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小学
【摘要】画图贯穿了孩子们学习的开始、现在和未来,覆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小学数学的每一个内容,画图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其中,“数学的眼光”本质是抽象,“数学的思维”本质是推理,“数学的语言”主要是数学模型。因此,数学核心素养的最终落脚点应当在对学生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的培育上。而这一切能力的培育,都离不开画图。
正如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所说:数学可以让学生学到什么,留下什么,数学可以形成怎样的影响力?也许答案并不唯一,但没有人会怀疑数学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播撒理性的种子,让人学会数学的思考。而画图恰是展现你思考过程的手段,图示激活了你的思维。
关键词:图示、激活、学生思维
【正文】画图贯穿了孩子们学习的开始、现在和未来,覆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小学数学的每一个内容,画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架起了知识间的桥梁。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其中,“数学的眼光”本质是抽象,“数学的思维”本质是推理,“数学的语言”主要是数学模型。因此,数学核心素养的最终落脚点应当在对学生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的培育上。而这一切能力的培育,都离不开画图。
也正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哪个学生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可见,画图对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起到了“搭桥”的作用,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拐杖,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清楚地解释应用。
一、图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孩子们理解题意。
画图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图,图示可以展现你思维的过程,可以把你的所思所想化成连环画,重图示中很容易提炼出数学模型。
小学生还都是爱听故事的。数学课中,应用绘本教学,像《公主殿下来的那天》、《最棒的蔬菜》、《我的一天》、《都陵村168号》、《时间的故事》、《让谁先吃好呢?》、《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等等,这样做尊重了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即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又让孩子们感觉到数学真简单。抽象的数学情景、难以理解的数量关系,都融合在了童趣的语言中。
二、画图挖掘出问题中的隐含信息。
绘本教学是直观呈现,条理清晰的展现数量间的关系;画图就是挖掘出问题中的隐含信息,帮助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
(排队买票)我前面有8人,后面有9人,请说一说这一队共有多少人?
许多孩子直接列式8+9=17,计算出17人。
请孩子们把这一队的人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有的孩子前面的人画成三角形的,后面画成圆形的,自己画成了小人形;有的画成五角星。思维的火花就这样绽放。请同坐两人互相讲一讲,计算结果为17人的,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图示帮助孩子们查找到了隐含信息——自己把自己给丢了。
三、画图激活了学生思维,养成了发散思维的习惯。
由于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因此,小学数学教科书提出了“画图尝试解决问题”的要求。(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参)。
比如,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买新书》情景出示,200本书,2个柜子,每个柜子有4层。问题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学生习惯写成: 200÷2÷4
=100÷4
=25(本),
学生能清晰地表达出这个算式的每一步含义。但当部分学生出示自己的答案为2×4=8,200÷8=25时,写这种解法的孩子向其他孩子讲解时,听得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很茫然。
我要求孩子们,不管用哪种方法、不管对于错,都先把图画出来。指着图讲你的算式,能讲清道理都是正确的。我这样告诫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们。
有的是用长方形代表书架。
200本
有的是用圆圈来表示书架
200本 200本
有的是用线段来表示书架。
一层 二层 三层 四层
当这些图示画出来后,孩子们都能指着图快速讲出算式的意义。尤其最后一幅图,在解释第二个算式的算理时,学生讲得很清楚。先求两个书柜共有几层,再求每层有多少本。
学生根据自己的图表达数学信息和问题所在,他们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翻译成图的符号,化繁为简,使问题变得井然有序。画图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四、画图帮助学生读懂题意。
学生到了高年级,数学问题信息多,容量大,问题跳跃性强,需要孩子们有很好的思辨能力。但是多数孩子思维的跳跃性不那么强,逻辑性弱,题读了多遍,连题意都没能理解。这怎么办?对,画图试一试,自己就发现规律了。
如华应龙老师做的《投石问路》一节。考考你:
徒弟:师傅多大了?
师傅:我在你这年纪时,你才5岁;但你到我这年纪时,我就71岁了。
请问:徒弟几岁?师傅几岁?
问题一出,老师给了大家10分钟时间。问当场的孩子们,有几个能算出来?15人的小班,只有两位同学很有信心的说自己能算出来。老师请这两人憋住不说,给其他孩子思考的时间。问当场75人的听课老师,谁能算出来?当时数了数不超过20位老师。老师对大家说,不会的话,你要能说出哪里不会?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要做到望闻问切。大部分学生说读不懂题意,找不到公式。老师示范性地拿直尺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射线,标出了时间节点。
过徒 现徒 现师 未师
˙ ˙ ˙ ˙
5岁 71岁
当图示画出来时,所有在场的人,都不觉这道题绕口,读不懂题意了。题意读懂了,也根据图示,看出来了规律:
现在徒弟年龄—5=现在师傅年龄—现在徒弟年龄=71—现在师傅年龄
所以71—5=66,66÷3=22,22表示了师傅和徒弟之间的年龄差。
现在徒弟年龄:5+22=27(岁);师傅现在年龄:27+22=49(岁)。
问题能往下想,必需要有一个思路,正像俗话说顺藤摸瓜,画图就是那根藤。套公示你今天做对了,听明白了老师的讲解,过一段,你就忘了。但你学会了画图,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一辈子都忘不掉。正如G.波利亚所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有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直接从老师或书本那儿被动地不假思索地接受过来的知识,可能很快忘掉,难以成为自己的东西。”
五、画图构建了“图形与几何”和“数与代数的桥梁”。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简算最常用的计算规则,但学生往往是把这个公式死记下来,用的时候就常常犯迷糊。
如:13×14+13×16=?我画出了如下图示:
13 13
14 16
13
14 16
学生清晰的理解了:13×14+13×16=13×(14+16)
请学生仿照这个图示,每人自己出10道题,观察他们之间的规律,最后把数字换成了字母,请学生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画图“构建了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的桥梁”。容易遗忘的规律技巧通过画图转化成了学生可以操作起来的图示,直观、清晰、明了。更别说统计与概率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要画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是通过图示展现事物的多少、变化和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烙饼要画图,搭配中的学问要画图,有趣的推理要画图,……
正如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所说:数学可以让学生学到什么,留下什么,数学可以形成怎样的影响力?也许答案并不唯一,但没有人会怀疑数学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播撒理性的种子,让人学会数学的思考。而画图恰是展现你思考过程的手段,图示激活了你的思维。
参考文献:
《我不只是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