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广东总医院 广东 广州510045
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医重症医学科2024年1月~2024年8月收治的重症患者中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全程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VTE。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期间的VTE发生率及平均ICU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VTE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ICU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果对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VTE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减少ICU住院天数。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重症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可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是该症在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症状表现[1]。VET是重症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轻则导致静脉功能不全或慢性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2]。目前,临床上对重症患者VTE的预防尚无明确的方案,预防方式多为医护人员基于临床经验的被动式护理。因此,探寻科学有效的VET预防方案,提高防控效果是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患者VE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医重症医学科2024年1月~2024年8月收治的重症患者中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8~68岁,平均55.5±1.5岁;对照组:男 45 例,女 18例;年龄50~65 岁,平均54.9±1.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VET预防护理措施,包括按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并给予DVT专科评估,服用抗凝药物,必要时实施下肢气压治疗泵,抬高下肢、监测腿围等常规VET预防措施。
1.2.2观察组:患者住院后全程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VET。①科室成立预防VET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2名主治医生和5名护理人员,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集束化方案的协调人员和指导干预方案。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近5年来国内外有重症患者VET防治护理措施的相关文献,总结、提取了一系列具有
循证基础的预防措施,并对全科所有护士实施统一培训,严格按照集束化护理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和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强化VET筛查: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本组所有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②分级防控,依据评估结果选择不同预防措施,血栓风险评分为极低危或低危者可应用临床VET常规预防措施;风险评分为中危者,可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如有下肢创面,可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防治。风险评分为高危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联合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如有下肢创面则单纯注射低分子肝素钙。③定期检查:入住ICU第1天及每个星期天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血栓发生情况及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
1.3 观察指标
(1)VTE发生率 判定标准:①DVT评估:下肢直腿伸踝验(Homan征)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②PE评估:压迫腓肠试验(Neuhof征)阳性,并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记录各时间点DVT及PE例数,VTE发生率为DVT发生例数和PE发生例数的总和除以本组总患者数的百分比。
(2)平均ICU住院天数 统计入住ICU至转回普通病房全程所花费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VET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ET发生率比较
住院期间,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DVT,经对症治疗顺利转阴,VET发生率6.67%,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PE,5例患者出现DVT,经及时治疗,顺利康复,VET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的VT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VET发生率比较
组别 | 例数 | PE | DVT | 总例数 | 发生率 |
观察组 | 30 | 0 | 2 | 2 | 6.67% |
对照组 | 30 | 1 | 5 | 6 | 20.00% |
χ2 | 4.559 | ||||
P | <0.05 |
2.2两组平均住院天数
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21±3.97)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7±3.87)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13.2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重症患者由于病情为重需要长期卧床,血液流速变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再加上各种药物、穿刺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因素易造成血管损伤。而血液高凝、血流缓慢和血管损伤恰好是诱发VTE的三大高危因素[3]。因此,重症患者属于VTE的高风险群体。本组研究中,对照组30例患者中,共有6例发生了VTE,VET发生率为20.00%,这与国外学者对重症患者VTE发生率约的描述基本一致。20%的发生率仍然提示重症患者VTE风险性较高,在临床护理中需要高度重视。而在本组研究的观察组中,实施集束化护理预防VET后,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发生VET,提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VET的发生率,起到有效的预防效果。分析原因在于,我们通过成立科室VET防控集束化护理小组,检索并循证了一系列国内有关重症患者VET防治的护理措施。其中强化静脉血栓评估是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可的有效预防手段。通过评估将重症患者的静脉血栓风险进行分级防控;并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分别制定了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的机械预防方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药物预防方案以及针对性的联合治疗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上述集束化护理措施的观察组VT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了集束化护理在对预防重症患者并发VET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此外,实施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ICU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分析期原因在于,实施集束化护理后,医护人员掌握了科学有效的VET的防治治疗与方法,对于VET的防治干预有了量化而又规范的执行方案,预防效果大幅度提升,患者减少了VET等并发症的影响,康复进度加快,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祖庆佩,朱吉海.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的新进展[J].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6):10081-10087.
[2]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静脉介入联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8, 6(4):283-288.
[3]白雨翡,齐艳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 2022, 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