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311800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传统识字教学方法常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引入童谣这一具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量。本研究探讨了童谣在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对趣味性的影响,分析其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词汇积累和语感培养方面的效果。童谣不仅能丰富识字教学形式,还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动力,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童谣、识字教学、趣味性、小学语文、低年级
引言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帮助学生建立基础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内容。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传统的识字教学常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童谣作为一种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文学形式,内容丰富、语言生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将童谣引入识字教学,不仅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积累词汇、熟悉汉字结构。本文将重点分析童谣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希望通过该研究,能够为识字教学提供新的启发,帮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有效识字。
一、童谣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探讨
童谣作为一种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以其生动的语言和趣味性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字词的抽象理解力较弱,易受趣味性与直观性的影响,因此传统识字方式较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童谣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形式简洁朗朗上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及心理特征,这使童谣成为一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识字工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引入童谣、结合图像和动作辅助教学,以形成直观的识字体验。
通过朗读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自然地体验和记忆汉字结构和发音。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音韵和节奏强烈、重复性高的童谣作品,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进行重复记忆,从而强化字词印象。童谣的语句简洁、押韵明显,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与节奏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的理解,提高识字效率。童谣还能结合联想记忆法来强化识字教学。通过讲解童谣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将字词与情境结合起来。具体应用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童谣中的场景或角色,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字词意义上,使他们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加深对汉字的记忆。
在教“花”“草”等词汇时,教师可以选择一首描述大自然的童谣,引导学生观察并朗读诗句,使他们能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下强化对字词的记忆。童谣的联想和情境特点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巩固字词记忆,通过场景化、情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识字效率。在使用童谣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分组教学法和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交流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童谣内容表演或互相朗诵,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习体验,促进对字词的内化。分组表演也能帮助学生通过相互模仿和反馈巩固识字效果,形成合作共学的课堂氛围。
二、童谣识字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与识字效果的提升分析
童谣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显著提高识字效果。这种效果的产生与童谣自身独特的音韵美、节奏感和语言的简洁性密不可分。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识字方式对他们的吸引力有限,容易造成课堂参与度低和学习效果不佳。童谣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生动的表达,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通过朗朗上口的诗句和和谐的音韵,童谣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保持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的整体互动性。学生在诵读童谣时,伴随着熟悉的旋律与节奏,能够加深对字词的记忆,形成良好的语感,这种自主参与和情感共鸣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识字学习中。
在识字效果上,童谣的押韵性和结构重复性让学生能够在反复吟诵中自然记忆字形、字音与字义,这种隐性记忆过程较传统识字方式更为高效。童谣中常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特征与认知水平,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强化字词在脑中的表象,帮助学生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掌握字词的含义。这种结合了语境和情感的识字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识字效率,还能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识字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实际课堂中,通过童谣识字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朗读中表达个人的情感,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诵读童谣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韵律节奏,体验汉字的构词规律,这种体验式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童谣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识字教学不再是一项被动的任务,而是一种有趣的探索过程。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久的学习动机。童谣教学通过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情绪中进行识字学习,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识字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互动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分组朗诵或小组讨论,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构建了一个活跃的学习环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样化活动,教师能让学生加深字词理解和语言运用,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结语:
童谣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显著提高了识字效果。通过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语言特点,童谣成功地将识字教学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积累汉字知识。童谣的情境性和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识字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情感需求。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童谣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将有助于优化课堂效果,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多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吴敏, 陈昊. 童谣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 2022, 48(5): 23-28.
[2] 李琴, 杨杰.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趣味化教学的探索[J]. 教学与管理, 2021, 32(4): 45-49.
[3] 王玉, 刘峰. 基于童谣的汉字识字教学模式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23, 15(2):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