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河南红色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现实反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26
/ 3

新时代河南红色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现实反映

1、郭冬霞 、2、宴娟娟、3、杨乐、4、李坤

  1、2、3、4、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18

摘要:通过对河南红色精神及本地高校的调研和材料分析论证,以及数据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详细剖析新时代河南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以及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红色精神;思政教育;现实反映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河南红色精神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为一代代中原儿女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支撑。然而部分学生受全球化、网络化、个性化和为利性的影响过深,从而忽视民族性、现实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等功能,导致正确价值观的迷失和信仰危机。典型表现就是“躲避崇高”,表现出对现实的困惑、忧患甚至幻灭,以“远离政治为清白”,他们的思想与意识形态所要表达的思想相去甚远,逐渐失去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积极心态。本章节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维度对河南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了河南高校大学生对河南红色精神的认知度和感知度,深入剖析了新时代河南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问题及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为确保本研究具有普遍代表性,本项目分别选取郑州大学(重点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普通本科)、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专科)、郑州工商学院(民办高校)作为调查高校,调查问卷随机发放给四所高校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20份,有效问卷320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问卷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调查了学生自身对红色精神的态度、对教师及学校在红色精神教育方面的满意度。统计表如下:

1 河南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调查表

序号

题目

非常不符合百分比

不符合百分比

一般

百分比

符合

百分比

非常符合

百分比

1

我非常愿意了解河南红色精神资源。

0.9%

5.4%

44.40%

31.80%

17.50%

2

我对河南的红色精神、红色故事有比较详尽的了解。

3.60%

16.8%

43%

28.60%

8.00%

3

我经常参观河南革命先烈纪念馆、红色基地、红色遗迹、革命纪念地。

3.40%

13.80%

52.20%

23.40%

7.20%

4

河南红色精神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巨大。

0.30%

5.70%

33.80%

43.80%

16.40%

5

老师或辅导员(班主任)对河南的红色精神进行过专门详细的讲解。

0.60%

9.40%

22.80%

41.60%

25.60%

6

老师或辅导员(班主任)经常把河南红色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思政课或思想政治教育中。

1.00%

7.00%

25.20%

43.80%

23.00%

7

校内网站、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或互联网很注重对河南红色精神的宣传。

0.40%

5.20%

27.20%

43.60%

23.60%

8

学校有与河南红色精神相关的学生社团组织。

0.20%

3.00%

19.50%

48.90%

28.40%

9

学校将红色资源的调研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1.00%

5.00%

27.60%

47.2%

19.20%

10

学校的文体活动特别是文艺活动中对河南红色精神进行过大力宣扬。

0.80%

3.60%

29.60%

45.60%

20.40%

11

学校相关部门(如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对河南红色精神的宣传力度很大。

0.60%

3.0%

18.20%

48.20%

30.00%

12

学校经常举办与河南红色精神相关的比赛(竞赛)活动或红色文化主题展。

0.70%

2.90%

38.00%

40.60%

17.80%

13

学校(二级学院或系)组织过你到河南红色景点或革命圣地等地开展过教育活动。

9.20%

14.80%

36.20%

29.40%

10.40%

14

学校联系有相关的河南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学校的教学教育基地。

5.00%

11.80%

32.80%

38.40%

12.00%

15

我对学校将河南红色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情况很满意。

0.80%

4.60%

32.80%

44.60%

17.20%

学生自身对河南红色精神的态度调查

通过上表1(1-4项、15项)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河南红色精神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影响,但他们对于河南红色精神的了解意愿并不是非常强烈,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去了解河南红色精神的占比也比较少,实地参观过革命先烈纪念馆、红色遗迹等地的人更少,虽然有一半以上学生对学校将河南红色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情况感到基本满意,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感到不满意及认为情况一般的也占比比例也相对较高。

对教师将河南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

通过上表1(5-6项)是对教师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高校大多数教师或辅导员(班主任)对河南红色精神对学生进行过专门讲解,但也有反应部分教师或辅导员(班主任)不经常讲或者讲解一般的情况存在。另外,学生反映教师或辅导员(班主任)经常利用红色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多数,但也有认为不符合或者利用红色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般的情况存在。

对学校将河南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

通过上表1(7-14项)对学校将河南红色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整体上对学校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基本满意,调查中我们看到,学校总体上虽然利用各种途径将河南红色精神融入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途径都局限于校内,较少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实地亲身体验,因此河南红色精神的育人功效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造成学生对学校将河南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情况满意度不是非常高。

三、新时代河南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一)学生对河南红色精神的认知度和感知度不强

如表1的所示,学生对河南红色精神的了解意愿仅为49.3%,通过主动学习和了解河南红色精神的大学生比例仅为36.6%,而实地参观并亲身体验河南红色精神的更是仅为30.6%,虽然学生知道红色精神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较大(占比60.2%),但部分学生对河南红色精神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未深化至情感、意志层面,缺乏现实实践和切身体验,行动力不足。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要想真正了解河南红色精神,用红色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不仅要对红色精神有较强的了解意愿,弄清楚河南红色精神的发展脉络,了解河南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更重要的是去切身去感受河南红色精神中包含着的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开拓创新深厚底蕴。

教师对河南红色精神的教育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呵护与栽培。而红色精神,就是教师对培育学生、促进其茁壮成长的重要养料之一,因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表1对教师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觉得“教师或辅导员对河南红色精神进行过专门讲解”占比67.2%,但认为不经常讲或者情况一般的占比32.8%。认为“教师或辅导员经常利用红色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比例为66.8%,但认为不符合或者情况一般的比例达33.2%。虽然总体上教师对红色精神的教育引导作用利用相对充分,但在“大思政”格局下,作为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的教师以及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辅导员,在利用河南红色精神开展思政教育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学校对河南红色精神的宣传覆盖面不广

