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效果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4
/ 2

温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效果研讨

徐彩霞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中医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 要】目的研讨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运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3.5月-2024.5月期间收治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中挑选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研究组予以温针灸治疗,比较感觉功能评分、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研究组高,对比P<0.05;治疗前对比感觉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感觉功能评分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组低,P<0.05。结论:温针灸用于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中,得到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感觉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值得运用。

【关键词】温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偏身感觉障碍

  缺血性卒中大多指的是脑梗死,一般为脑血管破裂所致,或和脑血液循环障碍、缺氧缺血等相关,此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1]。而缺血性卒中后,患者也容易出现偏身感觉障碍的表现,身体某侧或某个位置有感觉异常甚至消失的现象,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大打折扣。对此,要重视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偏身感觉障碍的治疗,可尝试采用中医特色疗法促进患者康复。温针灸便是很好的选择,为艾灸和针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具备行气活血、温通经脉的作用,可通过穴位刺激等促进患者感知觉的恢复。基于此,研究以收治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温针灸治疗的效果,下文即所得全部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3.5月-2024.5月,期间收治70例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方法用于分组当中,含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含男、女18例、17例,年龄41岁-76岁(65.02±4.98)岁,研究组中含男、女19例、16例,年龄42岁-75岁(64.98±5.11)岁。通过对比一般资料,可知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单纯针刺疗法用于对照组,先明确治疗时的经脉,选取患侧手脚的阳明经穴位,上肢穴位包含肩贞、肩髃、曲池、手三里、肩井、外关、合谷、曲池等,下肢选取风市、髀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悬钟,先消毒患者穴位皮肤,之后运用一次性针灸针,针刺相关穴位,运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一周接受5d治疗,休息2d,持续治疗三周。

研究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证候和异常经脉对接,从而明确治疗经脉,提供温针灸治疗。比如,经脉为太阳经,选择患者京骨、腕骨、委中、小海。如果经脉为阳明经,冲阳、足三里、曲池。如果治疗的经脉为太渊、尺泽、太白。若治疗经脉为少阴经,选取太溪、神门、少海等穴位。乙醇消毒所选择的穴位,然后利用一次性针灸针刺,得气过后留针,之后将艾柱套到针柄,将艾柱点燃燃烧,在留针期间共计针灸3壮,一周治疗五次,持续治疗三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疗效、患者感觉功能,评分高,说明患者感觉恢复情况更理想。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运用NIHSS评分,总分42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1.4 数据处理

SPSS26.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n %)表示,提供t值、χ2检验,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疗效对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1。

1治疗效果两组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5

20

14

1

97.14

对照组

35

18

10

7

80.00

x2

-

5.0806

P

-

0.0241

2.2 感觉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前对比感觉功能以及神经功能评分,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P<0.05,NIHSS研究组低,感觉功能评分研究组高,见表2。

2感觉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感觉功能评分

NIHS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5

27.41±4.47

33.55±5.02

8.85±1.24

4.71±1.02

对照组

35

28.02±4.50

30.47±4.89

9.02±1.30

6.58±1.11

t

0.5690

2.6001

0.5598

7.3388

P

0.5713

0.0114

0.5774

0.0000

3 讨论

卒中是一种发病迅速、发病率高的疾病,疾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较高,给患病者本人乃至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压力[2]。缺血性卒中出现以后,多数患者有偏身感觉障碍,影响到患者的肢体功能,躯体协调性以及平衡性降低或丧失。对此,要积极开展卒中后的康复治疗,改善患者预后。中医学认为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纳入到“麻木”范畴中,治疗时要坚持行气活血、平衡脏腑[3]。针刺疗法的运用,可改善患者身体机能,但由于单一治疗见效速度慢,因此可尝试运用温针灸疗法,利用其疏经通络、调和阴阳的功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表现,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4]。研究中分别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感觉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对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感觉功能评分较高,NIHSS评分低,对比P<0.05。结论说明温针灸疗法可促进患者感觉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单一针刺疗法。

综上所述,在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时运用温针灸疗法,可加快患者感觉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具有继续运用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殷英. 温针灸结合Bobath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民间疗法, 2023, 31 (17): 32-36.

[2]郭佳佳,张程,李一萍.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3 (15): 49-51.

[3]林玲,石敏,林益贞. 电针联合温针灸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研究 [J]. 新中医, 2023, 55 (06): 170-174.

[4]宋威,杨彦峰,刘棒棒. 穴位拍打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偏瘫临床观察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 38 (12): 2195-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