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翠屏公园管理所 天津 300191
摘 要:在社会经济、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园林绿化工程备受关注。只有推进现代化新型城镇建设生态化,才能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改善环境只是园林工程的基色,更深涵意是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响应社会主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本文主要就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探讨,包括施工策划、土壤质地改善、定点放线以及苗木栽植的质量控制,旨在不断完善施工管理体系,为提升我国园林工程的综合实力提供有益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究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确保园林项目顺利实施、景观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关键环节。在当前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园林绿化工程不仅关乎城市美化与生态平衡,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予以充分重视。
一、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1 完善施工策划
想要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效果,前期规划发挥着重要作用。首要任务是制定设计方案,涵盖工期管控、施工成本、质量等方面考量。因此,施工前,要做好现场勘察工作,如综合分析土壤、气候、温湿度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其次,施工阶段要实时监测现场状况并不断调整,使策划方案趋于合理。与此同时,施工方案的选择要依据作物特性、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避免“一刀切”。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提高作物的适应性,从而贴合“绿林成荫”的理念。此外,成本控制是完善施工策划的重中之重,应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升种植成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合理选择绿植,促进生长外,还要降低资金、能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化。举个例子,对居民小区进行园林规划,在感观审美方面,可以结合群众喜好、当地文化特色、周围建筑物等进行统筹设计,如遵循一定比例,对乔木类、草坪类、灌木类进行分配;或者以颜色、高低错落作为层次分布;根据土壤性质选择植物等。起到环境美观与营造植物生长氛围的作用。
2 加强改善土壤质地
植物茁壮成长与土壤质地紧密相连。因此,在绿化施工时,改善土壤是第一步。施工前,应具体剖析土壤营养成分,涵盖成分比例与各元素含量,如钾、磷、氮等。可见,对土壤进行全面检测必不可少,旨在提升目标植物与土壤的匹配度。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土壤分析仪器的应用,包括气相色谱仪、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等,以此提升成分数据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与此同时,土壤改良策略基于土壤类型不同,其措施亦存在差异。举个例子,针对红壤土中有机质较弱的问题,可以通过施加腐熟的绿肥、有机肥增加有机质含量,使土壤满足施工要求。具体而言,在土壤表层撒播腐熟的有机肥料,保证其均匀性,然后利用翻耕技术确保土壤和有机质完全混合,使土壤透气、保水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创造优质的根系生长环境奠定基础。
其次,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时,为了防止扰动土壤破坏表层富含养分,预留地表土层必不可少。首当其冲是编制土层管理计划,包括保留、挖掘不同土层的方案。具体操作步骤为:采用轻柔开挖手段避免土层表面被污染、压实。这种非机械化挖掘(如人工)对维持土壤生态特性起积极性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标定土层分布。施工结束后,还要进行合理回填。回填技术不可马虎,应遵循原位恢复,即按照原有分层依次回填。需要注意的是,现场挖出土壤应优先使用回填作业,最大程度确保原有生态功能与土壤生物活性不被破坏。也可以适量添加改良剂改善土壤基质,助力植物茁壮成长。
3 定点放线
精细化管理定点放线有助于提升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因为它能够确保设计方案和现场植物布局趋于一致。首先,种植位置的定位与识别可以通过高精度测量工具实现。如水准仪、全站仪等,它能够为设计图纸提供可靠、精准数据,并对其进行标记。具体而言,在栽植阶段,种植穴中心点位可以采用木桩或喷漆进行标记,为后期准确识别施工位置提供便利。其中,槽线边线的标示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线条的精准性,必须借助铅锤、测量带等工具提升其直线性。当然,标记方法应具备灵活性,因为一些特殊环境,包括路灯位置、分车带等不可随意更改。所以在不影响周围基础设施情况下,合理运用植物生长空间。
此外,植物间距合理化是园林绿化施工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植物间距不得低于2米。在实践过程中,均匀间距可以通过拉线器提升放线效率。如果需要调整距离,生态功能与整体美观应纳入考量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现场条件与植物生长匹配度。也就是说,调整方案需要综合分析植物生长需求、设计视觉效果等,避免植物分布与生长规律相悖。例如,庞大且成长速度较快的植物,为了防止成长阶段盘根交错、养分竞争等情况发生,栽种间距应适当增加,最大程度提升植物成活率。
4 苗木栽植的质量控制
众所周知,苗木栽植的质量控制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树木种类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分析设计需求是首要任务,确保其与地方特色高度融合。可见,紧密沟通必不可少。因此,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设计团队与施工单位沟通平台,确保树木清单、设计意图得以明确,且与具体需求相符。例如,全面分析树木生态适应性、生长习性,同时结合环境条件挑选植物种类。更重要的是,病虫害问题不容小觑。只有从根本上提升其抵抗能力,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后期管理压力。具体而言,科学开展土壤、水文、气候等数据收集,通过生态调研为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然后利用GIS技术,明确这些树种的适生区域和分布特征。
为了降低病虫害,提高苗木成活率至关重要,因此进场前,必须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涵盖健康状况、合格证明文件以及核对苗木数量、规格、来源等。尤其是灌木与乔木,检查其枝干高度、直径以及根系发达程度是关键。与此同时,审视绿植外观是否有机械损伤,为苗木后期具备良好的生长潜力提供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涉及根系探测仪等应用,旨在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监控苗木栽植全流程势在必行。这一环节需要建立苗木管理部门,旨在严格控制株行距、栽植间距与深度,为植物正常生长预留充足空间,使种植密度标准化。此外,病虫害防治、营养供给和土壤湿度检查必须具备周期性,只有跟踪苗木生长动态,及时调整,才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入自动灌溉系统,它可以根据苗木生长周期合理设计施肥量、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等,确保植物的营养需求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得到满足,使绿化工程管理数字化。当然,养护措施在栽植初期、后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施工团队应充分考虑遮阴、施肥、浇水等问题,如设置遮阴棚、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等,这些举措旨在促进苗木茁壮成长的同时,还增强其抵抗力与适应能力,为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经济效益化贡献一份力量。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我们提出了完善施工策划、加强土壤改善、精确放线及严格苗木栽植质量控制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植物生长环境和整体施工质量。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设计,不仅能提升园林绿化的美观性,更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平衡,为人们创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未来,伴随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绿化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手段将持续精进,而这些努力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现代城市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玲玲,刘鑫强,赵菊萍.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建筑·建材·装饰, 2023.
[2]范玉龙.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4):4.
[3]李艳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8):3.