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600
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基础组(常规护理)30例和实验组(急诊优化护理)30例。对比组间抢救相关指标和救治效果。结果: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分诊时间、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基础组的ST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提升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效率,缩短抢救、分诊、溶栓及住院时间,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梗;抢救效果
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抢救时,急诊护理程序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急性心梗(AMI)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患者的生存及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而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降低抢救失误和延误,使抢救效果最大化[2]。急性心梗的救治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迟都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通过对急诊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使医护人员之间能更好地配合工作,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快速准确地完成[3]。同时,通过对流程的优化,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应急处理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本研究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急诊优化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基础组(常规护理)30例和实验组(急诊优化护理)30例,基础组中,男性15例(50.00%),女性15例(50.00%),年龄40-80岁,平均(60.69±1.87)岁,入院时间1-10小时,平均(5.32±1.71)小时。实验组中,男性16例(53.33%),女性14例(46.67%),年龄45-80岁,平均(62.18±1.38)岁,入院时间1-10小时,平均病程(5.44±1.31)小时。组间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基础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建立绿色通道,出诊,常规检查,体征及病情监测,氧气支持,做好急救准备,配合医生救治,严格按医嘱,指导患者卧床,予以心电监护等。
予以实验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内容:接诊,即患者抵达急诊科室后,由分诊护士为患者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减少患者分流过程和时间,引导患者家属挂号,办理入院和医保相关手续。分诊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可以根据患者的生命迹象,立即对病情做出判断,并为患者准备急诊床位,利用心电、血糖仪等检测仪器,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和判断,在确诊之后,再安排患者进行急救治疗;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后,5分钟内建立心电图监护和静脉通道,插上输氧导管,采血检查血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密切监测心电图,为接下来的PIC手术做好准备;对经PIC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转运,填好转运信息,告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并安排专门的转运员完成转运工作。
1.3观察指标
1.3.1抢救相关指标
监测记录两组的分诊时间、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出院时间。
1.3.2救治效果
统计对比两组的ST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SPSS25.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表达形式(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百分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救治效果对比
实验组较基础组的ST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组间救治效果比较(%)
组别 | n | ST段回落 | 胸痛缓解 | 心肌酶谱回落 | 死亡 |
实验组 | 30 | 14(46.67) | 21(70.00) | 22(73.33) | 1(3.33) |
基础组 | 30 | 6(20.00) | 12(40.00) | 14(46.67) | 7(13.33) |
X2 | 4.800 | 5.455 | 4.444 | 5.192 | |
P | 0.028 | 0.020 | 0.035 | 0.023 |
2.2两组抢救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较基础组的分诊时间、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出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组间抢救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 n | 分诊时间(min) | 救治时间(min) | 溶栓时间(min) | 出院时间(d) |
实验组 | 30 | 12.23±3.10 | 34.03±5.18 | 40.04±5.20 | 15.16±6.02 |
基础组 | 30 | 18.32±5.76 | 54.76±7.92 | 45.37±7.71 | 21.70±8.53 |
t | 5.099 | 11.998 | 3.139 | 3.431 | |
P | 0.000 | 0.000 | 0.003 | 0.001 |
3讨论
通过对急诊护理程序的优化,可使急性心梗患者快速分检,并快速将患者送至相应的急救区域,缩短分诊时间。通过对急救流程的优化,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快的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缩短抢救时间[4]。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可缩短溶栓时间。通过优化手术流程,医生可以更快的做好溶栓准备,保证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溶栓治疗,从而将心肌损伤降到最低。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护理程序优化,能有效地缩短患者的出院时间。流程优化能够帮助医疗团队更有效地进行协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回到正常生活中[5]。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分诊时间、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基础组(P<0.05)。实验组较基础组的ST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更高、死亡率更低(P<0.05),通过对急诊护理程序的优化,使患者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电图、血液检测、静脉通路建立等,以便及时发现心梗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这种治疗方法能促进ST段下降,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提高生存率。对急诊护理程序进行优化,可缩短患者等待急诊治疗的时间,加快胸痛的减轻。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给予镇痛药及抗凝治疗,以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另外,通过对急救护理程序的优化,可使心肌酶谱快速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损伤扩大。这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减轻心脏功能损害,降低死亡率[6]。
总之,对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能够减少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邢俊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6):139-142.
[2]罗珍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1):148-150.
[3]杨玉燕.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护理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6):161-163.
[4]费洁,冒美云.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的有效性[J].名医,2023,(18):99-101.
[5]杨小芳,郝筱,张洁晶,陈亚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2):356-359.
[6]敖冬梅,董艳霞.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3):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