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校 40112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十分重要。2022年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音乐学科列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当中。但是学生和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认为音乐学科和主课课程存在一定区别,所以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学生的参与率也较低。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音乐教学当中使用音乐律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的是小学音乐融入体态律动的意义和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教学
体态律动指的是把肢体的动作与节奏韵律有机结合在一起来表现音乐的一种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在学到跟节奏或者韵律相关的音乐知识时,教师主要采取的是拍手或者跺脚等形式引领学生感受,这样的训练形式单一、刻板,很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体态律动则是一种多元化的律动形式,它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音乐知识,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一、小学音乐课堂融入体态律动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态律动具有随意性强、自由活泼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教师高效教学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采取恰当的律动形式带领学生学习音乐,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既有趣又轻松,这对于学生学好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且大部分活泼好动,在音乐学习方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且更愿意尝试新鲜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将体态律动融入过程中,能帮助学生丰富感受不同风格的乐曲,强化其乐感,在肢体语言下进一步体会音乐中的思想情感,为其审美鉴赏水平的提升夯实基础。同时,在体态律动下,学生的思维和肢体均得到发展,学生掌握了用音乐表达情感、排解负面情绪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有效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全方位提高了综合素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课堂教学当中只能根据教师的重复教学进行学习。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向师性,在学习过程当中会过度依赖教师,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加入音乐律动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进行合作性的自主学习,对身体律动进行主动探究,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音乐律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够在音乐课程当中放松身心,先进设备的出现,能够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有利于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从而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传统音乐教学当中,教师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也无法激发出学生的音乐潜能。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教师要对传统音乐模式进行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加入音乐律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构建线上与线下音乐学习平台,使学生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个人素养。例如,在学习《调皮的小闹钟》时,为了给予学生更好的音乐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应用音乐律动让学生结合打击乐器表现出生活当中常见的声音,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反复聆听,能够让学生感知到音乐节奏的规律和乐曲的情绪,教师要教导学生切分音节是一种特殊的乐曲节奏,在乐曲当中,许多作曲家为了表现出小闹钟的节奏会加入许多装饰音记号。
(二)运用体态律动记忆音乐音调
在音乐教学中,要想更好地表达出音乐情感,就必须要重视音乐音调。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齐唱的方式十分常见,教师只能听到学生大致的音效,不能具体到某一个学生的某一个音准,也无法较好的兼顾学生差异,即便是某个学生发音不准,他们也可能不会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将体态律动应用于其中,让学生借助肢体语言感知音调,就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调整教学目标,细化教学任务,并创设趣味化的训练板块,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
例如在节拍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还可以运用拟声词,如“噜”等进行哼唱。又如在4/4拍时,强拍部分学生可以拍两只手,次强拍的时候,学生向下拍一只手。如此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能借助动作自主寻找音调,还可以融入其他的一些肢体动作,加深记忆。又如在教学流传于我国河北南方一带的民歌《放风筝》教学时,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肢体动作即兴参与音乐活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在动作的辅助下,辨析这首歌曲和以前学过的歌曲的异同之处,并学唱最具特色的乐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
(三)运用体态律动发展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需要对不同的音乐知识自我消化,展开想象和创新,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然而,就传统的音乐课堂来看,大部分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正确演唱歌曲,一般对于知识点都讲解地十分详细。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惰性思想,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不愿意主动思考,而是等着教师给出答案,或者是跟随教师模仿学习。这样,学生的音乐思维受到严重限制,相应的创造能力也得不到发挥。所以,教师在教授不同歌曲时,不要一味地进行讲解,而是要应用体态律动,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音调的变化,用体态律动去探索、感知,并创作动作和音乐,培养学生创造力。
在教学《老爷爷赶鹅》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律动节奏,掌握其中的快、中、慢,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赶鹅”游戏。在播放音乐时,每次唱到“嘎”时,学生可以停止律动并任意摆出一个姿势,下一次音乐响起学生继续律动,如此循环,到下一个“嘎”的时候再次摆出一个姿势。在这首歌曲中,出现“嘎”字的次数不一样,对于一次性出现两个“嘎”字可以让学生律动稍慢,对于一次性出现三个“嘎”字可以让其律动稍快。在这样快乐的游戏中,学生的参与性极高,创造力也得到充分激发,不仅感受到音乐的乐趣,还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三、结语
音乐律动的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降低音乐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趣味性的律动游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创新,教师要发挥出音乐律动的价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萍.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6):138-140.
[2]王甜.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天津教育,2021(32):148-149.
[3]卢琪.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应用状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