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4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若梅620010 四川省眉山市眉州大道东段5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能力准备度现状,对于高校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

引言

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深化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教育改革,满足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幼儿园教师的需求,以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和教育资源支撑,面对我国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缺口较大的现状,高职院校依然要承担师资培养的重任。随着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机制改革显得越发迫切。

1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专业竞赛因素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媒介,学科竞赛对于促进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能够在参赛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自我效能感将支配个体在面对有能力应对的情况时乐于尝试并从容应对,而当个体缺乏信心时将不愿意做出尝试,产生回避心理与退缩行为。部分学生出于对自身专业能力水平的自信参加竞赛,竞赛结果又进一步增强了师范生的专业自信,从而引导师范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职业能力准备度。

1.2教学方式与教育教学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不能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放弃了培养核心素养的最佳时机。学习场域狭窄,局限于课堂教学,对课堂以外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利用得不够。教师核心素养止于概念,未通过课堂内外的实践训练养成、内化和巩固。

2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的对策

2.1通过实践反思,促进人格特征的自主发展与完善

人格特征的完善更多源于主体内在的发展需求,而实践反思可以促进自主发展。所谓反思,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身教育实践以及隐藏在教育实践背后的教育观念进行审视、批判以及自我调控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理性的认识、评价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进行有效的调节,最终形成个性化的、独特的教育观念。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可以通过自主的实践反思,促进人格特征的自主发展与完善。在实践反思中,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时刻审视自己在实践中的处事方式,通过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与监控,不断发觉、调整自己人格特征中的不足。如在与幼儿互动实践中,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言行是否对幼儿充满耐心,从而基于反思结果调整已有实践方式,从而实现对自我人格特征的自主完善。

2.2学前教育师范生需要塑造专注的职业态度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对工作过程的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这种职业态度深植于对职业本身的认同和工作过程的坚守,只有始终保持专注的职业态度,才能实现工作的持续改进与自我超越,实现职业技艺的“至善至美”。幼儿教师要在幼教职业中展现对幼教工作的极致追求,就需要具有至善至美的匠心,以确保严谨专注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促进保教质量不断提升,切实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中,需要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精神内核为指引,重视塑造其良好的职业态度,确保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专注于本职工作,乐于开展幼儿保育教育,勤于展示对幼教工作的无限热忱。因此,相关培养院校应以工匠精神引领学生的职业追求,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其职业态度的培养与塑造,促使他们在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专业活动中深化职业认同,从而形成追求卓越、严谨专注的职业态度。

2.3专业竞赛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准备度

开展丰富的专业竞赛,有利于师范生提高其综合素质,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师范院校的培养质量和知名度。一方面,师范院校应鼓励学生参加不同范围、层次的竞赛以积累专业经验、开阔眼界,学校也应组织不同类型、主题的竞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促进师范生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应健全保障与激励机制,打造专业、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给予教师一定的优先政策与奖励,并为学生提供证书、奖品、优先选择实习和就业岗位等奖励,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竞赛热情,最大化发挥专业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职业能力准备度的优势。

2.4丰富职业实践活动,树立良好职业态度

在职业价值认知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是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体现。幼教职业态度不仅体现在对教学工作的尽心投入上,更在于对幼儿成长的深切关怀和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这是幼儿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只有重视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追求卓越、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才能促使其形成教育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对此,相关培养院校应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在实践活动中塑造良好的职业态度。校园精神文化对学校育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强烈的凝聚力和强劲的感召力,而校园活动作为动态的精神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最生动的体现。可通过开展幼敦技能展示、专业学习交流、艺术汇报表演等校园实践活动,深化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认知、挖掘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潜能。同时,可通过教学技能大赛、玩教具制作比赛、儿童文学朗诵比赛等各种丰富的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态度。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能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标,而且能使学生在竞赛的激励下更加专注于专业技能的提升。此外,还可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态度的形成。如组织学生参加儿童公益志愿服务、到幼儿园支教等,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深化对幼教职业的价值认知,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2.5建立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基于幼儿教师核心素养,以《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建立多维度、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机制。一是建立多维度的评价要素。聚焦核心素养,将师德素养、保育和教育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发展创新能力作为评价要素,制定对应的评价标准,以评促改、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二是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教师、学生、管理者以及幼儿园、家庭等利益相关的第三方参与评价。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形成政、校、家、园合作的协同育人。三是实现多样化的评价反馈方式。通过职业能力竞赛水平、社团活动效果、社会实践业绩等方式进行评价,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评价的即时性、有效性。

结语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幼儿教师肩负着开端教育的重要使命。学前教育着力打造具备“核心素养”执教能力新型师资,师范生培养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国际视野构建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社会发展越来越强调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和促进社会正义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依托核心素养。学前教育应有前瞻性、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性,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担当未来教育重任的复合型幼儿教师,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反思者、研究者、创造者。

参考文献

[1]徐福利.转型与突破: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师范生培养改进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7(6):26-29.

[2]田玉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整合教师教育课程[J].黑河学院学报,2017(3):61-63.

[3]安桂清,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特征、形态与维度[J].课程·教材·教法,2018(9):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