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对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9
/ 2

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对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评价

闫凤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对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在我院接受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镇痛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可有效控制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镇痛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垂体瘤;经鼻蝶入路;多模式镇痛;疼痛控制;护理策略

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是目前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1]。然而,术后疼痛管理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显示,约60%-80%的患者在术后早期经历中重度疼痛,不仅影响患者康复,还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传统的单一镇痛方式往往效果欠佳,且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问题。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通过多种镇痛方法的有机结合,可能为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提供新的思路。国外研究表明,该策略在其他手术领域已取得良好效果[4]。为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在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46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在我院接受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32-65岁,平均(48.5±6.2)岁;肿瘤直径2.1-4.5cm,平均(3.2±0.8)cm。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33-66岁,平均(49.1±6.4)岁;肿瘤直径2.0-4.6cm,平均(3.3±0.7)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术后镇痛护理,包括疼痛评估、药物镇痛和基础护理等。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物,观察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

术前镇痛管理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包括既往疼痛经历、疼痛耐受程度和心理状态评估。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方式、可能出现的疼痛部位和程度,以及各种镇痛方法的特点。指导患者掌握呼吸放松、注意力转移等非药物性镇痛技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性镇痛方案,做好术前用药准备。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增强其战胜疼痛的信心。

术后早期镇痛护理
采用多种镇痛方法相结合的策略。术后即刻开始预防性镇痛,根据疼痛评分选择合适的药物。采用镇痛泵持续静脉给药,保持血药浓度稳定。同时使用局部冷敷,每次20分钟,每2-3小时1次。指导患者保持适当的头位,减少鼻腔引流管的刺激。运用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监测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动态疼痛评估,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恢复期镇痛护理
逐步过渡到口服镇痛药物,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的合理性。继续使用物理疗法和心理干预相结合的非药物镇痛方法。指导患者进行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如鼻腔出血、颅内感染等。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定期评估镇痛效果,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镇痛策略。培养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和应对疼痛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情况,包括术后24h、48h、72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镇痛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n(%)]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在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镇痛效果比较(x̄±s)

组别

例数

VAS评分(24h)

VAS评分(48h)

VAS评分(72h)

不良反应[n(%)]

满意度[n(%)]

观察组

23

3.2±0.8

2.4±0.6

1.5±0.4

2(8.7)

21(91.3)

对照组

23

5.6±1.2

4.3±0.9

3.2±0.7

8(34.8)

15(65.2)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的观察组在术后疼痛控制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8%,同时镇痛满意度高达91.3%。这些数据充分证实了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的临床效果。

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术前充分的评估和心理准备为疼痛管理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疼痛感知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以提高疼痛耐受力。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通过系统的术前评估和心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水平,提高了其对疼痛管理的主动参与度。这一发现与国际研究结果相一致,证实了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管理的积极作用[4]

其次,多种镇痛方法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镇痛效果。通过药物镇痛、物理疗法和心理干预的有机结合,不仅增强了镇痛效果,还降低了单一用药的剂量,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组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印证了这一点。研究表明,多模式镇痛方案可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显著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5]。本研究中,通过合理使用镇痛泵、局部冷敷等多种方法,实现了更好的镇痛效果。

在疼痛评估和干预方面,本研究采用的动态评估模式显示出独特优势。通过规范的疼痛评估工具和标准化的评估流程,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疼痛问题。研究发现,术后早期(24h内)的积极镇痛干预对预防慢性疼痛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组在该时段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

综上,多模式镇痛护理策略能显著改善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晓峰,魏秀川.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4,36(08):11-14+18.

[2]秦丽平,韦颖,梁自贞,等.四轨交叉质控干预对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14):2157-2160.

[3]代美丽.PDCA管理模式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23):162-164+168.

[4]周燕,马丽佳,狄冰红,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经颅内镜手术治疗经鼻蝶垂体肿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的影响[C]//榆林市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3:6.

[5]靳峥.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名医,2023,(1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