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猝死:预防与急救

/ 2

认识猝死:预防与急救

钟昌毅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猝死,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概念医学术语,是指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于短时间内因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据统计,猝死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其发生率逐年上升。本文旨在深入解析猝死的成因,探讨有效的预防策略,并介绍关键的现场急救措施,以期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急救技能。

一、猝死概述

猝死,这个看似遥远却日益逼近的词汇,它是指看似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由于自然疾病突然发生,导致生命体征的迅速丧失。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中,猝死通常发生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时间跨度不超过一个小时。这个定义体现了猝死的两大特性:突发性和无法预见性。

猝死的发生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它可能在工作、休息、运动,甚至在睡眠中悄然而至。根据其发生原因不同,猝死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即心脏性猝死,是猝死中占比最大的一类,占到总数的75%至90%。它主要由心脏疾病引起,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严重的心律失常等。而非心源性猝死则是由心脏以外的疾病或因素导致的,如主动脉夹层破裂、大面积肺栓塞、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或药物中毒等。

猝死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出汗、恶心或呕吐等。然而,这些症状在许多情况下并非特异性,可能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导致患者或周围人在关键时刻未能意识到猝死的可能性。尤其在心源性猝死中,许多患者在发病前可能并未有明显的病史,这使得猝死的识别更具挑战性。

猝死的防治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预防和急救。预防策略主要涉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以及管理好慢性疾病。急救则是对猝死发生时的快速反应,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是关键。研究显示,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4分钟内开始CPR和AED,生存率可高达90%。因此,普及CPR和AED的知识,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以及提升医疗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对于降低猝死的死亡率至关重要。

猝死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理解猝死的定义、类型和全球分布,以及其突发性和严重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公共卫生挑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急救措施,以期降低猝死的悲剧发生。

二、猝死预防

猝死,尽管常常被视为无法预见的悲剧,但事实上,通过一些关键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的风险。预防策略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体检、疾病管理以及教育公众对猝死早期症状的认识。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预防猝死的基础。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显著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进而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这意味着需要均衡饮食,选择富含水果、蔬菜和低脂肪食品,限制盐和糖的摄入,同时避免过度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规律的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的耐力,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此外,戒烟和限制饮酒也至关重要,它们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潜在疾病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或家族史,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脏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病或心律失常。同时,体检也有助于监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控制情况,防止这些疾病进展到可能导致猝死的程度。

疾病管理则需要患者与医疗团队的紧密合作。对于已知的心脏疾病或其他高风险疾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跟进病情,并对生活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控制疾病进展。例如,对于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

教育公众对猝死早期症状的认识同样至关重要。尽管猝死的征兆可能不典型,但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在关键时刻迅速识别并采取行动。例如,持续或严重的胸痛、呼吸困难、冷汗、晕厥或心悸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信号。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而不是自行判断或忽视。

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是降低猝死死亡率的另一关键途径。推广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让大众了解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黄金4分钟”内进行CPR和AED使用的重要性。政府、社区和学校应合作开展急救教育项目,让尽可能多的人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猝死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个人、家庭、社区和医疗系统的共同努力。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效疾病管理以及加强公众教育,我们可以共同降低猝死发生的风险,让生活更安全,让生命更有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延续。

三、猝死急救与处理

在猝死事件中,急救处理是决定生死的关键。紧急的现场救治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尤其是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黄金4分钟”内。这一阶段的救治主要包括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以及有效的紧急呼叫系统。

心肺复苏(CPR)是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的最初且最基础的救治手段,它旨在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直到专业医疗救援到达。CPR的正确执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确认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心跳,然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接下来,进行30次快速有力的胸外按压,按压深度约为5厘米,接着是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确保胸部充分回弹。如此交替进行,直到专业医疗人员接手或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CPR的普及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在专业医疗团队到来之前尽可能地维持生命体征。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另一种能够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设备。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医疗设备,通过电击的方式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在公共场所安装AED并培训公众正确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急救效率。当发现心脏骤停的患者,首先需拨打急救电话并启动AED,设备会自动分析心电图,如果识别出需要除颤的心律失常,会语音提示操作者进行电击。对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AED的使用步骤简单明了,只需按照设备的指引操作即可。

紧急呼叫系统是连接患者与医疗资源的桥梁。在中国,拨打120是全国统一的医疗急救电话,通过这一系统,患者或现场目击者可以迅速与急救中心联系。有效的紧急呼叫系统包括快速接警、准确定位、迅速调度救护车以及与医院间的紧密合作。确保急救车辆能快速到达现场,并在途中与医院进行实时信息传递,对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急救成功率,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包括政策支持、公众教育和硬件设施的配备。政府应当提供更多的AED设备,并在公共场所如学校、商场、体育场馆等地方进行安装,同时确保这些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另外,通过教育和培训活动,让更多人了解CPR和AED的正确使用方法,消除对法律责任的顾虑。此外,改进紧急呼叫系统,确保急救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响应速度,减少“黄金4分钟”内因信息不准确、救护车调度延迟而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

总之,在面对猝死时,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了解猝死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健康素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处理心血管疾病,掌握基本的CPR(心肺复苏)技能,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让我们共同关注心脏健康,预防猝死,提高生存率。记住,每一次的预防和急救都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让生命因我们的知识和行动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