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科技职业学院 441000 湖北襄阳
摘 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法治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塑造未来社会法治观念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法治教育教学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机制,分析当前高校法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促进高校法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教育;法治素养;法治观念
法治素养是公民在法治社会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法律知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法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的成效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教学,培养具有高素质法治素养的大学生,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是指高校通过开设法学基础课程、举办法治讲座、组织模拟法庭、法律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其法治思维,增强其法治实践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法律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法律精神的培育、法治信仰的确立和法治行为的养成[1]。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社会思想文化的引领者,其法治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首要意义在于塑造大学生的公民法治意识。通过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法律的本质、原则及作用,形成尊重法律、信仰法治的价值观。这种法治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遵守校规校纪,更能在未来步入社会后,成为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合格公民。当每一个公民都能以法治为行为准则时,整个社会的法治基础将更加坚实稳固。高校是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专业的法学教育和实践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法律理论知识,还能获得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这些专业人才毕业后,将投身于国家立法、司法、行政等各个领域,成为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正确实施、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对于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2]。高校法治教育教学还肩负着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法治文化建设的重任。
二、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构成要素
2.1 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是法治素养的基础,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基本知识,以及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3]。
2.2 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法治素养的核心,表现为对法律权威的认同、对法治价值的追求、对法律规则的遵守等。它要求大学生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3 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法治素养的深层体现,是对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的内在认同和坚定信念。它促使大学生在行为选择上自觉遵循法律,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4 法治实践能力
法治实践能力是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包括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法治实践、推动法治建设的能力。
三、高校法治教育教学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的关系
3.1 法治教育是培养法治素养的主要途径
法治不仅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更是每个公民幸福生活的守护神。法治教育,作为培养公民法治素养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法治教育,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向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它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公民能否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社会成员。在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法治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石作用,为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治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不仅包括对法律条文的熟悉程度,更体现在对法治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自觉践行上。一个具备法治素养的公民,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平正义,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法治教育正是培养这种素养的关键所在,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更教会我们尊重法律、信仰法律[4]。
3.2 法治素养的提升促进法治教育教学的优化
法治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法治素养,作为公民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航标,更是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法律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公平正义的不可或缺工具。法治素养,即公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信仰的确立以及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选择
[5]。
法治教育作为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主要途径,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法治社会建设的成效。传统的法治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法律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思维、法律实践能力及法律信仰的培养。因此,优化法治教育教学,将法治素养的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感受法律的魅力。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现实等,拓宽学习渠道,使法治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四、当前高校法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1 面临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法治已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而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其法治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的长远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高校法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部分高校的法治教育仍停留在理论灌输层面,缺乏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虽能掌握法律条文和基本原理,但在面对实际法律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法治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4.2 对策建议
高校应积极探索法治教育的实践教学路径,如建立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模拟的法律环境中学习法律、应用法律。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法律援助等实践活动,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应根据法律体系的最新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调整和更新法治教育的内容。通过引入案例教学、热点分析等方式,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结论
高校法治教育教学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促进关系。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素质法治素养的大学生。同时,大学生也应积极参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提升法治实践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文兴.基于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3):34-36.
[2]关翠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整体性建设实践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7):16-18.
[3]李阳.深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现路径[J].传播力研究, 2018(21):174-175.
[4]朱文玉,付娆.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 37(9):14-16.
[5]李振凡.重视和加强法治教育的理论和现实意义[J].法制博览, 2018(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