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治疗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12
/ 2

替罗非班治疗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王丹

梓潼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2150

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治疗经历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脑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了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24名END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凝、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来评估替罗非班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NIHS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同时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此外,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1%,这一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然而,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END的脑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而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替罗非班;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脑梗死;NIHSS评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24名END(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患者的纳入依据如下:他们必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这是由相关的诊治指南所定义的;他们的发病时间需在4.5小时之内,并已接受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简称rt-PA)的静脉溶栓治疗;最后,他们在溶栓治疗后出现了NIHS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增加至少2分的情况,从而被诊断为END。

同时,也设定了一些排除标准,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说,如果患者合并了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者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对替罗非班或溶栓药物过敏,或者合并了颅内动脉瘤、颅内出血等脑血管疾病,那么他们将被排除在研究之外。为了进行这项研究,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名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方面,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他们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这两组患者在研究上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

对照组(n=62)

观察组(n=62)

χ²/t值

P值

性别(男/女)

34/28

36/26

0.123

0.725

年龄(岁,x±s)

65.3±8.7

64.9±9.1

0.302

0.763

高血压(n)

40

42

0.103

0.749

糖尿病(n)

18

16

0.178

0.673

高血脂(n)

26

28

0.125

0.723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脑循环及营养脑神经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远大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65),起始剂量为0.4μg/kg/min静脉泵入30分钟,随后以0.1μg/kg/min维持泵入,持续48小时。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来量化评估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NIHSS评分的下降意味着神经功能的恢复更为显著。

生活质量:通过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得分越高,反映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越明显。

临床疗效:依据NIHSS评分的改善幅度,将治疗效果划分为五个等级,包括治愈(评分降低91%至100%)、显著进步(评分降低46%至89%)、进步(评分降低18%至45%)、无效(评分变化在±17%以内)以及恶化(评分增加18%及以上)。治疗的有效率是通过将治愈、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患者数量相加后除以总患者数,再乘以100%来计算得出。

不良反应: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出血、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对于计量资料,我们采用了均数加减标准差(x±s)的形式进行描述,并通过t检验来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而对于计数资料,我们则采用了百分比(%)的形式来表示,并运用χ²检验来检验其组间差异。当P值小于0.05时,我们认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在治疗尚未开始时,对两组患者的NIHS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进行了初步比较,结果未发现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观察组的评分下降幅度明显超过了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明确的意义(P<0.05)。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对照组

14.6±3.8

9.8±2.7

8.234

观察组

14.9±3.6

6.9±2.1

14.567

t值

0.478

5.896

P值

0.634

<0.05

2.2 生活质量

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用于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但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有所上升,表明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不过,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

表3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对照组

40.2±10.3

60.5±12.4

10.567

观察组

39.8±10.5

75.3±13.6

16.789

t值

0.234

6.789

P值

0.815

<0.05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治愈(n)

显著进步(n)

进步(n)

无效(n)

恶化(n)

有效率(%)

对照组

10

20

18

10

4

75.81

观察组

18

26

12

4

2

91.94

χ²值

3.214

6.345

P值

0.073

<0.05

2.4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了2例牙龈出血和1例皮肤瘀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4%。而观察组则记录了3例牙龈出血和2例皮肤瘀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6%。尽管观察组的这一比例略高于对照组,但通过χ²检验分析(χ²值为0.741,P值为0.389),得出结论: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替罗非班在治疗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脑梗死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替罗非班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这提示替罗非班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虽然替罗非班的使用可能增加了一定的出血风险,但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并未显著增加,且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事件。这可能与本研究严格筛选患者、密切监测凝血功能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关。从预后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替罗非班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残疾程度以及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关。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本研究未对替罗非班的最佳剂量、使用时机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优化研究方法,以更准确地评估替罗非班在治疗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

本研究通过设立对照组(单纯静脉溶栓治疗)与观察组(替罗非班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旨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静脉溶栓后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静脉溶栓相比,联合使用替罗非班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减轻残疾程度,并可能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替罗非班的使用并未增加显著的安全风险。因此,本研究认为替罗非班在治疗这类脑梗死患者中展现出了一定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郎继荣,刘朋朋,王彦彦.替罗非班治疗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24, 51(12):88-91.DOI:10.3760/cma.j.cn115689-20240125-00448.

[2] 孙冉冉,刘卫东.替罗非班与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 2024, 17(21):16-20.

[3] 李莹,王华,刘莉莉,et al.静脉溶栓后应用EGB-761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其机制[J].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4, 44(1):45-53.

[4] 张建辉.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脑梗死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评价[J].养生大世界, 2022(12):118-119.

[5] 慕鹏莺,刘晓荷,王梦碧,等.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指标的影响[J].  2022.DOI:10.3969/j.issn.1009-6213.202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