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作业的优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22
/ 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作业的优化设计

刘静  曾亚林  干川全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境界分校

摘要: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主要以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形式呈现,大部分内容具有跨学科性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具备跨学科意识,围绕精选作业主题、丰富作业形式、明确作业要点、激发学习效能四大方面,提高作业设计品质,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作业;跨学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习应该立足学生发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综合与实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板块,以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不仅要立足数学课程本身,更要具备跨学科视域,主动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通过主题式作业、综合性作业、创新性作业等,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一、紧跟时代脉搏,打造高效作业主题

作业主题的选择是作业设计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在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作业设计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作业的数学教学功能,还要深入挖掘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价值,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我们选择作业主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核心资源,而节庆文化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我国有着数量众多的节庆,这些节庆活动形态多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节庆文化。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重要的学习传承价值。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而七巧板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智力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儿童的形状认知、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基于此,笔者以端午文化为主题,设计了“拼七巧,话端午”的特色作业。在此作业中,学生需要利用刚学习的七巧板内容,拼出与端午节相关的图案,如龙舟、粽子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既能锻炼和发展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在拼图创作完成后,学生还需要以照片加文字的说明形式提交作业,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我们不仅实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同时,这种以主题式作业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洞察学生心理,玩转创新作业形式

作业形式单一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作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容易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为作业设计的高质量开展指明了方向。根据低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身心特征,笔者设计了“拼七巧,话端午”的跨学科作业,既设计了书面作业,也设计了非书面作业,书面作业为问答题,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搜索端午节资料,并简单描述对端午历史的想法和端午文化的感受。非书面作业为七巧板创意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端午节的文化元素,用七巧板拼出相关的图形,并拍照,并以照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引导学生对我国的传统端午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是结合双减要求,通过生动有趣的动手操作作业,帮助学生在玩中学,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聚焦核心要点,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跨学科既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作业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作业完成难度。教师要明确作业要点,驱动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比如在“拼七巧,话端午”的非书面作业需要学生发挥想象,用一副或多副七巧板拼出与端午相关的图形,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笔者一方面让学生在资料搜索的基础上,提炼出端午节中的文化元素,如龙舟、粽子、小鱼、小虾、艾叶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对具象的事物进行抽象化,并利用七巧板进行拼接,从而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强化精准反馈,释放学习最大潜能

评改是作业设计的重要一环,在反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诊断教学问题以及推动教学活动持续优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拓展评改主体。“拼七巧,话端午”特色作业设计中,笔者将学生作为评改主体之一,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其次,完善评改指标。评改指标作为作业评改的依据,其是否完善、系统,对作业评改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结合跨学科的要求,围绕空间观念、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语言表达、文化自信等多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

最后,加强结果应用。“以评促学”是作业评改的基本要求,笔者根据作业评改结果,构建学习激励机制,对作业完成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

五、结语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迁移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跨学科视域出发,多维推动综合与实践作业设计的创新,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3]杜慧慧.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研究[J].教育界,2024(15):62-64.

[4]李衍雯,崔大为.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教育艺术,2024(0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