通过表1(7-15项)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在校园文化、网络媒体、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方面,都能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其目的性和实效性(学生整体上对学校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基本满意,大部分占比都在60%以上)。但在第13项“学校(二级学院或系)组织过你到河南红色景点或革命圣地等地开展过教育活动”的调查上,认为不符合及非常不符合的占60.2%;在第14项“学校联系有相关的河南红色精神地点作为学校的教学教育基地”的调查中,认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及一般的占49.6%。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总体上虽然利用各种途径将河南红色精神融入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途径大都局限于校内手段,属于内部发力。而较少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实地亲身体验,因此河南红色精神的育人功效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造成学生对学校将河南红色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情况满意度不是非常高(第15项,占比59.8%)。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于思想的真正认识即用理智和心灵来认识,确立个人对道德真理和原则的态度。对少年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机会亲眼看到事物,成为事件的参与者和判断人。”只有经历了实地切身的体检和专家的解读,才能更好地“通过英雄人物形象,通过谈论道德史,确立对祖国的观念和感情。”

四、新时代河南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随着00后进入大学,在多元环境下成长的00后青年大学生们在思想、性格、文化等方面呈现了新特点、新态势,这些都给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中的异质文化对红色精神的冲击

异质文化主要指萌文化、丧文化、佛系生活态度的泛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今天一天过得不错吧?梦想是不是更远了?”、“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等吐槽神句成为“千禧”青年大学生的口头禅。“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学生”等成为部分00后青年大学生追求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这种追求自由个性的萌文化、丧文化和佛系生活态度在大学生中转化为一种不加甄别全盘接收的时尚,甚至变成自我沉沦的“麻醉剂”。这种异质文化的狂欢造成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迷失,主流价值观引导乏力,使得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给红色精神价值观的挑战

00后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自我意识强烈,当众多的内心需要与广泛的社会支持不能成正比时,容易在信仰、道德、心理等精神方面产生相应的失落、失序、失衡现象。他们更加看重追求实用性及真实性,对潮流的东西无论在参与度还是接受度上都比较高。如部分青年大学生做事无恒心、善于走捷径。在社会激烈竞争过程中,容易陷入对功利的追求而不能自拔,他们有目标却无恒心,投入快却想走捷径;部分青年大学生注重体验化、娱乐化、即时性。在应对多样流变过程中,容易陷入感性思考而不能自已,他们喜欢跟着感觉走,任凭感觉的触角在多变的社会中摸索前行。这种“间歇性的踌躇满志,持续性的混吃等死”的价值取向及“随心所欲,信马由缰”的人生态度与包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与包含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愚公移山精神”,与包含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焦裕禄精神”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全球化、网络化、个性化对红色精神育人价值功能的消解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生活在全球化与民族化、网络化与现实化、个性化与社会化、为利性与服务性等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然而部分学生受全球化、网络化、个性化和为利性的影响过深,从而忽视民族性、现实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等功能,导致正确价值观的迷失和信仰危机。典型表现就是“躲避崇高”,表现出对现实的困惑、忧患甚至幻灭,以“远离政治为清白”,他们的思想与意识形态所要表达的思想相去甚远,逐渐失去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积极心态。

教师协同育人不够、能力素质不足影响了河南红色精神育人功能的发挥

在发挥河南红色精神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方面,教师是能起积极作用的并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正如伟大导师列宁所言:“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讲课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讲课人员来决定。”而在河南红色精神融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个别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方向的偏差,他们拆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候任课教师的一句话就会使辅导员及思政课教师久久为功的努力毁于一旦。有的教师(包括思政教育者)因为能力素质不足,对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了解不够,对河南红色精神与内涵理解不到位,脉络梳理不清楚,理论功底不深厚,能力不足导致对红色精神讲授的底气不足;有的课上课下不一致,网上网下不一致,不能堂堂正正做表率,不去理直气壮讲爱国;有的崇洋媚外,愤世嫉俗,对历史虚无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热情不减,这种历史虚无感和价值无根性最终导致红色精神育人实效的实质性低迷。

学校经费不足、创新力度不够掣肘红色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

学校是开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场所,而创新充分利用红色精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校外进行实地的亲身的体验红色精神,效果远远大于简单的说教和空洞的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很多高校无法做到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切身去感受底蕴深厚的河南红色精神熏陶,实地去接受红色文化的心灵洗礼,因而难免造成部分学生“营养不良”甚至“精神缺钙”。正如表1中调查结果所示,河南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大都局限于校内手段,属于内部发力,创新力度不够,最终造成学生的满意度不高。因此,要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河南各高校不能“闭门造车”或“躲进小楼成一统”,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坚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庚香.弘扬新时代河南精神 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目标[N].河南日报,2018-11-23(06)

[2]董淑萍.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N].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8-05-01

[3]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N].人民日报,1966-02-07(01).

[4]魏四海,曹海霞.弘扬西柏坡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N].党建,2021—05-15

[5]张锐、毛兵、卫绍生.论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9-05-14(03)

[6]李公乐.红旗渠精神: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N].光明日报,2019-01-14(05)

[7]李庚香.用大别山精神筑牢党性之魂[N].河南日报,2019-10-25(11)

[8]李沁.在粤河南人研讨新时代河南精神 挖掘身边的河南英雄

[N].中国网,2019-06-17

[9]冯芸.应尽早确立河南精神[N].河南日报,2012-01-12(04)

[10]宫留记.河南精神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12(51)

作者简介:郭冬霞(1982.02)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宴娟娟(1990.10)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杨乐(2005.03)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在读大专生,研究方向:中药学。

李坤(2004.06)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在读大专生,研究方向: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