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目的:评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急诊医学科2022年1月到2024年1月5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基于“信封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救护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恢复良好率(76.67%)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急诊救护效率,缩短分诊时间、候诊时间、建立静脉通道及溶栓给药时间,以利于患者预后转归。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阶段性护理干预;急性脑血管意外
急性脑血管意外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患者基础病理改变多涉及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进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尽早开展急诊救治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至关重要,可有效恢复脑部血液灌注,缩小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面积,降低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伤害。在急诊落实常规护理中,若未遵照医护要求落实个性专业护理干预,鉴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病情发展迅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与阶段性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2]。其中明确规定各个急诊阶段耗时,并激发急诊护士主观能动性,通过尽早开展专科急诊抢救以遏制患者病情发展。本次研究比较我院 2022 年 1 月到 2024 年 1 月 56 例分别接受不同急诊护理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转归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28例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51岁~77岁、平均(62.44±1.51)岁。医院急诊接诊耗时在0.43h~3.21h、平均(1.43±0.16)h。照组常规护理28例患者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在53岁~75岁、平均(62.41±1.49)岁。医院急诊接诊耗时在0.41h~3.19h、平均(1.41±0.15)h。统计学分析两组采取不同急救护理措施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骤感头痛、头晕,由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入院,辅以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均确诊急性脑血管意外。(2)急诊不同护理方案实施前均征得患者、患者家属同意。排除标准:(1)近六个月有急性脑血管意外仅诊疗病史患者。(2)合并言语交流障碍患者。(3)接受过其他治疗或患严重心肾等脏器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急诊护士基于急诊医学科床位闲置情况,将患者安排在相应病床上,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予监护吸氧,为患者称体重,通知急诊医师接诊,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依照急诊医师开出医嘱单后双人核对检验检查单,为患者测血糖,查心电图,建立双静脉通道,抽血打印条码采集送检,完成颅脑CT检查等相关检查。患者给药后持续关注其血压、心率等生命指征与病情变化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1.3.2实验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1)急诊护士接诊后,在3分钟内完成个人资料收集,其中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过敏史,并基于患者反馈,以做出疾病初步诊断,并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内是否有异物,清除异物以保持畅通。此外,在接诊后5min内,为患者称体重,监护吸氧,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测血糖,查心电图,建立双静脉通道并采集血样本急查患者各项检验指标。(2)急诊医师应在患者入科5min内到达床边,急诊护士向急诊医生提供患者相关资料,急诊医师开具出所有检查及检验单,双人核对无误,送患者完成头颅CT检查,经神经内科医生与急诊医师结合患者颅脑CT以做出疾病诊断,并拟定给药治疗计划,急诊护士执行相关治疗计划,同时落实病情监测任务。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救护指标即预后转归。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用(x±s)形式表示的计量数据用t检验;用[n(%)]形式表示的计量数据用X2检验,p<0.05即表示校验结果差异明显。
2结果
2.1急诊救护指标
实验组患者急诊救护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诊救护指标比较 (x±s)
组别 | 例数 | 候诊时间(min) | 采血时间(min) | 送CT时间(min) | 给药时间(min) |
实验组 | 28 | 2.32±0.11 | 10.04±0.11 | 20.44±0.16 | 30.54±1.54 |
对照组 | 28 | 4.25±0.13 | 15.43±0.13 | 25.42±0.14 | 35.78±1.52 |
t值 | 15.542 | 17.413 | 16.406 | 15.752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2预后转归
两组患者均急诊抢救成功,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比对照组高,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
组别 | 例数 | 植物状态 | 重度残疾 | 轻度残疾 | 恢复良好 |
实验组 | 28 | 0(0.00) | 3(10.71) | 5(17.86) | 17(71.43) |
对照组 | 28 | 4(14.29) | 5(17.86) | 9(32.14) | 10(35.71) |
X2值 | 1.494 | 1.786 | 5.217 | 5.131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后应尽快送至医院进行救治。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中,急诊护士通常会根据科室床位闲置情况为患者安排床位,并通知急诊医师接诊,急诊医师会尽快进行患者病史收集和体格检查,以避免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窗口[3]。然而,急性脑血管意外疾病多为突发,且疾病进展迅速[4]。常规急诊护士在执行急诊医师的各项医嘱时往往较为机械,未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急诊护士的护理水平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预后效果有着重要影响[5]。
急诊护理主要由接诊和处理等两部分组成。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诊护士对入院就诊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急诊护士主动与其接触,全面收集患者的各项资料,包括年龄、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过敏史等,并基于患者反馈做出疾病初步诊断。同时,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内是否有异物,及时清除以保持畅通。此外,在接诊后 5 分钟内,为患者称体重,监护吸氧,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测血糖,查心电图,建立双静脉通道并采集血样本急查患者各项检验指标。急诊医师应在患者入科5min内到达床边,急诊护士向急诊医生提供患者相关资料,急诊医师开具出所有检查及检验单,双人核对无误,送患者完成头颅CT检查,经神经内科医生与急诊医师结合患者颅脑CT以做出疾病诊断,并拟定给药方案,急诊护士执行相关治疗计划,同时落实病情监测任务。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及时开展溶栓治疗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但溶栓治疗效果易受患者发病时间的影响[6]。一般情况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在发病后 6 小时内采取溶栓治疗是临床证实的安全、有效的疗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明确规定了急诊护士和急诊医师的接诊时间,缩短了患者急诊候诊时间和各项专业诊疗开始时间,进而提高了急诊诊疗护理效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急诊救护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该组患者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转归效果。
参考文献:
[1]衡正军,方向,肖春玲. 移动医疗系统在院前急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 现代医药卫生, 2021, 37 (16): 2800-2803.
[2]李德忠,刘勇,彭绪东,等. 湖北恩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卫生预警时期急性脑血管意外住院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 (02): 137-140.
[3]袁兰.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急诊护理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 (11): 79.
[4]韦延军. 探究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及转运的方法和效果 [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 (21): 28-29.
[5]徐辰寒,汤武装. 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 (27): 185-186.
[6]丁文博,焦昆,魏荣. 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转院的流行病学调查 [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 12 (09): 88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