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师范学院 辽宁沈阳110044
摘要
幼儿园自由游戏中,自主和规则是一对矛盾体,过分强调规则,幼儿将失去自主发展的机会;相反过分强调自主,没有规则约束,游戏就会毫无质量和意义。影响自由游戏中自主和规则平衡的因素有教师的传统观念、规则制订的合理性、不同年龄段幼儿规则意识的认知差异,两者之间的三个平衡点在于教师教育价值观与自由游戏本质的平衡、规则合理性与幼儿自主权利平衡、规则可行度与幼儿发展规律的平衡。通过合理掌握自主的边界,使规则停留在有度的范围内,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国家意志的幼儿教育体系,明晰使命与责任,促进幼儿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与自由创造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自由游戏;自主与规则;平衡
自主就是自己做主,指遇事会自己思考判断,有主见。规则是人们公共制定的并且共同遵守的约定。特别是以大额人数存在的班级中,规则是维持班级秩序的保证。幼儿园自由游戏是指幼儿可自主选择游戏的活动空间、材料和同伴,自主发展游戏活动的情节和内容。[1]国内外学者专家对自由游戏中规则和自主的关系做了很多研究:维果斯基曾说“游戏规则是游戏的本身”[2]集美大学杨静教授认为“要实现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发展的价值”,即应促使教师、幼⼉、游戏内容、游戏材料等要素之间交互作用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3]
为此,近几年,我国开展“幼儿园自由游戏中自主与规则平衡的实践”课题研究,借助园内户外体锻游戏、角色体验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等自由游戏中的实践案例,发现阻碍两者和谐统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两者和谐统一的有效策略。
⼀、影响幼儿自由游戏自由与规则平衡的因素
(一)强制性的传统观念影响规则的开放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规则很重视,教师总会向幼儿渗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规则意识。在自由游戏中,幼儿游戏水平和创造性完全取决于他们有多少自由表现的机会。
(二)出于教师管理的规则影响规则的合理性
规则的合理性与否将决定行为结果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自由游戏中,教师对给予幼儿自主权的范围理解不同,会制定不同规则来限定幼儿的游戏行为。
(三)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幼儿规则认知差异影响自由游戏的有效性
皮亚杰认为幼儿规则意识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动即快乐”阶段,此时幼儿无规则意识;二是规则神圣不可侵犯阶段,幼儿开始注意到游戏规则,但不肯对规则作修改;三是规则可变阶段,幼儿意识到规则可以讨论协商,规则由“外在”变为“自主”[4]
⼆ 、教师教育观与自由游戏本质的平衡
教师的教育观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决定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了解自由游戏的本质是自主权利,才会对固有价值观进行修正,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一) 制定兼益性规则
兼益性规则是相对于独益性规则而言的,是指制定的规则能够使全部幼儿都受益。例如,在开设新的区域或是在某区域摆放了新材料时,教师要先介绍材料、玩法,再与幼儿一起制定这个区域的活动规则:“请大家互相帮助”“请大家学会分享”“请大家有秩序的排队等候”等等。任何一个幼儿违背这些兼益性规则,都将会影响到所有幼儿的活动。因此,兼益性规则通常设置为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比较容易执行的基本行为规则,有助于幼儿领悟规则在活动中的重要性,在自主发展的同时树立规则意识。
(二)允许幼儿“犯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去约束幼儿的行为, 要允许幼儿“犯错”,赋予幼儿解决问题的权力,使他们能够与同伴一起协商并制定规则,并将这些规则作为区域活动过程中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肯定,真正获得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动权,从而促使他们投入更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区域活动中。
(三)改变命令性方式
教师采用命令性规则是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设置底线,规定了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不可做。但是这种强制性的、命令性的词语会引起幼儿的反感,打消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制定区域活动规则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以及心理感受,将“禁止……”“不许……”“必须 … …”等命令性词语变为“请……”“你可以……”“如果你……会是最棒的”等提倡性词语,提醒幼儿在为自己考虑的同时也要考虑同伴的需求。幼儿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在被要求遵守规则的同时学会自觉遵守规则。
三、规则合理性与幼儿自主权利的平衡
我们认为在自由游戏中,规则有二种形式:明规则、潜规则。明规则即外部规则,主要是指来自教师预设的要求和规定。潜规则即内部规则,主要是指幼儿在游戏中逐渐认识搭配、体验到的活动规则。
(一)师幼共同协商,构建明规则
要让教师制定的明规则变为孩子自愿遵守的、积极的自我约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幼儿参与制定明规则。只有明规则而不具有外在的强迫性,幼儿就会用规则主动协调自己的行为。
(二)淡化明规则,强化潜规则
规则的建立是体现自由意志的内在约束而不是追求强制性的外在秩序
。幼儿若是在教师权威强制下被动执行明规则,一旦离开了权威就会违反明规则。当幼儿能自觉执行游戏的潜规则时则说明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自发性走向了自主性。
四、规则可行度与幼儿发展规律的平衡
国内学者莫秀峰将规则分为三类:不变的规则、适应性规则和临时性规则。适应性规则主要是指在某一具体时段内适应相应年龄段幼儿的规则。[5] 适应性规则是可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为不断成长的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是不同的。幼儿游戏行为水平的体现之一 ,就是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
(一)符合幼儿规则认知特点
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认知水平不同,规则执行的有效度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结合幼儿数概念的学习路径设置游戏规则,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幼儿能明确材料必须自己取放的规则,而且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习得经验,提升能力。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制定的规则符合每个年龄段幼儿对规则认知发展的规律,适合幼儿在自由游戏中的操作和实践,才能做到自主与规则的平衡。
(二)执行因地因时制宜原则
规则的执行要善始善终,不能因为班额人数多、游戏时间到点等情况随意更改规则。教师对规则的执行和监督不力,会导致所有的孩子都不能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要求幼儿做到的,就不能用请示的方式表达,禁止的事情就不能用商量的语气讲述。但在处理幼儿错误时,教师要有因地因时的教育智慧。
在幼儿园自由游戏中,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则的自由,无法保障幼儿的安全;而没有自由的规则会阻碍幼儿的发展。只有把握好自由和规则的度,让幼儿在合理的规则保护下充分享受自主游戏,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结语
俗话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区域活动有序、良性的开展,需要以幼儿自主发展和良好规则意识作为基本前提。对于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所来说,区域活动规则有助于保证活动的基本进程、保障幼儿在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各项区域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会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幼儿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S].2014(5).
[2]李婷.幼儿游戏的自由价值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杨静.游戏的自主性特征和指导策略探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1):134-136.
[4]李婷,卢清.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研究[J].教育导刊,2013,(5):33-34.
[5]莫秀峰.试论规则的类型和儿童的规则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