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湘实验学校 421800
摘要:语文素养是一个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密切相关的概念。因此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本文基于笔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经历,旨在探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构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浅析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构成
一、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运用的特点
(一)能力要素使用的非顺序性
主要体现在感知理解、记忆加工和组织表达三个步骤。按照常规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感知理解在前,记忆加工在后。因为学生只有感知和理解了语言文字材料,才能更好的进行加工和记忆。但有时候两者顺序是可以调换,学生在识别和获取语言文字之后,可能并不理解,但是却可以先记忆加工。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学生并不一定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情感,就可以直接记忆古诗,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死记硬背”。加工记忆和组织表达也不一定总是加工记忆在前,组织表达在后,两者顺序也可以调换。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可以在感知和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说出或写出自己的读后感,这也就是在进行组织和表达,而加工和记忆尤其是记忆的过程则可能会放在整个学习过程的最后,这也是我们倡导的理解性记忆。
(二)能力要素使用的继时性
学生在使用了识别和获取能力之后并不一定接着就使用感知理解能力,中间可能有一定时间的间隔。比如学生在看到“蚩尤”一词时,可能首先识别出这是文字,但不一定接着就要理解这个词的含义,也可能在再一次看到它时才理解它的含义。同样的,在感知理解和加工记忆到表达之间可存在继时性,并不一定感知理解之后就紧跟着记忆;在记忆加工之后,也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表达。比如,学生在看到汉川大地震中“范跑跑”事件之后,可能只是理解了这个事情的主要内容,但不一定要立刻加工和记忆,将这个事件记住。就算学生自己进行加工,并将这个事件记忆在大脑中,但不一定接着就输出为语言文字材料,也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在写作中再将它输出为文字材料。
(三)能力要素由低到高的层级性
其中识别和获取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要素其次为感知和理解能力、记忆和加工的能力最高的能力是组织和表达能力。相对的来说,学生应该先发展识别和获取能力,这个能力也是其中最简单的能力。其次再发展感知和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后发展的是组织和表达能力。但是这不代表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遵循这个顺序。
(四)能力使用受情境需要和语言文字特性影响
首先,情景需要和要求对整个语言文字运用过程起控制影响作用。
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如果情境需要和要求不同,则输出内容也会存在差别。如在教师让学生之间讨论这个问题,然后再回答,学生的回答就会相对的较全面和深入,因为集合了同学之间的想法。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学生的回答可能仅限于一个方面,因为思考的时间相对较短,而且仅是一个人的想法。其次,语言文字的特性也会极大的影响各个能力的使用情况。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纸上,当作书面作业,学生在组织和表达方面就需要考虑书面文字的特点,从而改变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教师让学生口头回答,学生在组织和表达语言时可能就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所以语言文字本身的特性也会影响能力的使用。
(五)能力要素区分的相对性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是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因此,它应当是不能被分解,我们无法说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所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识别和获取能力、感知和理解能力、加工和记忆能力以及组织和表达能力都只是人为的进行的区分。各个能力要素之间没有绝对的划分界限,只有相对的划分界限。因此,在获取语言文字信息的时候,小学生可能也使用了感知和理解能力,其他能力也是如此。
二、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问题,理论上来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课内外的方方面面,应该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综合实践活动中都有所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当然,这样一来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涵盖范围就过于广泛,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论述,只选择以阅读教学为例,来谈一谈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一以阅读教学为例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遵从以下几个策略:词语贯穿,为培养能力打下基础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积累。如果没有语言文字的积累,就更不谈不上语用。语言文字的积累,一方面是词语量的积累要求,另一方面是词语质的积累要求,也就是学生对于字的意义的掌握的情况,是否能够正确的使用这些词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专门的识字写字教学,而且需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贯穿词语教学。一方面,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词语使用的情境,学生理解的深刻、详细,运用才能准确、灵活;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巩固和复习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的词语,使得学习效果更好。在阅读教学中词语的学习、巩固要同阅读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能生硬的、机械的将词语的学习放在阅读教学中,否则只会弄巧成拙。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将词语的教学放在阅读教学之中,跟随对文本的解读过程来进行,将重点词语的解析和文本的分析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着重词语词义的剖析,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情景,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
(二)文本速读,培养识别和获取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进行速读文本的意识和习惯,尤其在—年级。经过整个小学低年段的学习之后,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进行速读的条件。所谓的速读,是指阅读的速度比较快,当然这里的速度也应当包括对质量的要求一一能够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尝试速读的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的会提高他们识别和获取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总结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一种能力,同样也具有不可传递性,不是简单的教师去教,学生就能够很快掌握学会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个体的能动活动,主动的去消化吸收所学内容,才能够不断获得发展的。能力的不可传递性要求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时,应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自身在课内外积极地进行各种实践才能够形成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尤其如此,因为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个概念中核心的词语是运用,也就是说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大量的实践性的活动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毕竟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在课外进行实践训练。因为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活动,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形成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安徽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9:23
[2] 盖鸾英.生活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2)
[3] 刘国正.展开双翼才能腾飞——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状况和思考[J].课程.教材.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S].第 5 版.北京:商务印馆,200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