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校”协同育人的幼小衔接实施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13
/ 2

“家园校”协同育人的幼小衔接实施路径探索

皇春香

厦门市翔安教育集团吕塘幼儿园

【摘要】协同育人背景下的幼小衔接亟待家庭、幼儿园、小学与社区的深度协作,但受不同主体各自场域的影响,存在教育边界割裂、教育习惯各异、文化资本差异较大等问题。分歧虽无法彻底消解,但能有效调和,实际工作中可厘清幼小衔接“家—园—校”协同育人的动态关系,促进三方的立场融合,探寻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共同营造幼小衔接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支持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关键词】家园校;协同育人;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的双向衔接,近年来的幼小衔接探索研究显示,利用家、园、校合作的方式促进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意义重大。在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其顺利过渡,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是家长、幼儿园和学校都应该重视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正确发挥家、园、校三位一体的互动教育合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小顺利衔接。

一、幼小衔接中家、园、校的现状与分析

(一)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现状

首先,家长普遍对幼小衔接的内涵和目标感到迷茫,往往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盲目跟从他人经验。例如,过度担忧孩子未能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导致未来学业落后。

其次,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感到无所适从,对于如何在家中进行知识准备、是否需要提前教导书写规范等问题感到困惑。

最后,部分家长过于追求短期效果,倾向于依赖课外辅导机构,将教育责任转嫁他人,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学业负担。

(二)幼儿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现状

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幼小衔接现状:

1.教育体制不一致: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体制存在差异,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这种不一致可能导致幼儿在过渡期间遇到困难和适应问题。

2.教学方法不适应: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幼儿园注重游戏和探索式的学习,而小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学和书面作业。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可能对幼儿造成一定的困扰和压力。

3.缺乏有效的过渡机制:目前,幼小衔接的过渡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支持不够充分,幼儿在过渡期间可能面临较大的困惑和不适应。

(三)小学教育中幼小衔接的现状

1.小学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环境相差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一年级班级很少根据课堂活动的要求将教室的课桌椅进行活动摆放,充分利用开展游戏活动来进行课堂教学;部分学校未提供一定的运动器材和设备,说明小学一年级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和提供一定的运动器材和设备并不普遍,小学没有意识到教育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班级环境的创设不仅要围绕幼小 衔接这一主题,而且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趣味性相一致。    

2.小学一年级教师与幼师和家长交流沟通较少

小学教师对与家长和幼儿园进行沟通交流的认识不够,不少小学教师认为,幼小衔接应该是幼儿园和家庭的责任,小学只负责按照课程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忽视了幼小衔接中非常重要的“双向衔接”,未将积极与幼儿园教师和新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作为幼小衔接的必经手段。

3.小学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经验方面较不足

根据问卷基本信息统计表发现,小学教师年龄层次为年轻教师,对于新手教师来说,虽然部分教师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在协同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缺乏一定的技巧。小学更多的任务是进行教学,对教师进行幼小衔接的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师资队伍的建设能力不强。

二、“家园校”协同育人助力幼儿实现科学衔接

(一)家长需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利用多种渠道如网站、电视、手机APP等普及幼小衔接的理念与知识,消除家长的教育疑虑。同时,中小学和幼儿园应发挥宣传主导作用,通过家长会、校园公众号等途径,向家长普及国家政策内容及幼小双向衔接的具体做法和意义。

(二)幼儿园需从一日生活中看到学科知识的生长点

在幼小衔接中,幼儿园要在关注幼儿生活的基础上看到幼儿经验中蕴含的学科知识的生长点。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小学生活打下扎实基础。

首先,幼儿园教师要对幼儿发展领域的目标、关键经验了如指掌,如把幼儿在健康、科学、艺术等领域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关键经验当成教育的方向,用领域的逻辑(学科逻辑)指导教学,而不是在幼儿的一时兴起和天马行空中迷失方向。

其次,幼儿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倾听幼儿的想法感受,且从幼儿当下的经验中敏锐地捕捉到领域(学科知识)的生长点。比如,幼儿在餐后散步时发现,班级种玉米破土而出,它们长势喜人,吸引着幼儿驻足观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有意识地链接领域目标和关键经验。比如,测量玉米高度,对应着数学领域空间测量的关键经验“用一个单位量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对应着科学领域观察实验能力的关键经验“学习观察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对事物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等。  

再次,幼儿园教师要依据幼儿经验和领域目标、关键经验的链接,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既通过教学,又通过游戏和生活,为幼儿经验的持续发展赋能。对于不分科的幼儿园教师来说,了解各领域目标、辨别幼儿经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需要朝此方向不断努力。

(三)小学需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幼儿具体的生活经验

对于经历了三年幼儿园生活的幼儿来说,如果小学的学习内容既远离其生活,又把其生活肢解为不同的学科,则势必会引发幼儿的入学问题。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强调的仍是从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关心,到激发有兴趣的学习,再到以学科为主的小学学习。因此,在幼小衔接中,小学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幼儿具体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适应学科学习。

对于一年级新生,缩小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教学环境差距将教室的环境摆设贴近幼儿园的环境,可以减少他们对环境的陌生感,如:允许幼儿将他们熟悉的物品带至学校,让他们的心理得到安慰,从而增加他们入学的安全感;支持教师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教学。为新生提供一定的运动器材和设备;设计图文并茂的温馨提示,让幼儿尽快对新的环境更加熟悉。开学初期适当给他们一定的午休时间,在教室提供一些操作材料,帮助幼儿从幼儿园的教学模式逐渐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结合儿童的游戏经验,巧妙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牌类、棋类材料,设计了趣味性的游戏,让儿童在课堂、课间、家庭中通过游戏掌握、运用加减运算,由此实现儿童经验的改造。

以家园校协同的方式促进幼儿尽快度过衔接阶段,幼儿园可以和小学学校进行合作,制订相关的合作方案,建立科学衔接的有效机制,制订幼小衔接工作内容。教师需要助力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实施,家长需要和幼儿园进行合作,三方都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持续发展,求同存异,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进步,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参考文献: 

[1]王淑华,吴垒.多维协同共育:幼小科学衔接的有效路径[J].辽宁教育,2022(24):74-77.

[2]蔡芳婷. 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困境与路径[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2,37(3):86-90.

[3]洪秀敏、刘倩倩:《不同利益主体视域下幼小衔接的多维挑战与突围之路——基于东中

西部五省的实证调查》,《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4期。

[4]丁孟学.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共育的方法[J].家长,2022(19):171-173.

[5]吴重涵.从国际视野重新审视家校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

中文版序 [J]. 教育学术月刊,2013(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