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 湖南工商大学 410205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研究生思政课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其目标是对硕士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论的教育,提升其理论思维能力,为做好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因此 其“金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很多困境,需要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问题意识,贴近课程学生实际,不断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其教学效果,使其成为硕士生想学、爱学、乐学的“金课”。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金课
一、“金课”及其特征
“金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概念,旨在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这个概念最早由教育部在2018年提出,目的是淘汰低质量、陈旧的“水课”,代之以内容丰富、具有挑战性的高质量课程。金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高阶性:指的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这种课程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涉及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运用。创新性: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的探究性和个性化。这意味着课程内容需要反映最新的知识和思想,教学方式要现代化,并且鼓励学生个性化和探究式学习。挑战度:指课程应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上课下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教育部提出在今后两年到三年时间内,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深化课堂教学革命。建设五大类型“金课”: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 “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2]。
二、研究生思政课“金课”建设的现状
当前研究生思政课金课建设正处于一个积极改革和探索的阶段,旨在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多种途径,实现更加高效和有影响力的教学效果。
1.研究生思政课“金课”建设的重要性与挑战:研究生思政课“金课”建设被视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但与“金课”的标准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因此,改革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建设一流“金课”成为了一个重要目标。面对当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不足,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如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能力,强化世情应用和学情分析,以及从制度上保障参与热情和育人实效。
2.知名高校“金课”建设的经验借鉴。中国人民大学通过聚集学科优势、优化教学环节、打造金牌团队等方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经验和新做法,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做法包括专题讲授、团队授课,以及重视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深化。厦门大学采取了组织领导、课程教学、示范带动、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五路并进策略策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优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领的课程体系,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内容中。浙江大学建立长效化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举措,全方位推进其体系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出台了相关的教学质量标准,明确课程教学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育人元素融入教学体系。遴选了11门研究生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试点,将思政教育落实到课程设计和教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精心筹划和打造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了研究生思政课的精准滴灌,从而提高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3.研究生思政“金课”建设的关键方法。研究生思政金课建设的一个关键方法是“增强知识魅力”。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科知识的说服力、吸引力和创造力,从而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相匹配的高质量思政课程。具体来说,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升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深化教学内容,使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增强课程的知识性和学术性。②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提高课程的互动性和参与度。③强化课程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调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实践能力。④注重价值引领。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将“知识魅力增强”的理念贯彻到课程教学中。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金课”建设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
[2010]2号)》开设的一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主要任务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育。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术思想,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正确的科学方法。本课程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转换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采用专题化教学方式,以一些经典的专业性论文为案例,在互动式探究中让学生掌握和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实现研究式的教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金课”建设的意义表现在:
1.分析社会现象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供了一套分析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工具,如阶级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用于分析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经济关系、政治动态、文化现象等。它以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社会现象的本质,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结构和变迁,并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2.揭示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能够深入分析社会现象,揭示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矛盾,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依据,为寻找解决社会问题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方法论对于理解社会结构、推动社会进步、制定社会政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能够揭示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冲突,深刻揭示了阶级矛盾:马克思主义通过阶级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它认为,阶级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深刻揭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出,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与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当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产生社会矛盾和冲突。
3.指导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指导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实现社会发展和进步。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识别不同阶级的利益和矛盾,从而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推动社会变革。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到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从而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辩证法: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的矛盾和变化,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意识形态指导: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意识形态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克服错误思想,实现主客观的一致和统一。
4.促进社会公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关注社会正义和公平,提倡消除阶级差别,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批判性分析: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揭示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如阶级差异、权力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均等。阶级分析:通过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帮助人们认识到社会不公正背后的阶级矛盾,从而推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以实现更加公正的社会制度,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
5.推动历史进程,揭示社会发展动力。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为现代社会制定发展策略。
6.全球视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全球视野,它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和剥削问题,为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全球正义提供了理论支持,这意味着它不仅仅关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现象,而是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分析资本主义体系的全球性特征和影响。如国际比较、全球资本流动、国际工人阶级团结。通过这种全球视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理解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的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并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四、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金课”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成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时少、内容多、理论性强,要把其中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仍面临诸多困境。
1.理论与实践脱节。如案例分析不足:教学过程中缺乏与现实社会问题相关的案例分析,学生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教学环节缺失:缺乏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学生无法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教师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教师缺乏实际的社会科学研究经验,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实践机会有限:学生缺乏参与实践的机会,难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体系不合理:评价体系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脱节:课程设置未能与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部紧密,不能因才施教,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过于依赖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讨论式教学,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和思考[3]。
2.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和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未能反映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实现与时俱进,及时吸纳和反映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缺乏时代感和时效性。教学内容应该引入当代问题研究,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回答时代之问。如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社会公正等,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行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回应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挑战现有的理论和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入不同学术流派和观点的讨论,让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教学方法传统、简单,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有些教师教学满堂灌,或者照本生科,没有开展多样化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4.教师素质不高,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理解不透彻。不少思政课教师是从学生辅导员转化而来,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全面,对思政课的教学规律缺乏深刻认知;即使是专业出身的思政课教师,也有对思政课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同,对其使命感和责任缺乏深刻认同,之所以从事思政课教学是迫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勉强为之,真正心甘情愿从事思政课教学并竭力为之的并不多。
五、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金课”建设的着力点
1.明确课程定位。确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一致,确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符合课程教学要求[4]。
2.优化教学内容。更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材和教案,使其融入最新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成果。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历史比较等方法,使理论更加生动和具体。
参考文献
[1]孔国庆,刘一夫. 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需要三个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 ,44 (15):37-41.
[2]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 生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课 程 设 置 调 整 的 意 见[EB/OL].( 2010-08-06).
[3]严艳芬,凌小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创新探析[J].教育观察,2020 (01 ):121-123.
[4] 郭凤志,秦春生.关于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建设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 8) : 78.
作者简介:黄帝荣,男,湖南工商大学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本文为教育厅项目《基于讲好道理的高校研究生思政课“金课”建设研究》(2022JGYB19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