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革命”背景下《毛概》课程“行走课堂”的实践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29
/ 3

“课堂革命”背景下《毛概》课程“行走课堂”的实践应用

——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李娜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在“课堂革命”背景下,高校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案例旨在依托“课堂革命”的大背景,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程,

探索“行走课堂”实施的有效路径,总结“行走课堂”的经验启示,不断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关键词:课堂革命;行走课堂;实践应用

作者简介:李娜,女,1990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籍贯四川达州,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改课题《四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我校思政实践课程的路径探究》(JG2024-38)研究成果之一。

一、《毛概》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积极性问题

传统《毛概》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内容可能较为枯燥,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例如,单纯讲解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历史背景等内容,学生可能只是被动接受,难以真正投入到学习中。

(二)理论理解深度问题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传统教学可能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比如对于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法,仅通过书本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在实际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

在传统《毛概》课堂上,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学生不清楚毛泽东思想在当代社会还有哪些价值和应用场景。例如,学生学习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但不知道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如何运用。

(四)部分思政教师知识结构和观点较为陈旧

从教学主体的角度来说,部分思政教师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接受信息化数字化事物的能力不足,缺乏实践岗位经验,在很大程度限制了教材、教法的创新改革进程。

二、《毛概》课程“行走课堂”的实践路径

(一)《毛概》课程实施“行走课堂”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聚焦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热点、难点、痛点,探索满足新时代思政课教学需求、满足当前思政课程发展需求、满足当前学生个人成才需求的新方法新途径,变得十分紧迫。思政课“行走课堂”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本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融入现场、生成情感,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

(二)《毛概》课程实施“行走课堂”的过程

思政课“行走课堂”的关键在于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回到社会生活之中,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现场教学中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其精髓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中“消化”书本、检验真理,把固定场域中的思政小课堂和开放场域中的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把深奥的理论知识学深悟透、弄懂做实。“行走课堂”通过打造“田间课堂”“红色课堂”“志愿课堂”“工匠课堂”“网络课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实习实训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结合课堂中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在感受中国变化、讲好中国故事、奉献青春力量的过程中提高职业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优化思政课育人效果。

(三)《毛概》课程“行走课堂”的具体做法

1.“行走课堂”之走进“田间课堂”

结合专业实际,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认同。例如,我校思政教师带领30余名学生深入新津区宝墩镇开展“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以“筑牢粮食安全”为主题,现场讲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影、内容以及启示,引导学生现场理解、感受乡村振兴战略所承载的思想内涵、价值理念,增强学生对《毛概》课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伟大飞跃的认知认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乡就业、创业,服务美丽家乡建设。

2.“行走课堂”之走进“红色课堂”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崇州红色燎原文化馆、中国两弹城、建川博物馆等单位共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相继组织团学干部、“青马工程”优秀学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现场教学10余场,这种沉浸式、体验式“行走课堂”深受欢迎,增强了思政课教学在场感。通过“红色课堂”,学生更能身临其境感受到《毛概》课程中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土壤和实践基础,更能理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探索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

3.“行走课堂”之走进“志愿课堂”

将思政课搬到志愿服务中,就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服务于社会,既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又有助于在行动中“消化”相关理论知识。思政教师结合所带学生专业特点,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探索专业课程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和方法。例如,畜牧兽医学院开展的“关爱流浪动物”奉献爱心志愿活动、农学园艺学院开展的“少年识农”志愿活动、风景园林学院开展的“微光景园·园艺童心”志愿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感受到《毛概》课程中毛泽东的群众路线。

4.“行走课堂”之走进“工匠课堂”

“行走课堂”融职业性、专业性、人文性于一体,把思政课教学阵地延伸到社会大生产、大劳动中,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培养过硬的技能,又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产劳动过程,锤炼和锻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保证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更好地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功能。例如,思政教师在讲解《毛概》第十章第三节《坚定文化自信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时,组织学生赴中医药企业开展思政实践课程,在企业现场讲授屠呦呦与青蒿素、中医抗疫的文化自信等,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揭示着中医药正从传承精华到守正创新,让“中国处方”走向世界、造福人类,激发学生兴趣,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验感。

5.“行走课堂”之走进“网络课堂”

新时期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课堂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我校思政课教师积极申报成功在线精品课程,通过课程录制,打造精品微课,以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主干,录制系列专题讲座,让学生在网络课堂上充分理解《毛概》课程的逻辑脉络。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生领航计划,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系列活动,通过让学生讲解《毛概》课程的内容,录制视频,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毛概》课程的认知。

三、《毛概》课程“行走课堂”的实施效果

(一)以问题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

一方面,在选择“行走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时,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了“行走课堂”的方案和路线,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行转化。另一方面充分结合思政课程内容,把反映时代特点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等搬到思政课“行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客观、立体、全面地感知社会生活,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作用,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行走课堂”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聆听、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在“行走”中得到了回答,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融入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以及“行走”相

关事宜,从自觉自省实现自悟自信,增强课程魅力,加深课程建设。

(三)发挥思政教师主观能动性,树立全校一盘棋思想

思政课教师在“行走课堂”中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淬炼提升自我,练就非凡的实践智慧和高超的实践本领,及时准确感知时代脉搏,带领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将“行走课堂”讲得生动、鲜活,引领学生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同时,在“行走课堂”开展中,全校职能部门实现了多方联动,营造了全校“大思政”浓厚的育人氛围。

通过开展“行走课堂”,思政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申报成功并结题“思政实践课程”市级及以上课题5项、立项并成功结项校级及以上精品在线课程1项、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生领航计划“大学生讲思政课”荣获四川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四川省“挑战杯”(红色专项)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四、《毛概》课程“行走课堂”的创新与示范

(一)《毛概》课程“行走课堂”的创新

第一,教学模式创新。传统的《毛概》课程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而行走课堂打破了教室的空间限制。它将教学场所拓展到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示地等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的实地环境中。

第二,课程内容创新。把抽象的《毛概》 理论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鲜活和贴近实际。

第三,评价方式创新。以学生的实践成果为重要评价依据,如学生通过参观和调研后形成的研究报告、对地方发展提出的建议等。这将在评价中得到充分体现,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五、《毛概》课程“行走课堂”的反思

)教学方法方面

教师在行走过程中的引导是否足够有效。教师可能在现场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深入思考,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引导技巧培训,采用问题导向的引导方式,提前设计一系列与理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思考。

)学生参与方面

不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兴趣不同,在行走课堂中可能出现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或者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在分组时进行合理搭配,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同时教师在过程中也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安全保障方面

行走课堂涉及外出活动,安全风险较大,可能在人员组织、交通安排、现场安全提示等方面不够细致。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明确教师和工作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每个活动环节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刘颖伟.打造思政“行走课堂”[J].河南电力,2024,(09):44-45.DOI:10.19755/j.cnki.hnep.2024.09.030.

[2]包骞.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N].福建日报,2024-05-18(002). DOI:10.28232/n.cnki.nfjrb.2024.002108.

[3]思政课“行走课堂”[J].现代教学,2024,(Z2):33.

[4]黄浩然.江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N].新华每日电讯,2023-11-23(006). DOI:10.28870/n.cnki.nxhmr.2023.006876.

[5]储白珊,林晓婷.行走的思政课,社会的大课堂[N].福建日报,2023-08-22(008). DOI:10.28232/n.cnki.nfjrb.2023.003400.

[6]王晓莉.“行走课堂”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实践应用——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毛概课”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0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