾衰竭的诱因与预防

杨亚琴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性肾衰竭(ARF),作为一类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临床综合征,可致使肾脏排泄、代谢与内分泌等功能严重受损,对患者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明晰其诱因并强化预防举措,对于降低发病风险、守护肾脏健康意义深远。

一、急性肾衰竭的常见诱因

1. 肾前性因素:这是临床较常见的起始缘由,本质在于肾脏灌注量不足。严重外伤引发的大量失血、剧烈呕吐或腹泻造成的脱水、心功能衰竭致心脏泵血无力使肾脏血流减少,都会让肾脏处于缺血状态。肾脏如同一台精密机器,血流是维持运转的“动力源”,灌注量锐减时,肾脏无法正常代谢、滤过,功能逐步失调,长此以往可发展成急性肾衰竭。像部分老年人在夏季中暑后持续腹泻、未及时补充水分,肾脏灌注不足,最终引发急性肾衰竭的案例并不鲜见。

2. 肾性因素:源于肾脏自身的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时,肾小球因炎症出现弥漫性损伤,滤过屏障被破坏,蛋白质、红细胞漏出的同时,肾脏正常滤过、重吸收功能紊乱;药物性肾损伤近年来愈发凸显,例如部分患者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药物的肾毒性累及肾小管、间质,造成细胞坏死、炎症浸润,肾脏微观结构损坏,肾功能随之下滑;还有严重的肾盂肾炎,细菌侵袭肾盂、肾盏,炎症蔓延至肾实质,干扰肾脏泌尿生理过程,易诱发急性肾衰竭。

3. 肾后性因素:主要是泌尿系统梗阻阻碍尿液排出。常见的如双侧输尿管结石,结石像“路障”堵塞输尿管,肾脏生成的尿液无法顺畅下行进入膀胱,积聚在肾脏内,肾盂内压力持续升高,压迫肾实质,肾脏组织在高压环境下缺血、萎缩,肾功能减退。前列腺增生症在老年男性中高发,增生肥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膀胱出口梗阻、排尿困难,严重时残余尿量增多、双肾积水,若不及时处置,急性肾衰竭随之而来。

二、急性肾衰竭的预防措施

1. 强化基础疾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堪称肾脏健康的“隐匿杀手”,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血管壁受损、硬化,肾功能渐进受损;糖尿病患者血糖失控,高糖环境累及肾脏微血管,引发糖尿病肾病,后期可进展为肾衰竭。患者务必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将指标控制在合理区间。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改善心脏功能,遵循医嘱治疗,保障肾脏良好灌注。

2. 规范用药行为:药物既能治病,也暗藏肾损伤风险。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务必严遵医嘱,不随意增减剂量、延长疗程。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自身肾脏状况,便于其权衡用药利弊。像有肾脏基础病者,医生会优先选择肾毒性小的替代药物,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防患于未然。

3.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日常饮食中,减少高盐、高蛋白、高嘌呤食物摄入,过量食盐加重肾脏水钠代谢负荷,高蛋白饮食使肾脏高滤过运转、易疲劳,高嘌呤食物代谢产物尿酸堆积可损害肾脏。适度运动则能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利于肾脏健康,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数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即可。戒烟限酒同样关键,烟草尼古丁、焦油及酒精代谢物可干扰肾脏血流、加重氧化应激,戒烟戒酒可减少肾脏受不良刺激。

4. 重视定期体检筛查:肾脏病变早期常隐匿无症状,定期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能捕捉细微异常。尿常规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蛛丝马迹;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提示肾脏滤过排泄功能异常;超声检查能排查肾脏形态、结构及有无梗阻积水。高危人群如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药者,更要增加体检频次,早发现、早干预肾脏病变,防范急性肾衰竭“突袭”。

急性肾衰竭诱因复杂、危害严重,但通过管控基础疾病、规范用药、践行健康生活与定期体检,能有效规避风险,筑牢肾脏健康防线,让生命之“滤过器”持久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