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中医院 江苏镇江 212300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可行性。方法:以医院收治的2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干预,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开放手术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ODI、FIM评分等数据
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干预阶段,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放性手术疗法,应该成为未来临床干预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开放手术;FIM评分
前言:受车祸伤、坠落伤等因素影响,临床上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发病率明显提升,本病症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器官损伤等,并且为有效缓解本病症引发的躯体疼痛的问题,需及时实施手术干预纠正骨折断端状态,保持脊柱序列稳定,并解决因骨折创伤造成的神经功能压迫损伤情况。但在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传统开放手术一直存在术中出血量多、康复周期长的问题,并且相关学者也通过研究发现,经传统手术疗法干预后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躯体炎症反应,导致其治疗效果不理想[1]。为解决上述问题,现代医学界开始积极探索微创疗法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其中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因为创伤小、出血量少等优点成为骨科疾病治疗的新选择。现为综合分析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案的先进性,本文将以2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于2023年2月-2024年1月间收治的2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0例,男/女=5/5;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2.16±4.49)岁;对照组患者10例,男/女=7/3;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2.21±4.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患者有明确的胸腰椎骨折病史;单节段骨折患者;经CT等检查确诊;对手术治疗方案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有脊柱外伤病史患者;多节段骨折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骨折发生至入院治疗时长超过16小时患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血糖控制不佳、传染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干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操作者在C臂机透视下观察受伤脊椎位置后,以该脊柱为中心做一10cm切口,逐层剥离后暴露伤椎及其相邻脊椎。之后从伤椎上下椎体位置置入椎弓根螺钉,但考虑到人体脊柱自身具有生理弧度特征,因此在操作中需先将钛合金钉棒做预弯处理,充分撑开间隙后可将椎体复位至正常高度并角度并校正。透视检查结果显示复位效果,患者胸椎部位的影像学复核结果未见异常后则可清理创口并留置引流管,最后则可逐层缝合。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取空腹俯卧位并悬空腹部,气管插管全麻后确定伤椎,以伤椎点为中心做一1.2cm左右切口,用开路锥沿着椎弓根走行方向推进5~10mm建立工作通道,拧入万向头椎弓根螺钉,之后经皮置入连接杆,使该装置与螺钉头部连接。之后操作者通过撑开器撑开骨折部位完成复位;最后妥善固定螺帽并评估复位效果及其固定状态,未见异常后则可采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方法缝合以及预留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创伤性截瘫等;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其中疗效满意的判定标准为:采用Prolo评分展开判断,其中治疗后患者结果评分结果显示≥17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统计患者术后三天的VAS评分变化;并采用FIM量表与ODI评分记录患者的SCI神经功能障碍与独立性生活功能情况,得分越高提示患者各项症状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处理两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 临床疗效 | 并发症情况 | |||
切口感染 | 运动功能障碍 | 创伤性截瘫 | 发生率 | ||
观察组 | 10 | 1 | 0 | 0 | 10.0% |
对照组 | 9 | 1 | 3 | 1 | 50.0% |
χ2值 | 1.053 | 3.810 | |||
P | 0.304 | 0.033 |
2.2术后VAS评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术后VAS评分(分)
组别 | 术后1天 | 术后2天 | 术后3天 |
观察组 | 5.11±0.75 | 4.64±0.31 | 4.12±0.28 |
对照组 | 5.68±0.59 | 5.03±0.43 | 4.61±0.32 |
t值 | 5.435 | 6.825 | 6.754 |
P | 0.000 | 0.000 | 0.000 |
2.3患者术后FIM评分与ODI评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FIM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资料见表3。
表3 患者术后FIM评分与ODI评分(分)
组别 | FIM评分 | ODI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61.35±8.71 | 86.37±5.45 | 52.42±3.02 | 19.67±2.83 |
对照组 | 61.87±8.46 | 80.42±3.65 | 52.29±2.87 | 23.54±2.57 |
t值 | 0.825 | 9.535 | 0.744 | 7.545 |
P | 0.147 | 0.000 | 0.635 | 0.000 |
3.讨论
临床上将手术治疗作为促进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的首选疗法,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同疗法在胸腰椎骨折治疗干预中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但常规开放手术疗法虽然能加快患者生理曲度恢复,但该术式一直因为存在创伤大等相关问题影响患者依从性,并且在临床上也多见该疗法预后不良的报道,影响了患者治疗依从性[2]。针对传统疗法的缺陷,我院在本病症患者治疗干预中主动运用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而相关数据证实,基于患者胸腰椎骨折症状积极推广微创手术疗法,并且结果也证实该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中表1的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与开放手术相比,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创口更小,可有效降低细菌入侵风险,因此能达到预防并发症的目标。同时本文表2的数据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证明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创伤更低,与开放手术相比,该疗法的出现可降低侵入性操作造成的肌肉与骨骼创伤,能保障患者相关组织的完整性,因此能取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最后临床上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干预阶段,一直用FIM与ODI评分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本文表3数据也证实,观察组患者的上述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为: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疗法所产生的手术创伤更小,依照该术式的微创性特征使患者的脊柱功能能在更短时间能恢复,有助于修复脊柱的生理功能。同时结合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可发现,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的生物相容性更高,虽然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但该术式的生物相容性好,有助于促进新骨生长,达到缩短疾病康复周期的效果,这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术后疼痛感受有重要意义[3]。
综上,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在本病症治疗干预中从疗效优势来看,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而言,该术式的整体疗效满意,能通过该手术疗法缓解因外科手术治疗造成的躯体疼痛等相关问题,为加快患者脊柱功能恢复奠定良好基础,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丁俊杰,刘文德,徐国喜,等.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3,44(17):75-78+82.
[2]焦小振,张军荣.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6):58-61.
[3]陈博,陈丹祎,梁青福.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3,47(0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